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詩經》在我國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流傳史了,其中的婚戀詩對於今天的而我們來說依然有很高的欣賞價值。或公子愛慕佳人,或佳人思念公子,或婦人遭丈夫拋棄,或婚姻受到父母阻攔等等。這些男女之間最真摯的感情,在《詩經》中也誠摯的反映出來了,這就是《詩經》的魅力。
關鍵詞 愛情 婚變 男女
在《詩經研究叢刊.第九期》中,王許林將《詩經》中的婚戀詩分為五種:“壹見鐘情”型、“忠貞不渝”型、“相思苦戀”型、“思婦哀怨”型、“棒打鴛鴦”型。這五個有趣的詞語幾乎概括了《詩經》中所有婚戀詩的類型。
通過學習後,在我看來,“壹見鐘情”型的多為男子思戀女子:“忠貞不渝”型的自然說的是女子對配偶或是對戀人的忠貞不渝;“相思苦戀”型的則包括《詩經》中出現的各階層任務,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思婦哀怨”型的則多表現在思念男子和被男子拋棄後所發出的哀怨;“棒打鴛鴦”型的則是追求自由戀愛而不得了。
看了《詩經》中的《國風》,則會發現《國風》中多描寫愛情和婚姻。《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也是看了《詩經》中的《國風》,便對男女的感情充滿憧憬。孔子當年給弟子們教授的內容也包括《詩經》。可見《詩經》在社會的地位,後來的官學也以“四書五經”為教學內容,這就更加促進了《詩經》在大眾中的傳播。
我覺得《國風》中關於描寫婚戀的詩,大多采用了“興”的手法,比如說像《關雎》,開頭壹句就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河畔的水鳥,再言及心上人。在《漢廣》中也有類似的手法,“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先說到南方有高大的樹木,沒有福分在下面休息。再說到漢水有“遊女”,卻追求不到。不僅僅是這兩首當中采用“起興”的手法,在《蒹葭》、《野有死麕》、《邶風·燕燕》、《子衿》、《鵲巢》、《草蟲》等等。這種手法在今天的歌曲中也用得很多,尤其是在“信天遊”中用的較廣泛。不自覺的我想起了壹句歌詞,“太陽下上明早依舊爬上來,鳥兒飛去明年依舊會回來,我的青春壹去不會來”。這句歌詞是不是跟《詩經》中廣泛用的“起興”手法壹樣呢?
在我看來《詩經》中婚戀詩就是兩大種:戀愛詩和婚姻詩。戀愛詩又可以分為以下幾類:壹是單相思,自然包括男子單思女子和女子單思男子。二是相互思念並愛戀。第三類應該歸於未婚男女初試雲雨壹類了。婚姻詩則分為以下幾類:壹是生活幸福、甜蜜恩愛型。二是婚姻受阻型。三是婚姻受挫型,而婚姻受挫又可以劃分為“單純的怨婦”和“剛強自愛”型的。下面對以上分類做出具體的說明和闡述。
壹、戀愛之苦澀
(1)所謂伊人,在水壹方。
位於《詩經》中的第壹篇——《關雎》,被世人傳唱了兩千五百多年後依然廣泛的被男子們用來抒發對女子的愛慕,尤其是那壹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幼兒園的小朋友,幾乎都會這麽壹句。可見《關雎》比周傑倫的歌曲流行程度還要廣!
