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人詩寫得好壞,取決兩個方面(在對所使用的文字有相當熟練的駕馭能力的前提下),壹是詩歌藝術的認識程度,另壹個是個人思想境界所達到的高度。 對於第壹點,我看所有對詩有認識的同仁都能認同,因為人們知道,不懂詩歌理論,也就寫不出最好的詩。誠然,我不否認,天生聰穎和遺傳的敏感多情的性格對寫詩有壹定的先入為主的優勢,它們在某種程度上給壹些人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寫詩的先生條件,他們會不自覺得寫出壹些朦朧詩,但那畢竟叫朦朧詩。我向來不認為朦朧詩是真正的詩,如果他自己都不知道具體自己想要表達的是什幺,不知道怎樣表達,那他又怎樣讓讀者產生***鳴呢?又怎樣讓讀者得到美的享受?也就是說這種詩和讀者有隔膜,讀者不能欣賞,這種所謂的詩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只有對詩歌有認識,知道韻律是什幺,格式是什幺,前輩的詩是怎幺寫的,那些詩裏給自已帶來了什幺,這時才能讓自己的心靈走近詩歌,從而產生自己創作詩歌的沖動。“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說,壹個人對詩認識得越完全,越透徹,他的詩寫得就越有美感──韻律的美,格式的美,空間想象得美,還有順乎人類正常思維的美。這就要求想寫好詩的人多學多看多思考,多練習,包括古今中外的詩歌。妳知道詩的歷史越多,範圍越大,妳就越能從詩的發展中看到詩歌本質和人類對詩取舍的真正內涵,這樣當妳寫詩時,妳就有了對詩的思維架構能力,那妳也壹定能寫出好的詩歌。 對於第二點,有些人不認同,他們認為,詩只是表達詩人個人的情感,農民可以寫詩,工人可以寫詩,殺人犯馬加爵可以寫詩,革命者也可以寫詩,剝削者也可以寫詩,只要他想寫。是的,他們都可以寫詩,可是把他們的詩拿到壹起對比壹下就可以立桿見影地看出誰的詩是好詩。我們說的好詩,應該是對社會進步有益的,是對大多數平凡人有益的,是給人振奮和信心,給人關愛,給人美的享受的詩。有的人寫詩,他只想著自己或少數人怎幺好,他只想向社會索取愛,這就不是好詩,雖然有愛心的人會對他施舍愛心;有的人寫詩,不顧社會道德和社會公理,他們的詩裏抒發的是自私自利的情感,雖然他們很懂詩歌理論,也有很多好的詞語編成的漂亮詞句,可是他們的詩是卑劣的詩,更談不上美和讓大眾接受;革命者寫詩,是出於壹種博愛的意願,是無私的、為大眾的,他們的詩比起那些讓少男少女癡迷的情詩更能讓大眾接受,更能振奮壹代又壹代的人民,讀了他們的詩,會有更多的人投入到為全人類走向和平的道路,所以他們的詩是好的,是我所贊嘆的。這就是人的思想境界的高度和他所寫的詩的好壞的關系。思想境界高,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博愛和無私,這不是天生的,是通過學習和好的教育才能達到的。當然思想境界和社會地位無關,農民和工人都可能有很高的思想境界,而貪官汙史雖然地位很高,但他們的思想境界並不高,更確切地說,思想骯臟。 綜上所述,要想寫好詩歌,就要在掌握詩歌理論的同時,加強自我思想境界的修養,即使自己的詩歌理論素質達到很高的程度,也只有在不斷提高個人思想境界的同時,才能寫出越來越好的詩歌。
2. 作文中國詩歌怎麽寫、咚、咚…… 東方禮炮轟天的巨響 是中華民族覺醒的雷鼓 在擂響 它震醒了沈睡百年的東方雄獅 它開動了擱淺已久的中華大船 它聚焦了整個世界的目光 它敲痛了高高在上的狂思妄想 幸福的笑容,盛開在億萬中國人的臉上 激動的潮水,在人們的心底裏上下湧動、四處流淌 這壹艘大船,迎著狂風巨浪起航 我們的詩人船長,立在船頭沈思凝望 他的詩浪漫豪邁、充滿力量 他的決斷就像他的詩壹樣 我們的大船,擊敗了東邊的巨獸 我們的大船,嚇退了北方的黑熊 我們的大船,打痛了西南的肥象 我們的詩人船長意氣風發 我們尊他是偉大領袖,我們贊他是浪漫之王 他振臂高呼,想讓我們的大船飛翔 他原地旋轉,本是想聚集力量 但他威信太過、威力太強 我們的大船也跟著搖晃 我們的詩人船長啊,不停地旋轉 轉動著他巨大的能量 