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古代詩歌,在詩中漫步,往詩外暢遊,思接千載,遨遊萬裏.可解讀可超越,可聯想可想像,可藝術再現,也可大膽創造,這樣既能回顧審視古詩之美,又能產生獨特的現代韻味.先請欣賞2002年高考優秀作文的兩個精彩片斷:片斷壹:夜已經來臨了,他和他的馬兒孤寂地站在冰冷的烏江岸邊,秋風撩起他散亂的長發,那張剛毅的臉上竟也寫滿了疲憊,他憶起年少讀書時聽叔父說的那句話:"為千千萬萬的人犧牲壹個人和為壹個人而犧牲千千萬萬的人同樣是不對的,然而,妳必須作出選擇."是啊,今晚是要作出選擇了.他回看不遠處的營帳,那裏有他曾經的輝煌和如今的頹敗,他不忍再想,只是輕輕地撫摸著身旁馬兒的鬃毛,他看見馬兒的眼角亮晶晶的,自己的虎目竟也有了發脹的感覺,連忙把頭扭向了壹邊……她對他說:"生是妳的人,死是妳的鬼."他便看著她舉劍抹向了自己雪白的粉頸,他眼睜睜的,酒力發作,他已無能為力.第壹次覺得那種顏色竟是如此的刺目,它曾經從敵人的脖頸中噴湧而出,而今竟染紅了自己心 *** 的翠玉黃衫……渾濁的淚水寂無聲息地滑落.他終於陷入了敵人的包圍,他們個個使出了自己的全力,然而敵人仍像潮水般壓了過來,當他被部將推攘著上了那只救命的小木筏時他虛吼了壹聲,將自己的戰馬拉上了木筏,靜靜地說:"來世,仍是兄弟."便舉起兵刃返身投入"潮水"中,透過層層血汙,他看到那只木筏上的烏騅馬竟躍進了無底的烏江,看到了身旁的兄弟壹個個地倒下,他覺得無悔於自己的選擇,他流著淚,含著笑舉起了手中的劍……烏江岸邊,灑遍了霸王的眼淚……
2. 用古代詩人寫作文我不會寫詩,但我喜歡,我喜歡詩,但我不會寫。
從浩瀚的文海中,翻閱歷史的長卷,從歷史的長河裏,擷取美麗的浪花。我分明看見,在那浪花的巔峰間,在那長河的低谷裏,文字,記錄了歷史,文字,澎湃著自然。歷史是昨天的事情,是沈澱的昨天,這是做學問的人研究的事情,而我更喜歡歷史裏詠頌的自然。歷史是固定的,而先哲詩人筆下的自然,還在鮮活的存在著。存在著連他們都不知道的事情,他們業已成為了歷史,而他們詠頌的自然,至今仍在生息,經他們生花妙筆打扮過的自然,成為了後人追捧的聖地,而他們,被銘刻在歷史中,成為了人文景觀。
詩人,首先是人,然後才會寫詩。詩是他們對人生的感慨,詩是他們對自然的提煉,詩是他們對人生自然濃縮的精華。於是,因為人們喜歡,這些文字被留了下來,因為人們愛戴,他們的名字被載入史冊,因為貼近生活,他們的文字被口碑傳送。試問,有多少膾炙人口的詩句,至今不是還被人們當成經典吟唱嗎?