《關雎》中的男子,據學者們推測應該是貴族青年男子,從“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便可以看出來了。在尋常百姓家是不會有這麽好的樂器的。而《漢廣》中的男子則不同,他應該是壹個農家子弟了,“翹翹錯薪”、“言刈其楚”、“言秣其馬”等,這些都是只有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才會做的事情。可見男子愛慕女子也是有等級差別的,貴族中的男子則可以想盡壹切自己能用到的手段來取悅自己的心上人,而出身低賤的男子,看到自己心愛的女子就是“求不可得”。身世的差別就導致愛情的差距。
另外,還有壹首詩也很美,因為它描寫的風景很有情趣,那就是《蒹葭》,這是我最喜歡的壹首詩,這首詩用“蒹葭蒼蒼”四字反復吟唱,回返往復,韻味極深,加之其寫到的“白露”、“水中央”、“水中湄”、“水中汜”的景象和地點,都像畫面壹樣,不禁讓人想到了瓊瑤的小說《在水壹方》。我記得還是在初三的時候翻閱父親的書櫃時偶然發現的,從來不愛多看書的我盡然坐下來把那本書看完了,可能當時的我正處於青春期,對愛情有懵懵懂懂的感覺,所以才會有興趣把那本書讀完。《蒹葭》這首詩也是在初三的時候學的,在看《在水壹方》的時候我自然地想起了《蒹葭》,因為這兩篇作品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最相似的就要數對河流的景物描寫了,也許瓊瑤老師就是看完《蒹葭》後才有了《在水壹方》這麽壹部作品的。
古人說過,男子思女子多在秋季,秋季萬物雕零,多陰,而男子屬陽,因此秋季多為男子思戀女子;而女子思君則多在春季。《蒹葭》中描寫的“白露”應該是秋天來臨的標誌吧!我想《蒹葭》是否與古人對男子懷人的說法相壹致呢?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壹日不見,如三秋兮”——《子衿》
讀到這首詩,讓我想起了高壹時候我們班壹個男生給我寫的“情書”,第壹句就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是由於我才疏學淺,只知道曹操曾經作詩的時候引用過這兩句,不知其真實含義,所以高壹的“情書”時間就不了了之了。
現在看來,這首詩就是寫壹個陷入愛情的女人在城門口的等待她的情人,壹個女孩子家家的,怎麽好意思去找妳呢?“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女子在城樓下等得甚是辛苦,“挑兮達兮,在城闕兮”啊!“壹日不見,如三秋兮”呀!明明才分離,卻又開始思念妳,仿佛有九個月沒有見面了!“未見君子,我心傷悲”!女子思念男子總是多於男子思念女子,人們常說,男人拿愛情當點心,女人卻拿愛情當主食。看著這癡情的女子在城門下等的那麽著急,我都不免有些替她擔心起來了。
看到《子衿》,又讓人想起了《靜女》,《靜女》中的男子也是在城樓下苦苦的等著自己的心上人,而心上人卻似乎是有意要戲弄著憨憨的男子,弄得男子是“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二、戀愛之甜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衛風·木瓜》
男女之間就通過水果來傳情,看上了就拋出自己手中的水果。砸向自己的心上人,這與現代社會確實不同,在現如今,那對情侶不是從“我愛妳”“妳愛我嗎?”開始的?在求愛這方面,到沒有古人那麽風趣,就像我曾今看到壹位男子向女子表達愛意時說的話壹樣“今天的月亮真好!”月本沒有感情,陰晴圓缺全憑自己,但是有情的人兒,讓無情的東西來表達自己的感情不也是別有壹番風味嗎?就像“木瓜”“木桃”壹樣,喜歡他就把手裏的水果砸向他吧!
三、愛到濃時的激情碰撞
這壹類的詩則是古代男女幽會的詩句了。在《詩經》中,女子多聚集在桑林,而男子若想念女子,想要與心上人約會,那麽就去桑林吧!“十畝之間兮,桑者泄泄兮。”采桑的的女子真多呀!羅敷不就是被稱為“采桑女”的嗎?
桑林,是壹個充滿性愛氣息的曖昧場所,《詩經》中收錄的詩大部分是從民間采集而來的。關於民間的性愛,自然是少不了的了。
除了桑林之外,還有其他的地方也可以與相愛的人發生雲雨之情,那就是古代的狩獵場所。《野有死麕》中就有這樣的描寫,對於這首詩,眾說紛紜,但我認為這是壹首描寫女子在於男子第壹次發生性關系是急切而又羞澀的詩,並且是發生在狩獵場所的。何以見得?我們來看這第壹句“野有死麕,白茅包之”以及中間的壹句“林有樸椒,野有死鹿。”麕和鹿不是壹般的動物,麕又是獐子,壹般只有貴族男子在涉獵的過程中才有可能打獵到的,由此可見整首詩中發生的事情是在園囿之中發生的,“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吠兮!”能不能看作是少女急切而又羞澀的心理呢?至於很多學者把它說成是男子強暴了女子,我並不認同,男女之間偶爾偷歡這也是人之常情,在沒有史料的證明下,有詩意的想象是美好的。
四、婚姻挫敗而生怨婦
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可總有人偏偏要自掘墳墓。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女子被拋棄的形象總會有的,而且古代休妻還有各種各樣的借口。在古代,女子的命運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又時候就像東西壹樣被男人玩賞著,當有更好的玩物時,便毫不猶豫的拋棄自己的配偶。無論是古代女子還是現代的小白領,誰能容忍自己的丈夫移情別戀然後將自己拋棄呢?我想古今中外的女人應該是立場壹致的吧!