我們有些破舊的大船,也跟著旋轉迷失了方向 我們的詩人船長遠行了 我們的大船塞滿了沈沈的憂傷 我們的大船還在旋轉,仍然迷航 壹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坐在船尾的甲板上 他不停地點著煙,在那裏靜靜地思想 他猛地站起來,便聚集了全船人的目光 就是這位老人,我們叫他老船長 將沈重的船舵接掌,將滿船人的希望接掌 聽——是歡呼、是歌唱 我們有些破舊的大船,開始了新的遠航 我們有些迷茫的人們,燃起了新的希望 嗚、嗚、嗚…… 那劃破天空的汽笛聲,又引來了世界關註的眼光 我們的老船長,教訓了忘恩負義的小霸王 我們的老船長,把“主權不容談判”說得響亮 我們的老船長,譜寫了改革開放這宏偉樂章 我們的老船長,奏響了統壹中國的世紀交響 我們的老船長,擺了擺手,不要個人崇拜的神像 我們的老船長,不要將國之安危,系在壹人身上 我們的老船長,您此刻是不是正在天上閑逛 我們的老船長,您還護著我們的大船,駛在正確的航向 我們的老船長,您看著我們的大船長得高大、愈發強壯 “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 是詩人船長的願望 威武挺撥的三峽大壩,就橫臥在長江上 “壹國兩制”是老船長的交響 香港、澳門正在祖國的懷抱中歌唱 北京人民將長江水天天品償 上海群眾把新疆氣日日用享 奧運的聖火,在古老的北京城點燃 絢麗的煙花,在迷人的夜色中怒放 我們的心啊,也壹起被奧運聖火點燃 我們的夢啊,也在瑰麗的夜色中怒放 高大英俊的“長征飛將” 背起美麗的“嫦娥姑娘” 飛過太空,飛越我們千年的夢想 壹躍就跳到遙遠神秘的月亮上 江山如此多嬌,神州風光如畫 長成內外百花齊放 中原南北禾苗茁壯 黃河之水天上奔來 不盡長江滾滾東向 五湖四海如此之遼闊 高山大川何其是雄壯 茫茫林海,有猛虎在長嘯山崗 遙遙藍天,看雄鷹在展翅翺翔 青青草原,得駿馬在奔跑馳騁 炎炎大漠,駝 *** 在叮當搖響 黃土高坡,信天遊是那麽遼亮 青藏高原,列車在快快奔跑,耗牛在慢慢遊蕩 邊遠的山寨,晨霧繚繞,鳥兒歡歡鳴唱 平原的鄉村,雞鳴狗吠,炊煙裊裊飄香 南海的海濱,有漁民在忙著起航 山崗的茶園,是農婦在采茶辛忙 在城市的邊上,工廠雨後春筍壹樣 在繁華的城市,人群車輛如潮水般四外流淌 在夜晚明亮的城市,在公園或廣場 人們在翩翩起舞,人們在放聲歌唱。
3. 詩歌作文怎麽寫啊第壹:詩歌的題目 詩歌的題目壹般是整首詩歌的靈魂,需要仔細提煉。
也可以是詩歌內在的主線,類似小說的主體思想。當然,詩歌的題目也可以是壹個簡單的代號而已,那是對於詩歌內容相對比較豐富的而言,在這裏,並不提倡把詩歌的題目代號化。
第二:詩歌的長度 總體說來,詩歌的長度沒有嚴格的限制,可以長,長到幾時行乃至幾百行;可以短,短到只有幾行,甚至幾個字。但是,詩歌本身有壹定的語言張力在裏面,要根據語言的張力而定,不可肆意縮短和延長。
要根據詩歌的語言的張力來定,不能過火,也不可不足,這兩者都不是好的選擇。 第三:詩歌的立意 詩歌本身可以無立意,可以有立意,但是要根據語言和技巧來定是否需要立意。
嚴格的來說,詩歌的立意同小說的立意不同,但,也可以參考小說的立意來給詩歌立意。詩歌的立意不象小說那樣要求嚴格,詩歌的立意僅僅是壹條線索而已,如果要具體的說詩歌的立意是沒有辦法講清楚的,因為詩歌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更不可能談到寫成什麽理論性教材。
具體的說,詩歌的立意是壹個瞬間的事情,腦子中形成詩歌的句子的時候,立意已經產生,可能產生的僅僅是幾個字或者幾個詞,但是,立意跟隨的就是這幾個字或者詞產生。 要是非得將立意說明白的話,可以參考小說的立意去定;但是,還要根據詩歌的題目來定,詩歌的題目本身就是詩歌要圍繞的中心,所以,壹個詩歌的題目可以簡單的認為是詩歌的立意所在。
第四:詩歌的語言 詩歌的語言運用相當復雜,在這裏僅僅講幾個重點。詩歌的語言要求精煉而且要有張力,就是所謂的短小精悍。
掌握語言的火候。所謂語言的火候就是要掌握好詩歌的本身對於語言的要求,不能過火,不能可意把主旨拔高,不可肆意的宣泄,但是,也不可不足,不可將主旨壓縮,不可萎靡的沮喪。
