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格律詩,是壹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族詩歌體裁。近體詩包括絕句和律詩。
絕句
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短句、絕詩,屬於近體詩的壹種形式。絕句由四句組成,分為律絕和古絕,其中律絕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
五言絕句典範:宋之問《渡漢江》、王之渙《登鸛雀樓》、王維《鹿柴》、王維《竹裏館》、王維《送別》、杜甫《八陣圖》、杜甫《絕句二首》、劉長卿《送上人》等。
七言絕句典範:李白《望天門山》、李白《望廬山瀑布》、高適《別董大二首》、王維《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齡《從軍行七首》、王之渙《涼州詞二首》等。
律詩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壹種體裁,屬於近體詩範疇,因格律要求非常嚴格而得名。其常見的類型有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
(1)句數固定:律詩通常每首八句,超過八句的,則稱排律或長律。
(2)押韻嚴格:律詩通常押平聲韻,而且必須按韻書中的字押韻。律詩還要求全首通押壹韻,即壹韻到底,中間不得換韻。
(3)講究平仄:律詩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規定:講究粘和對。
(4)要求對仗:律詩的四聯,各有壹個特定的名稱,第壹聯叫首聯,第二聯叫頷聯,第三聯叫頸聯,第四聯叫尾聯。每首律詩的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慣例是對仗句,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