中國的詩歌創作氛圍繁榮而尷尬,現代詩流行近百年,路似乎越走越窄。追隨者雖多,佳作名作卻少,能夠引起全社會受眾普遍關註的詩更少。詩歌淪落為圈子內互相吹捧的花瓶,艷麗而粗俗
應該感謝本次魯迅文學獎詩歌獎的評選,使“羊羔體”詩歌《徐帆》等作品廣為人知,極大地促進了新詩在社會領域的傳播。也使廣大網民饒有興致地模仿、參與現代詩寫作,繁榮了社會主義文藝創作氛圍。如果中國新詩因此而真正走向大眾化,《徐帆》等作品的領軍作用功不可沒。
現代詩從古詩詞的驛道上走來,然後拐進了壹條雨巷,朦朦朧朧走了壹段路,迷失了方向。如今忽然走到亮光處,走在了眾目睽睽之下,或許會有短期的興奮和眩暈吧。而久不讀詩的人,也忽然發現,詩歌原來這麽容易,人人均有成為詩人的可能,這是何等的妙事呀。
為了讓更多的人明了古代詩詞和現代新詩的根本區別,掌握新詩創作的訣竅,本人試作如下歸納
從意象上看,古詩詞是“畫”,現代詩是“話”。古詩詞文字簡潔、飽滿,重在以意象來表現詩歌的內涵,通篇寫景,情在景內。優美的古詩詞是壹幅畫,文字猶如畫筆,為我們徐徐呈現濃墨重彩的山水畫、風情畫。而現代詩卻是“話”,由於少了結構和音韻上的限制,自由詩體現了真正的自由,無論怎麽寫都行,妳的廢話情話官話自言自語喋喋不休的話皆可入詩。妳還可以把好好的壹句話拆成幾行來寫,斷斷續續,或前後倒置,狀如結巴,但在詩歌裏或許看上去很優美。
從技巧上看,古詩詞講究“推敲”,現代詩只需要“敲”。“推敲”壹詞的來源,我們很熟悉。唐代苦吟派詩人賈島騎驢時闖了官道,他正琢磨著壹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是“推”好還是“敲”好,他壹路做著手勢,正難以定奪。恰好遇到的官員是韓愈,他建議用“敲”更為形象。“推敲”壹詞就此而來。可見古人創作詩歌時在壹字壹句上斟酌得認真,惟有不斷推敲,才有壹流的詩作。而現代詩創作的技巧就是“敲”。習慣了電腦寫作的現代人,只要善於分行,猛敲回車鍵,壹篇篇長短句就新鮮出爐了。這就是現代詩作者如此之多,產量如此之豐厚,而質量卻長期低下的原因。雖有壹些奪人眼球、激發口水的當下名作,卻難保長遠流傳。
從音韻上看,古詩詞可入曲,現代詩可入劇。古詩詞言簡意賅,講究韻律,讀來朗朗上口,就如壹段流暢的音樂,可以翩翩起舞。如果給其譜上古樂,用琴、箏等古樂器演奏,點上壹盤檀香,泡上壹杯清茶,手中置壹閑書,悠悠地讀,悠悠地聽,真可謂意境高遠、古樸風雅。且古詩詞雖有艱澀之字,但通篇卻能壹看就懂,多讀幾次,似有所悟。現代詩語言淺白,是我們所熟悉的白話文,也不怎麽講究韻律和結構。正因為限制少了,壹些詩人惟恐別人說其淺薄,就在文字、結構上大辟蹊徑,故意折騰得彎曲冗長,朦朧婉轉,晦澀難懂。少有現代詩可以入曲的,但可以將壹大堆文字編成劇本。現代詩的朗誦也很有意思,朗誦者需要不斷地搖頭晃腦,在個別字句上加重、拖長或飄忽,來體現詩歌的意境。這種依賴朗誦者的技巧來營造的詩味,猶如壹部有趣的話劇,早已將詩歌娛樂化。
擴展閱讀篇
句子是由詞和詞組構成的、能夠表達完整的意思的語言單位。為了把意思表達清楚,壹般常用的句子包括兩部分:壹部分是句子裏說的“誰”或“什麽”(主語部分);另壹部分是句子裏說的“是什麽”“怎麽樣”或“做什麽”(謂語部分)。
分類概說
句類
——句子的語氣類,即根據句子的語氣分出的句子的類別。包括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
句型
——句子的結構類,即根據句子的結構特點分出的句子的類別。包括單句和復句,單句和復句又可以下分若幹小類。
壹個句子從不同的角度或標準看可以屬於不同的類別,例如“妳看電影嗎?”是疑問句,又是單句、主謂句、動詞謂語句。“下雨了。”是陳述句,又是單句、動詞性非主謂句。
編輯本段句類
陳述句
敘述或說明事實的具有陳述語調的句子叫陳述句。
陳述句句末可以帶上“的、了、呢、罷了”等語氣詞。“的—了”:“的”表示本來如此,“了”表示有了變化。“呢—罷了”:同樣表示肯定,但“呢”稍帶誇張和強調,而“罷了”卻把事情往小裏說。
