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海上***明月,天涯***此時。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人生如夢,壹尊還酹江月。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睡覺寒燈裏,漏聲斷、月斜窗紙。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二十四橋明月夜, 玉人何處教吹簫。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我寄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2.關於讀書的詩句四句簡單又好背壹、《清明》
作者:宋代王禹偁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譯文:
無花無酒的度過清明節,那蕭索的興致猶如居於山野廟宇的和尚壹樣。昨天從鄰家討來新燃的火種,破曉時就在窗前點燈,坐下來潛心讀書。
賞析:
這首詩以清明時節為背景,用白描手法再現了古代清貧知識分子的困頓生活,表達了詩人生活的艱難和以讀書為樂的情懷。全詩運用襯托、對比的手法,再現了古代清貧寒士的困頓生活,給人淒涼、清苦之感,寥寥數語,質樸平實,於小處見大,自然揭露出社會生活真實的壹面。
二、《冬夜讀書示子聿》
作者:宋代陸遊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譯文:
古人在學習上不遺余力,年輕時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不夠完善,要透徹地認識事物還必須親自實踐。
賞析:
這是壹首教子詩。本詩通過寫陸遊對兒子子聿的教育,告訴讀者做學問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壹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
三、《讀書》
作者:宋代陸遊
歸誌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譯文:
歸鄉隱居的誌向就算沒有那五畝田園也依然如故,讀書的本意原是為了黎明百姓。燈下讀書,眼神已不比從前,卻還是閱讀完了兩萬的蠅頭小字。
賞析:
這首《讀書》七絕,如同詩人的學習體會,既反映了詩人在年老時仍堅持苦學的情況,又表明了他學習是為平民百姓而並無他求的可貴精神。
四、《白鹿洞二首·其壹》
作者:唐代王貞白
讀書不覺已春深,壹寸光陰壹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譯文:
專心讀書,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暮春時節,壹寸光陰就像壹寸黃金珍貴。如果不是道人來逗笑,還在深入鉆研周公孔子的精義、教導呢。
賞析:
這是壹首寫詩人自己的讀書生活的詩,也是壹首惜時詩。詩中“壹寸光陰壹寸金”詩句成為勸勉世人珍惜光陰的千古流傳的至理名言。啟發後人知識是靠時間積累起來的,為充實和豐富自己,應十分珍惜時間才是。
五、《勸學》
作者:唐代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譯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奮學習,到老了後悔讀書少就太遲了。
賞析:
《勸學》中的“勸”起著統領全篇的作用。“勸”解釋為“勉勵”的意思。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的詩歌中,勸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壯年華,勤奮學習,有所作為,否則,到老壹事無成,後悔已晚。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暫,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3.“經事不諳事,閱人如閱川出自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詩作《酬樂天詠老見示》。詩句的意思是:經歷過的世事見多識也就廣,接觸了解的人越多觀察起來更加壹目了然。詩人通過此句勸慰他的朋友對待衰老不要過多的憂慮,只要正確對待,便可翛然自樂。
酬樂天詠老見示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譯文:
人誰不顧慮要衰老,老了又有誰來對他表示愛憐?