要有內在的音樂感。音樂感,就是寫出來的壹首詩歌要可以朗朗上口,可以把詩歌用唱的形式唱出來,要語言優美,精煉,不能拖沓,嚴格的要求不能拖泥帶水。
壹首好詩是可以直接譜曲,可以直接讓歌手唱出來的。 要有內在的張力。
張力就是詩歌的彈性,象小說的語言的彈性壹樣,不可太長,也不可太短,至於詩歌的長短,要根據詩歌的立意而定,不能拖沓。 如果講詩歌比喻成河流的話,這條河流無論怎麽流,始終在河岸裏面流動,始終不會象兩岸泛濫。
散文則不然,妳可以將兩岸完全淹沒,也可以只在河岸裏流淌,這個就是詩歌和散文的相對的區別。所以,詩歌就是壹條河流,壹條從不泛濫的河流。
第五:詩歌的技巧 詩歌的技巧是最復雜的事情了,但是,總體上來說,詩歌和其他文體的寫作基本都要經過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就是: 1, 意識流階段,也就是純意識的流動性創作,腦子中想到什麽就寫什麽,壹種沒有章程的寫法。 2, 運用各種技巧,提綱契領階段,也就是根據自己的寫作的意圖、構思和立意去選擇自己適合的寫法去創作,壹般搞寫作的人可以從當中看出其寫作的意圖,和明確的主線,以及準確的立意,是壹種循規蹈矩的類似在道路上面看著路標前行的創作階段。
3, 無我的階段,也就是已經熟練掌握了各種的技巧,可以不用提綱已經可以進行創作,類似技巧跟著妳在走的階段,類似在天空自由飛翔的階段性創作,已經把各種的技巧融會貫通,不需要再去找什麽技巧,技巧自然不自然的就流露出來的階段。 但是,無論哪個階段都離不開技巧這兩個字。
但是,詩歌的技巧比起其他的文體的創作的技巧要相對復雜壹點,不過,與其他文體的技巧也有相通之處。 詩歌的技巧之壹:豐富的想像力 想像力在詩歌創作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壹句話說:“妳沒有豐富的想像力可以成為好的小說家,哲理學家,或者政治學家,但是絕不可能成為好的詩人”。
這句話很正確,但是,還有壹句話說:“詩歌來自胡說”,當然,詩歌不是在胡說,但是,這也恰恰說明了詩歌的創作的形象性,與詩歌的創作的想像力的體現。 豐富的想像力是詩歌創作者所必須的不能摒棄的技巧之壹,是有重要作用的。
大氣,講的是要有時代氣息,讓讀者感觸到時代的脈搏。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遷,大凡經久不衰的詩歌都有其大氣所在。
李杜齊名,為什麽老杜被稱為詩聖,而老李卻只被稱為詩仙呢?因為從杜圃的詩中可以看出壹代大唐的風貌。有劃時代意義。
李白放蕩不羈,盡管詩風飄逸,但隨意性大,也就屈居詩仙了。 靈氣,指的是表象與內涵的幻化關系。
任何靈魂都要有個軀殼做表象,沒有軀殼,光有靈魂,是不完美的,那會使人看不到,摸不著。所以,靈魂要通過表象來體現;表象要通過靈魂來塑造。
哪咤還要有荷花來化身呢,否則靈魂無所依。在詩歌中,靈魂體現了壹種思想,壹種意識。
但如何幻化就要全憑個人的悟性了。例如郭小川的《選隊長》:“年輕的團支書競聘生產隊長/手中的規劃圖就是立下的軍令狀/掌聲/掌聲把小村托了起來/托起來/放在他寬闊的肩上。”
後數第三句幻化得就相當好。這裏的掌聲代表大家的信任。
4. 在作文上寫詩歌的標準格式平時的抄寫並沒有嚴格限制。題目下面要空壹格出來。如果是寫論文或引用需要使用分隔符,句末:/,段末:
頂格的:
…………………………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
居中的:
………………………………
在濤聲中喚妳的名字而妳的名字
已在千帆之外
潮來潮去
左邊的鞋印才下午
右邊的鞋印已黃昏了
六月原是壹本很感傷的書
結局如此之淒美
——落日西沈
——————————————————————————————————————————
句中空格的:
……………………
現在 正是
我最美麗的時刻
重門卻已深鎖
在芬芳的笑靨之後
誰人知我蓮的心事
無緣的妳啊
不是來得太早 就是
太遲
——————————————————————————————————————————
特意安排:
……………
茶幾上
煙灰無非是既白且冷
無非是春去秋來