我喜歡自然,當然還是偏袒傾向描寫自然的詩句。從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說起,這位開宗的大師,生在長江邊,長在廬山下,他的祖輩為官做仕,在學而優則仕年代,他也不得不走這條路。然做過壹任小官後,便“不堪吏職”辭隱了,在田園牧歌中尋找精神寄托。他的《桃花源記》,他的“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日荷鋤歸。”他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的“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滿堂前”。
江南水土的養育,憤世嫉俗的經歷,飲酒豪爽的性格,都化作了對自然的熱愛,演變成文思噴湧的奇才。在古稀有六的年齡,他偎著長江,枕著廬山靜靜的睡著了。至此,歷史上少了壹位官,多了壹個詩人,在中國歷史的文壇上,他以自己的輝煌,奠定了百世田園之主的地位。影響著諸如李白,杜甫這樣的詩壇大家。
不禁想到詩仙李白,這位讓人記不起唐朝,記得起李白的詩聖,更是追尋山水,歌詠自然的霸主。“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僅此兩句,大氣回腸,神來之筆,可謂集天地之靈氣,昭日月之精華。他的詩太多了,太美了,輕柔的可聽見聲響,湧動的可看見激流,描繪的可走進其中,奇思構想的如入仙境,壹縷仙氣飄渺而來,聚集成壹股霸氣,壹股無人超越的霸氣。
詩人欣賞自然是抒發,詩人抒發來自自然的靈感。他們視天地是萬物的旅舍,看光陰為匆匆過客,更把人生比作南柯壹夢,不失時機的相聚桃李園,賞花吟詩,相邀明月,把酒問青天。
捧月的眾星羅布天際。那“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多麽令人叫絕的詩句,詩情畫意,畫意詩情,後人因此而作畫追尋那詩中的意境,這字字珠璣真的是來自天籟之音,真的是無與倫比的境界。那“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的豁達心境,或人或仙的情懷,想象力之豐富,比擬之奇妙,韋應物先哲同樣奠定了自己唐朝詩壇的應有地位。
歷史在走,壹頁壹頁的再翻過,再續寫。先是詩人後為散文家的徐誌摩先生,本來學的不是文學,他本來可以走上另壹條路。但他接受新事物,不恥社會的醜陋,不滿束縛的婚姻,拜梁啟超為師,崇拜留學國度的浪漫詩人雪萊和拜倫,崇尚大自然的唯美,走上了文學之路。
《康橋月色》,《再別康橋》,融進異國他鄉的情調,更抒發自己的情懷,贊嘆自然的美麗。《雪花》,那純情的詩句,《我來揚子江買壹把蓮蓬》,那思念與懷情,讀起來層層入境。
自然山水,在他們的筆下靈動升騰。翻閱著,捧讀著,崇拜著。感慨著,思想著,澎湃著。我喜歡真實的自然,我同樣喜歡神遊在文字的自然裏,我不由的妄想,我真的似乎探摸到了詩人的脈搏,他們分明在輕輕的搏動,穿越了歷史,跨過了時空,在搏動,在搏動……
3. 寫壹篇有關古代詩詞的作文,450字左右,要小學五年級口氣,不要寫四歲時就開始背詩,這當然是被大人強迫的,小時候不識字,只能死記硬背,因而十分怕背詩。
上學後,識字了,老師也叫了些詩,但僅限於解釋詩意。直到升入初中,我才算與詩歌欣賞結識了。
很多詩都只有壹個平凡的故事,有時小到不足掛齒,但詩人卻能把他它寫成千古名句,廣為流傳,這就是詩歌的魅力。 詩有很多派別,有豪放派,婉約派……,不同派別的詩有著各自獨特的壹面。
李白很多詩屬於與豪放派。有“飛流直下三千丈,疑似銀河落九天”的大氣,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誌得意滿,有“大鵬壹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的自信,也有“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山”的抑郁和“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的迷茫,更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對權貴的蔑視和傲然…… 李白的詩是多樣的,精彩的,每首詩的感情基調都與詩人的經歷有關。
當他沒被重用時他有的是自信;當他位居高位時,他意得自滿,豪邁大氣;當他看見朝廷的醜惡之面時,他有的是偉岸的性格,蔑視權貴;當他因而遭人排擠而離開時,他也會抑郁、迷茫。 想要品味詩就必須了解詩人生平際遇乃至社會背景。
想看懂它並不難,但只會得到壹些膚淺的東西,毫無深意。當妳真正去了解它,感受它,理解它時,得到的是無窮的感悟,是真諦。
妳甚至可以感到自己正在和詩人同呼吸,同悲歡,妳理解他的感受,乃至會有想去安慰他的沖動。我們在欣賞詩,也在欣賞詩人,更亦在欣賞社會,我們樂在其中。