身體漸瘦衣帶越來越要收緊,頭發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會自己偏斜到壹邊。
書卷擱置起來不再看是為了愛惜眼睛,經常用艾灸是因為年邁力衰諸病多纏。
經歷過的世事見多識也就廣,接觸了解的人越多觀察起來更加壹目了然。
細細想來老了也有好的壹面,克服了對老的憂慮就會心情暢快無掛也無牽。
不要說太陽到達桑榆之間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輝照樣可以映紅滿天。
作者此詩中闡明了自己的觀點。認為人到老年雖然有人瘦、發稀、視力減弱、多病等不利的壹面,也還有處事經驗豐富、懂得珍惜時間、自奮自勵等有利的壹面。對此如果細致全面地加以思考,就能樹立正確的老年觀,就能從嗟老嘆老的情緒中解脫出來,而有所作為。桑榆雖晚,還能放射出滿天燦爛的霞光。“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深為人們贊賞,成為千古傳頌的名句。這首詩表達了劉禹錫對生死問題的清醒而樂觀的認識,說明他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用唯物的態度積極對待人生。
4.有關於讀書的詩句敏而好學:“人心如良苗。
千金壹刻莫空度,下筆如有神——杜甫 讀書有三到,書不可以壹日不讀——毛澤東 讀書也像開礦壹樣“沙裏淘金”——趙樹理 讀過壹本好書,老大徒傷悲——《漢樂府。” 〔清〕法式善《讀書》。
紙上得來終覺淺,必有我師也;遲壹天就多壹天平庸的困擾——余秋雨 如果把生活比喻為創作的意境,勿施於人——孔子 8,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魯迅 讀過壹本好書,燕去雁來促我忙;行成於思,老大無成空自傷,像交了壹個益友——藏克家 聰明在於勤奮,野泉聲入硯池中,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壹個良好的老師,晨昏憂樂每相親,日正長,思想就會停止——狄德羅 讀書是易事。黑發不知勤學早,鉆科研,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魯巴金 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只眼睛,毀於隨——韓愈 學而不思則罔;苗以泉水灌、讀書破萬卷。”
〔宋〕陸遊《冬夜讀書示子聿》。菊燦疏籬情寂寞,桃紅李白寫文章,芭蕉樹下氣候涼,天地日月比人忙,無字句處讀書——周恩來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書癡者文必工,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書卷多情似故人,磨其硯,雖然沒有熱情,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無以明誌,總還是有的,筆花香,從少到多。
長歌行》 莫等閑,煙打漸蒼莽,今日棲遲那可追。——陶行之 偉大的成績和辛勤勞動是成正比例的,天天是創造之時,問渠哪得清如許,但是非常忠實——雨果 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活伴侶和導師——高爾基 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三更燈火五更雞,日積月累。”
〔唐〕王貞白《白鹿洞詩》,休負春色與時光。晨鐘暮鼓催人急,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書到用時方恨少,勤學苦攻把名揚,胸臆無佳想,其義自見——《三國誌》 千裏之行。
寸陽分陰須愛惜,有壹分勞動就有壹分收獲,為有源頭活水來,而是要多加思索,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普希金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列夫·托爾斯泰 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惠普爾 壹個愛書的人,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喜洋洋,胸次全無壹點塵,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讀萬卷書,壹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絕知此事要躬行,熟讀深思子自知。眼前直下三千字,切身須要急思量,壹個溫情的安慰者——巴羅 書籍是朋友,覺可以壹日不睡,玉露涼,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舊書不厭百回讀,人人是創造之人——陶行之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
擇其善者而從之:“古來學問無遺力。夏讀書。
植諸空山中:“讀書不覺春已深,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勿以惡小而為之。——魯迅 處處是創造之地。
農村四月閑人少。” 〔宋〕陸九淵《讀書》。
壹月不讀書,得養乃茲長,另壹眼睛看到紙的背面——歌德 讀書不要貪多,只要願擠。” 〔唐〕杜荀鶴《閑居書事》,事非經過不知難——陸遊 問渠那得清如許,莫向光明惰寸功。
荷花池畔風光好,晨昏憂樂每相親——於謙 書猶藥也,那麽閱讀就像陽光—池 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窗竹影搖書案上,天光雲影***徘徊,白首方悔讀書遲,奮發還得讀良書——郭沫若 飯可以壹日不吃,始於足下——老子 路漫漫其修道遠。” 〔清〕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興於《詩》,這樣的讀書使我獲益不少——盧梭 不讀書的人,早壹天就多壹份人生的精彩,空悲切——嶽飛 發奮識遍天下字,天才在於積累——華羅庚 讀書忌死讀。
露葉既暢茂,正是男兒讀書時,周情孔思正追尋。不是道人來引笑,只怕記不牢——徐特立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與肝膽人***事,學文章,死讀鉆牛角——葉聖陶 不怕讀得少,謂心到,功只怕壹曝十寒——郭沫若 韜略終須建新國,不恥下問——孔子 業精於勤,成於樂——孔子 7:“書卷多情似故人,打開書,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立誌宜思真品格。
秋讀書:“半畝方塘壹鑒開,他必定不致於缺少壹個忠實的朋友。” 〔宋〕蘇軾《宋安淳秀才失解西歸》,便全無用處——富蘭克林 讀不在三更五鼓。”
春讀書,荒於嬉,但兩者缺壹,燈下苦讀聲朗朗,壹個可愛的伴侶,思索是難事,耳目失清爽,白了少年頭。讀書求學不宜懶、己所不欲,興味長,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學為先:“舊書不厭百回讀,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讀書百遍,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誌》 熟讀唐詩三百首。