妳能不能為我
在藤椅中的千種盹姿
各起壹個名字?
晚報扔在臉上
睡眼中
有
鳥
飛
過
…………………………
竹。
青峭,枝翠。
莫幹山,清風贊。
梢動西北,蒼瘦劍葉。
疏疏綠徑處,綿綿雅竹魂。
高低不拘小節,搖頭晃腦滿山。
題居歸山正此意,千竿立根不關春。
——————————————————————————————————————————
格律詩歌壹***才幾句話就不說了。
5. 《我和詩歌》的作文怎麽寫很小很小的時候,老師就帶領我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老師壹句,我們壹句,朗朗書聲,余音繚繞。不是說我們書讀得有多好,而是詩歌確實有壹種意境。
再
後來,從“小時不識月”到“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壹句句優美的詩歌,壹句句豪言壯語,陪我走到後來,同學們也都長大了,學會了篡改,愛嘮叨:
“春天不洗澡,處處蚊子咬。夜來巴掌聲,蚊子死多少。”聽到這些,我總會說,讓開讓開,再做壹個BYE—BYE的手勢。對於詩歌,我情有獨鐘,壯誌豪情,
思念家鄉,思念親人。陸遊在《元日》中寫道:“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於謙也在石灰吟中寫到:“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還有杜牧的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也表達了他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這抒發的是源自內心的純真感情,能洗凈我們心中的汙點,陶冶情操。
人與動物,尤其是與冷血動物的最大區別就是:人是有感情的,無論是誰。有人說曹操,他屠過城,沒有感情,可他在《短歌行》中寫道,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龜雖壽》中的:老駿伏櫪,誌在千裏。都抒發了曹操的豪言壯誌,壹口氣否決了前面的說法。
壹帶武將張飛喝酒時,也拿漫天大雪作過比喻:若是玉皇蓋金店,師石灰啊師石灰。乞丐朱元璋在登基的時候,曾作詩道:“雞叫壹聲撅壹聲,雞叫兩聲撅兩聲,三聲喚醒扶桑日,掃退星塵與殘月。”妙絕!前兩句也許不成詩,但拉通全文,才知道原來是為了給後文作鋪墊,不 愧為乞丐皇帝。
生活中不缺少詩歌,而是缺少發現詩歌。“書到用時方恨少”談吐時詩歌能增加妳的魅力。不要說沒有適當的是個,而是妳在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參考壹下吧,加油
6. 根據詩歌寫作文就這樣慢慢長大
詩,從小與我結下了不解之緣。因為詩,我懂得時光易逝;因為詩,我明白友誼珍貴;也因為詩,我能察覺出歲月對我留下的痕跡。
七歲,是壹個多麽天真無邪的年齡,常常傷害了他人的心卻還顧著自己樂。想想,只覺得既好笑又充滿了懷念。從那時起,我就知道了有壹種文體簡短但卻蘊意非凡。什麽“鵝鵝鵝,曲頸向天歌”“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之類的詩句,只是覺得挺新鮮。每天依偎在外公的懷裏,聽著壹個又壹個有關詩的故事,做了壹個又壹個的夢。
上了五年級,我已經十三歲了,這是需要友誼和師情來呵護的年齡。那時大家都明白了自己的未來和責任。只為夥伴的壹句佩服,不斷地背了又背,讀了又讀。壹個大雨如註的夜晚,鄰居秋發高燒,他家父母都不在。我聽見他的呼喚聲連夜騎著自行車載他去醫院。不久,他睡著了,嘴裏竟喃喃念著壹句又壹句贊頌友誼的詩,什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呀,還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就是兩個十三歲少年發送的故事。多年以後,秋依舊懷念,可我總說:“是嗎,我怎麽不記得了?”我只是想永遠有這份如詩的友情,所以我從不提起。直到我們都老了,才來回憶,那多美好啊!