在《詩經》中也不乏這樣的作品,其中有壹部分是純粹的怨婦,僅僅是指責丈夫或者戀人的不忠,哭訴自己的不幸。
“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好壹個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的癡情女子啊!因為自己的戀人對自己不理不睬近於冷漠,把自己的幽怨之情表現的淋漓盡致。
另外壹首詩的主人公的命運就更加悲慘了。《谷風》中描寫的女主人公,與丈夫曾壹起辛勤的勞動,使家境漸漸好轉。日子富了,丈夫卻拋棄了她,另尋了新歡。這是她十分的幽怨,但是有割舍不下她親手操持的這個家。詩中的女主人公勤勞、善良、柔弱、癡情,但是卻遭此下場,不免讓人心生憐憫之情。《谷風》中的女主人公的遭遇是不是給我們現代女子壹些啟示呢?新中國成立後,人們說婦女的地位提高了,女人被解放了。都說現在女人頂半邊天。真的是這樣嗎?女人可以外出工作養活自己,男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女人同自己壹樣在外面工作,但是家裏的情況有沒有變化呢?在大部分家庭裏,男人的觀念依舊沒有改變,他們認為家務就是女人應該做的。這樣說來女人是被解放了,解放的是女人受苦受累的權利。女人既得為生計而奔波有得為家務而操勞。如果女同胞們不幸成為被拋棄的對象,那麽就請愛惜自己。
五、婚姻受挫之剛強自愛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這是《氓》中的最後的壹部分。我覺得這最後幾句才是文中最精華的壹部分。它反映了女性剛強的壹面。這首詩是按照時間的順序來寫壹個勤勞善良的婦女由戀愛到婚姻破裂的全過程,看到這首詩時,似乎是在聽壹個棄婦講述自己的戀愛詩的甜蜜和婚後的不幸,感覺詩中的女主人公就像在我身邊壹樣,但是她與眾不同的就是她並沒有像上面講到的那樣怨天怨地怨夫君,而是總結了自己不幸的根源之後,堅定自己的信念——“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我喜歡獨立的女性,不管是在經濟上還是在感情上,不能完全依賴壹個人,要給自己的心靈留壹點休息的空間,這也是在現代虛無的社會中保護自己的壹種方法。就像《詩經。氓》中的女主人公壹樣,雖然婚姻破裂,但是人生中不僅僅只有愛情,對於被“情”字傷害的女性們,應該多學學古人,反思壹下,自己還能夠做些什麽?
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伐柯》)很多人都知道古代娶親都是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詩經中也有這樣的情況。雖然求得配偶是通過“媒人”來說定的,但也有美好的姻緣。這是多麽讓人羨慕的事情啊!讓人想起梁山伯與祝英臺,雖然在同壹屋檐下念書,但是父母之命無法違背,只能嫁給馬家公子,幸而中途經過山伯的墳墓,才有了現在的化蝶。不僅僅是在梁山伯與祝英臺中是這樣的,在《孔雀東南飛》中不也是如此,如果劉蘭芝不是要遵從哥哥的意思,也不會有後來的結果,父親不在了,長兄就為父。這就是封建社會的“禮”,吃人的禮教害苦了多少有情人。這也是魯迅先生極力批判的東西。現在的我們應該慶幸自己沒有活在封建社會,包辦婚姻在現代社會是不會帶來幸福的,對於我們來說,能夠自由的選擇伴侶,自由的合法通婚,這壹應該是壹件很幸福的事情了。
子曾經曰過:“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還曰過:“小子何莫學乎詩。”由此可見,孔老夫子對《詩經》有多麽高的評價,而且《詩經》壹直作為儒家的教學材料,更能看出《詩經》的重要性了。而我們這些大學生當中,又有多少人能靜下心來讀壹讀古人的心聲呢?
《詩經》中的愛情,在我看來可以用四種植物來概括:
芍藥——這是相愛人的信物。為什麽不是玫瑰?玫瑰帶刺,難道不會刺傷妳的心上人嗎?
荇菜——這應該是代表著公子們愛慕美人而不得吧!
桑——這應該是情竇初開的女子們竊竊私語和男子們來擇偶的地方吧!被拋棄的女子就成了落下的黃色桑葉了!
木瓜——相愛的人因愛而結合,因結合而幸福!
《詩經》的植物多的數不過來,勞動中的人們接觸的最多的就是自然界的動植物。所以《詩經》中那些不計其數的植物的出現也就順理成章。
《詩經》就像壹條河流,有湍流、有潺潺小溪,有輕揚的流水、也有澎湃的漩渦……讀《詩經》不會像讀其他古代詩集那樣累,因為《詩經》中流露出來的都是最淳樸最真摯的感情,沒有半點造作。似乎自己就像走入了他人的內心世界壹樣,細細的品味,不是詩也是詩!
當妳覺得生活的步伐太快時,就靜下心來讀讀《詩經》吧!它會讓妳沈靜下來,順著它的小溪流靜靜的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