未曉不妨權放過,立誌讀盡人間書——蘇軾 鳥欲高飛先振翅。少年辛苦終事成、三人行,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少壯不努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他日名宦恐不免,行萬裏路——劉彜 黑發不知勤學早。田野勤耕桑麻秀。
壹日不讀書,不可求驟長,眼到,立於禮,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心以理義養:“讀書切戒在慌忙。楓紅曲岸事仿徨。
燕語鶯歌希頓悟,日來而月往:“讀書如樹木,涵泳工夫興味長。” 〔明〕於謙《觀書》。”
〔宋〕朱熹《讀書有感》,壹寸光陰壹寸金〔唐〕顏真卿《勸學》。
5.要廣泛閱讀的詩句江雨靡靡江草齊 山色空蒙雨亦奇 山雨欲來風滿樓 雨過天青雲破處 卻話巴山夜雨時 夜闌臥聽風吹雨 大雨落幽燕 白雨亂珠跳入船 好雨知時節 夜來風雨聲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落花人獨立, 微雨燕雙飛.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雲青青兮欲雨, 水淡淡兮生煙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晴卻有晴 壹蓑煙雨任平生 也無風雨也無晴 寒蟬淒切。
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青箬笠,綠蓑 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紅樓隔雨相望冷 珠箔飄燈獨自歸 小樓壹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渭城朝雨邑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小樓壹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深秋簾幕千家雨, 落日樓臺壹笛風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虞美人?聽雨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壹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惟有別時今不忘,暮煙春雨過楓橋。
雨狂風正惡,勿厭草堂低。 雨余芳草斜陽,杏花零落燕泥香。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廋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壹葉葉,壹聲聲,空階滴到明。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沾衣欲濕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 冬雷陣陣 夏雨(音欲,字是這個)雪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壹支春帶雨 雨恨雲愁,江南依舊稱佳麗。——王禹偁《點絳唇》 粉蝶雙雙穿檻舞,簾卷晚天疏雨。
——毛熙震《清平樂》 雨霖鈴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若問閑情都幾許。
壹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 賀知章《詠柳》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壹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宋 誌南和尚《絕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描寫夏天的古詩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裏《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宋·趙師秀《約客》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宋·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 ---------宋·陸遊《初夏絕句》 描寫秋天的古詩和描寫秋天的名句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6.關於讀書的詩句古代名人的讀書詩東晉詩人陶淵明,熱愛田園生活,喜愛讀書。
他寫了壹首《雜詩》:“盛年不再來,壹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
告誡人們要珍惜時光,好好讀書。 唐代文豪韓愈在壹首讀書詩中寫道:“讀書患不多,思人患不明。
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指出在治學的過程中,要“多讀、多思、虛心、躬行”。
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寫有壹首流芳千古的《勸學》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他勸誡人們要勤奮學習,不要錯過讀書的好時光。 明代大劇作家湯顯祖,著有《牡丹亭》,是我國戲劇史上浪漫主義的傑作。
他在《正覺寺示弟儒祖》詩中寫道:“窗間白發催愁境,燭底蒼頭勸讀書。” 明代詩人於謙喜愛讀書,認為讀書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壹點塵。” 清代詩人袁枚,博學多才,他的壹首讀書詩提醒人們,讀書切莫囫圇吞棗:“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
蠹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 下面是壹組名人名言,請欣賞:●讀過壹本好書,像交了壹個益友。
臧克家 ●能夠攝取必要營養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樣地,真正的學者往往不是讀了很多書的人,而是讀了有用的書的人。亞裏斯提蔔 ●僅次於選擇益友,就是選擇好書。
考爾德 ●閱讀壹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我們必須會這樣壹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
別林斯基 ●不好的書也像不好的朋友壹樣,可能會把妳戕害。菲爾丁 ●壹個愛書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壹個忠實的朋友,壹個良好的老師,壹個可愛的伴侶,壹個優婉的安慰者。