在讀《蜀道難》時,我深深地被吸引住了。詩人那變化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地展現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了壹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令人入迷。
我被他天馬行空般的馳騁想象所深深吸引,他給我創造了壹個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再加上它的浪漫色彩,使我如癡如醉。 想要真切地欣賞壹個類別的詩,就必須同時欣賞其他派別的佳妙。
杜浦的《春望》會讓人憂傷,戰爭讓人們與至親分離,背井離鄉。孟郊的《遊子吟》讓人回想起母親昔日的關懷,壹陣暖意湧入心頭…… 每壹次欣賞都能有不同的感悟和悸動。
這就是詩的魅力所在,我願陶醉於這詩的魅力之中! 從不能欣賞到能欣賞,是壹種新收獲。——朱光潛 ——題記 ①詩是最平凡中的特殊。
最早的詩來源於古代的勞動人民,可以說是下裏巴人的代表,以後又漸受文人青睞,於是出現了《古詩十九首》這樣的陽春白雪。這些都是我新近才感受到的。
小時候的我可不是這樣。 ②因為自己記憶力好,對於唐代的五言七律幾乎壹遍背出,過目不忘,卻總體味不出其中的詩韻。
即使有,也只是壹種“所謂伊人,在水之湄”的朦朧罷了。長期囫圇吞棗,最終導致“消化不良”直到我讀到了李白的《將進酒》。
看著灰黃的卷子,我壹臉無奈。但仔細壹讀,才知內有乾坤。
頭壹句話就讓我震撼——“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仿佛我已站在洶湧澎湃的河堤上,看黃色的河水帶著中國五千年的情結註入東海。
壹種“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的大氣遊蕩在天地間,讓我也像李白壹樣發出“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的感慨,讓我想起唐代詩人張九齡的詩“宿息青雲誌,蹉跎白發年”以及曹操的“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人生觀。看到這裏,從剛才的激蕩又起伏著壹點點苦悶。
4. 以古代詩歌為題,寫壹篇作文中華上下五千年,悠悠的歷史長河中,文化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唐詩、宋詞、元曲……古詩詞是文化的精髓,多少年,多少人為其傾倒。李白的浪漫、蘇軾和辛棄疾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約、馬致遠的思鄉情懷……多少詩人,多少詞人,多少作曲家,聞名或隱逸,富足或落魄,都為古詩詞的發展畫上不可磨滅的壹筆。
對古詩詞的學習與理解,讓我沈醉其中。古詩詞中的壹些詞句,可以讓人明白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感情。不少的送別詞仍讓人記億猶新,王勃的壹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寫出真心朋友的真正定義,真正的朋友即使分隔兩地友情也不會改變,描寫了朋友間的深厚情誼也讓人看清世上酒肉之交,小人之交的醜惡。還有那句“勸君更進壹杯酒,西出陽關無古人”,又描寫了為友人餞行時因即將分別心情不快而與友人暢飲,隱含著朋友離別的思念與無奈。
同送別詩壹般,詩人也喜歡以鄉愁為主題。李白的《靜夜思》即寫了景又寫了思,表現了遊子的思鄉之情。老樹上纏著枯萎的藤蔓,黃沙漫天的小小古道,壹個漂泊在外的遊子牽著壹匹瘦弱的老馬行走著。馬致遠的《天凈沙?6?1秋思》中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壹句,寫盡了在外漂泊的人辛酸與無奈和濃濃的鄉愁,讓人不由得融進詩中那個荒涼蕭瑟,令人心中覺得淒涼的場景,在外遊子,哪有不思鄉者?思鄉的詩詞,隨口都可以吟誦出來。還有親情和團圓。蘇軾的《水調歌頭?6?1明月幾時有》是我最熟知的詩詞。這首詞傳誦至今,中秋佳節,無
法歸家與親人團聚的人都會想起它,可見它流傳之廣。
送別、思鄉、團圓,圍繞這它們的古詩詞都帶著那麽壹絲淡淡憂愁,卻又包含著對未來的希望。
江山美景幾多愛,在景色的描寫上,也可以在詩詞中找到不少。李清照《如夢令》中的“綠肥紅瘦”用壹個“肥”字突出了綠葉的飽滿,開創了詩詞中的先河。煙雨迷蒙的江南,樓臺、行人都在雨幕之中被模糊了,《江南春》壹句“多少樓臺煙雨中”令人身臨其境。泰山的高大雄偉,險峻綺麗,在杜甫表達自己誌向的同時被展現出來。江山美景、在古人筆下是如此多嬌!