上了初二,我值得這是極易破碎但又令人澎湃的年齡。現在大家不再像兒時那般無話不談,總鎖住自己塵封的秘密。我不語,只是默默讀著壹句又壹句的詩,撫摸著壹片又壹片的回憶,感嘆著壹絲又壹絲歲月對我留下的痕跡。驀然回首,我已經長大了。不再是滿大街瘋跑的小孩,明白了我的責任,開始用心去飛翔,用夢去打造。
歲月如詩,無言默默,卻造出了壹個又壹個的故事,塑造了壹種又壹種的角色,流傳了壹首又壹首的詩歌。五十年以後,我是否還記得那些年誰誰誰,做過啥啥啥,那就讓昨天粘著時光壹直走下去,好好珍惜今天,把握明天。
7. 寫詩歌該怎麽寫·最重要的就是生活。經歷,觀察,反映和記憶,要努力將它們作好,因為它們將帶給妳全部生活的感受(亨利·詹姆斯語)。妳的經歷不必多麽廣,但是要深。想壹想埃米莉·狄金森是怎樣生活的吧!沒有性,沒有旅行,沒有毒品,沒有職業,也根本不求什麽生活方式,可是卻很少有幾位美國人能像她那樣生活得充實而認真。認真過妳的生活吧,壹個人是不能僅憑書本來寫作的。
·閱讀。話說回來,壹個人又正是通過大量的閱讀來進行寫作的。詩是來源於詩的,讀寫不分家,壹個不懂得閱讀的人也不會成為壹個作家。讀歷史書籍、小說、科學著作,讀壹切妳喜歡的書,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詩。讀書也同生活壹樣,要求深人,而不貪多。要讀壹流的書,如荷馬的、維吉爾的、但丁的、莎士比亞的,還有詹姆斯壹世欽定的《聖經》。要堅持不懈地閱讀。
·要反復修正自己寫的東西。當然妳不壹定壹輩子都不斷地把自己寫的東西改來改去,但是,嚴謹、生動而充滿靈氣的作品來自於妳長期地堅持寫作和重寫,漫長的考驗和失敗必將結出豐碩的果實。最早的想法不壹定就是最好的想法,而且詩歌又不是爵士樂,它並非總是即興而作。事實上,最早的想法常常顯得平庸和不集中,沿襲傳統,而且也不大協調。大部分詩歌會要求打許多次草稿,有時可能是20次,還可能是50次呢。不要太容易滿足。
以上是三條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妳遵守起來不那麽容易的話,可能妳命中註定作不成詩人。
妳必須學會寫韻詩,不是“胡謅”的韻詩,而是真正的韻詩,完全符和節奏和韻律,或隨便妳怎麽叫它們。大約壹個世紀以前的詩人們都是這麽寫詩的,而只是近幾十年來非韻體詩才開始流行,漸漸成為新的規範。如果硬要給這種新規範下個定義的話,那麽它該叫做違反規範的規範吧。
詩歌的主要特點是高度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有豐富的情感和想象,有鮮明的節奏和韻律.初學寫詩應註意: 註意想象。比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就是借助街燈、明星、街市、物品、劉郎織女、流星等來描繪天街美好生活圖景,表現對黑暗現實的憎惡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作者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通過聯想和想象具體事物來表達情感。 註意感情。詩歌中表達的感情應該是真實而熱烈的。比如,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就是在真摯而熱烈的情感中表達出對故土的熱愛。情感虛假會造成詩歌內容空洞,淪為口號似的抒情。 註意語言的感染力。詩歌對語言的要求是最高的,壹般不直接說出表達的意境,而是通過高度凝結的語言和富有深意的形象來感染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