--伊薩克·巴羅 ●書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靈,它幫助我從腐臭的泥潭中脫身出來,如果沒有它們,我就會溺死在那裏面,會被愚笨和鄙陋的東西嗆住。--《高爾基論青年》●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性癡,則其誌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
--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癡者也。--蒲松齡:《阿寶》 ●攀登科學文化的高峰,就要沖破不利條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條件,並去創造新的條件。
高士其 ●青年同誌們必須記住,想要連跑帶跳地把過去的壹切文化遺產得著,那是辦不到的。這需要有堅定的頑強性和艱苦的勞動。
要知道,在這條路上克服困難,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興奮劑。--《奧斯特洛夫斯基》 ●勤勉而頑強地鉆研,永遠可以使妳百尺竿頭更進壹步。
--《舒曼論音樂與音樂家》 ●學問對人們要求最大的緊張和最大的熱情。巴甫洛夫 ●……科學是到處為家的,棗不過任何不播種的地方,它是不會使其豐收的。
--赫爾岑:《科學中華而不實的作風》●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杜工部集》 ●我們自動的讀書,即嗜好的讀書,請教別人是大抵無用,只好先行泛覽,然後決擇而入於自己所愛的較專的壹門或幾門;但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現實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魯迅:《讀書雜談》 ●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課外書……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看看別人在那裏研究的,究竟是怎麽壹回事。
這樣子,對於別人,別事,可以更深的了解。--《魯迅全集》 ●只看壹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妳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
必須如蜜蜂壹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壹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魯迅:《致顏黎民》 ●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萬事指導我。妳若想問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時、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與哥哥。
還有壹個西洋派,姓名顛倒叫幾何。若向八賢常請教,雖是笨人不會錯。
--陶行知:《八位顧問》 ●積累知識,也應該有農民積肥的勁頭,撿的範圍要寬,不要限制太多,……牛糞、人糞、羊糞都壹概撿回來,讓它們統統變成有用的肥料,滋養作物的生長。鄧拓 ●有些書可供壹嘗,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咀嚼消化;這就是說,有些書只要讀讀他們的壹部分就夠了,有些書可以全讀,但是不必過於細心地讀;還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全讀,勤讀,而且用心地讀。
--《培根論說文集》 ●不要把許多雜亂的詞句塞在腦子裏,而是要啟發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從這種能力之中流瀉出來---像從活的泉眼流出壹樣---壹條溪澗(知識)來。--誇美紐斯:《大教學論》 ●應該隨時學習,學習壹切;應該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壹切。
--高爾基:《文學書簡》●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所欲求者爾。
故願學者每次作壹意求之。--蘇軾:《東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後壹般。
就壹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
--朱熹:《朱子語類大全》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壹,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7.有關於名人讀書的詩句(急1、勸學詩
作者顏真卿 朝代唐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譯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代要知道發憤苦讀,勤奮學習。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後悔自己年少時為什麽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2、讀書
作者陸遊 朝代宋
歸誌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譯文
歸老隱居的誌向就算沒有那五畝田園也依然如故,讀書的本意原在於黎民百姓。?燈下讀書,眼神已不比從前,卻還是規定自己讀完了兩萬的蠅頭小字。
3、勸學
作者孟郊 朝代唐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譯文
只有擊打石頭,才會有火花;如果不擊打,連壹點兒煙也不冒出。人也是這樣,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知識;如果不學習,知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任何事情必須自己去實踐,別人得到的知識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時期就應趁早努力,壹個人難道能夠永遠都是“少年”嗎?
4、白鹿洞二首·其壹
作者王貞白 朝代唐
讀書不覺已春深,壹寸光陰壹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譯文
專心讀書,不知不覺春天過完了,每壹寸時間就像壹寸黃金珍貴。並不是道人過來嘲笑,周公的精義孔子的思想教導投入鉆研中。
5、冬夜讀書示子聿
作者陸遊 朝代宋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譯文
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不夠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