陳述句可用肯定形式,也可用否定形式。
特點:a、有時可帶語氣詞“了、的、呢、罷了、嘛、啊”等。b、常用的標點符號:句末用“句號”。
陳述句是思維的最壹般的表現形式,也是運用最廣泛的壹種句子。例如:
①明天要下雨。
②我緊張得心都要蹦出來了。
③您今天精神挺好的呢。
④他說了不回家的。
⑤事情本不是這樣嘛。
否定句常用“不、非、沒有、無、莫、否、句、勿、未”等。
但雙重否定句表示肯定,常用的否定詞“不…不…”“沒有……不……” “非…不…”等。雙重否定句跟相應的單純的肯定句意思並不完全壹樣。
口語中還有“非得去”、“非要做”等說法,這種說法就是從“非……不可……”變來的,這種用法的“非”不再是否定副詞,而是語氣副詞。在書面語言中常見“無不、無非、不無、未必不”等說法。
疑問句
具有疑問語調的句子叫疑問句。其中有疑而問的叫詢問句,無疑而問的叫反問句。提問手段有以下幾種:疑問語調、疑問詞、語氣副詞、語氣詞、疑問格式等,疑問語調不可或缺。根據結構形式上的特點和語義情況分:是非問、特指問、選擇問、正反問。
是非問
陳述句加疑問語調或兼用語氣詞“嗎”、“吧”等構成,壹般是對整個命題的疑問,回答也是對整個命題的簡單的肯定和否定。例如:
①妳明天會來嗎?
②這件事妳知道吧?
③這事妳真的不管?
④妳昨天遲到了,是嗎?
這些句子可以用“是、對、嗯”或“不、沒有”等作答,或用點頭、搖頭回答。
特指問
用疑問代詞(如“誰、什麽、怎樣”等)和由它組成的短語(“為什麽、什麽事、做什麽、怎麽做”等)來表明疑問點,說話者希望對方就疑問點作出答復,句子往往用升調。例如:
①今天誰值日?
②妳怎麽不去圖書館呢?
③什麽事不能好好商量的?
常用語氣詞“呢、啊”、不用“嗎”。
選擇問
用兩個或兩個以上分句提出不止壹種看法供對方選擇,用“是、還是”連接分句。常用語氣詞“呢、啊”,不用“嗎”。例如:
①是早上鍛煉好,還是下午鍛煉好?
②喝水還是喝茶?
正反問
由謂語動詞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並列構成。A、V不V(來不來)B、V不(來不)C、全句+V不V 。常用語氣詞“呢、啊”。例如:
①昨天玩得高興不高興?
②妳買的東西便宜不?
③妳根本就沒看過書,是不是?
反詰問句,即反問句,也有上述四種格式,只是多用是非問和特指問格式,選擇問和正反問用得少。例如:
①我不是已經跟妳說過了嗎?(=不用說了——是非問)
②十二點了,怎麽還看電視?(=不要看電視了——特指問)
③妳是來幫我呢,還是來拆臺呢?(=老拆臺——選擇問)
④他們這麽不講理妳說對不對?(=不對——正反問)
祈使句
要求對方做或不做某事的句子叫祈使句(降調)。
1、表示命令、禁止
帶有強制性,常不用主語、語氣詞,結構簡短、語調急降而且很短促,否定句用“不準、不許、別”等。例如:
①禁止吸煙。
②不許亂說亂動。
③快去做作業。
2、表示請求、勸阻,包括請求、敦促、商量、建議、勸阻等。例如:
①大爺,您請進來坐吧。
②快說呀,為什麽不說呢?說吧。
③快點!妳可以再快壹點嗎?
請求或敦促人家做事,總有商量余地,因此宜於使用重疊形式的動詞,常用敬詞“請”,例如:“您說說。| 您請坐。| 您幫幫忙吧。| 請喝茶。”
感嘆句
帶有濃厚感情的句子叫感嘆句。它表示快樂、驚訝、悲傷、憤怒、恐懼等濃厚的感情。壹般用降調。
1、由嘆詞構成(從嘆詞辨別感情)。例如:
①哇!這衣服真漂亮!(驚嘆)
②哎喲!妳還真自以為是!(譏諷)
③唉,真沒辦法呀!(嘆息)
④哼,等著瞧吧!(憤怒)
2、“名詞+啊”表感嘆。例如:
①天哪!這可怎麽辦啦!
②我的上帝呀!
③我的媽呀!
3、口號、祝詞。例如:
①***產黨萬歲!
②為幸福的明天幹杯!
③明天會更美!
4、更多的感嘆句裏有“多、多麽、好、真”等副詞,句尾有語氣詞。例如:“那該有多好哇! 好熱的天氣呀!多麽可愛的小孩呀! 多好的想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