古詩詞中也有許多啟示人的句子。“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和“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告訴我們新舊總會交替,新事物總將取代舊事物,壹昧守舊,是無法得到成功。這些句子被傳為千古名句,其中的意義需要像品茶般細細品味。
世上優秀的古詩詞燦若繁星,星羅棋布,讓我們追尋古人的足跡,體會古詩詞的魅力。
5. 古代詩歌的風情作文有空的時候,我喜歡讀讀古代的詩歌。
我感覺,古代的詩歌語句簡練,內容豐富,讓人有很多的想象空間。讀古代的詩歌就像品好茶,壹開始好像沒什麽味道,在深入的讀和理解之後,慢慢的味道越來越濃,總讓人回味無窮!比如我讀過的兩首詩,就讓人回味無窮。
壹首是《風》,作者是唐朝的李嶠,內容是這樣的:“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我壹遍遍的誦讀,讀得聲情並茂,漸漸的我的腦海中出現了這樣的情景:秋天的風呼呼的吹著,帶來了秋姑姑,落葉從樹上掉下來,像壹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春天裏壹陣陣和風吹過來,春姑娘邁著輕盈的步劃走來,暖風吹拂下,花兒開出了壹張張可愛的笑臉;而當狂風呼嘯著來到大江,江裏頓時卷起巨浪,變成壹只有力的大手,用力的拍打著江岸;狂風又來到竹林,竹子被吹得東倒西歪,像喝醉了酒的人,又像在彎著腰迎接風的到來。短短的十幾個字就能引起我們對風兒的不同想象,既生動又簡練,讀起來朗朗上口。
另壹首是《元日》,作者是宋朝的王安石,內容是這樣的:“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詩歌描繪出壹派春節熱鬧祥和的景象:“砰砰、砰砰”清脆的爆竹聲響起來,人們送走了舊的壹年,迎來新的壹年;美麗的春姑娘把花兒吹紅了,把草地吹綠了,從遠處望去,映入眼簾的是壹幅幅美麗的風景畫。男女老少拿來香甜的屠蘇美酒喝了起來,心裏暖融融的。
正月的第壹天,在守夜的人們迎來了從山背後蹦出來的曈曈紅日,它緩緩升上了天空,大地變得明朗起來,歡喜的人們用新的桃符換去了舊的桃符,多美的景象啊!同學們,讓我們壹起來誦讀古詩吧!從古詩裏,我們能得到無盡的美的享受;從古詩裏,我們能吸取中華民族寶貴的傳統文化財富。
6. 以 古代詩歌 為話題寫壹篇作文這個好寫啊東抄抄西抄抄就成了嘛。
我來個開頭: 想我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輝煌文化。自文字出現以來,就註定了在這塊土地上詩歌的繁榮!盛唐詩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時的詩歌發展到了最高峰,諸多流派蓬勃興起 如,山水田園詩派、豪放派、神韻派邊塞詩派……都打下了自己的壹片江山。
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 王維 孟浩然。以東晉大詩人陶淵為開山鼻祖。
他們的詩恬淡疏樸,多描寫……(在寫點他們的詩說說有多好,壹段完成) 又如邊塞詩 總體現出了壹種陽剛之美。在邊塞詩中,壹方面以誇張對比襯托的手法對戰爭殘酷,環境惡劣進行展示,如“戰士軍前半生死”,“黃金百戰穿金甲”,“孤城落日鬥兵稀”。
但另壹方面,邊塞詩作更凸顯人面對戰爭時奔湧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既有:不屈的意誌和必勝的信心,保家衛國的豪情,還有在戰場上建立功名的壯誌。
如“不破樓蘭終不還”;“願為腰下劍,只為斬樓蘭”;“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這兩個方面既是對立的,又是統壹的,這種對立統壹所產生的張力使詩句具有永不泯滅的魅力,詩句中洋溢著的崇高感,成為中華民族的最強音,千載悠悠。
豪放派的……。(最後在展望壹下未來), 古代詩歌帶給我們的不只是文學不只是歷史,更傳承著壹種堅韌的民族精神,推動著我們不斷前進、發展、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