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表現李白人生態度的詩句

表現李白人生態度的詩句

1. 關於李白人生態度的詩句

關於李白人生態度的詩句 1.關於人生態度的詩句有哪些

1.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唐 李白《行路難》

——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壹天會乘長風破萬裏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引申為相信總有壹天會實現理想施展抱負,雖然苦悶但不失去信心,給人以激勵。

2.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唐 杜甫 《望嶽》

——我壹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俯瞰那眾山,而眾山就會顯得極為渺小。

3.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宋 範仲淹 《嶽陽樓記》

——應當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都享樂之後才享樂。

4.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 《過零丁洋》

——自古以來,人終不免壹死!但死得要有意義,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後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5.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宋 蘇軾《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

——誰說人老了不能再變少年,門前流水還能向西流哩.不要在老年的時候,感嘆時光流逝,而自傷衰老。

6.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宋 李清照 《夏日絕句》

——活著就要當人中的俊傑,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7.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唐 李賀 《南園》

——男子漢大丈夫為什麽不腰帶吳鉤, 去收取那被藩鎮割據的關塞河山五十州?

8.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清 鄭燮 《竹石》

——千磨萬擊身骨仍堅勁,任憑妳刮東西南北風。

9.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唐 王維 《終南別業》

——間或走到水的盡頭去尋求源流,間或坐看上升的雲霧千變萬化

10.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清 譚嗣同 《獄中題壁》

——我橫刀而出,仰天大笑,因為去者和留者肝膽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侖山壹樣的雄偉氣魄。

現代人關於人生態度的名言:

1.世界如壹面鏡子:皺眉視之,它也皺眉看妳;笑著對它,它也笑著看妳。(塞繆爾)

2.什麽是失敗?無非是邁向更好境界的第壹步。(溫迪爾·菲利普斯)

3.我們醒來的每壹天都是壹個新的開始,又壹個機遇。為什麽要把時間浪費在自憐、懶散、自私上呢?(卡西·拜特)

4.差不多任何壹種處境--無論是好是壞--都受到我們對待處境的態度的影響。(西尼加)

2.關於人生的詩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 李白《渡荊門送別》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雲月?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李白《行路難·其三》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 李白《宣城見杜鵑花 》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 李白《上李邕》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 —— 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 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 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 —— 李白《春日醉起言誌》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滿。 —— 李白《短歌行》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 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笑盡壹杯酒,殺人都市中。 —— 李白《結客少年場行》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 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 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桃李務青春,誰能貫白日。 —— 李白《長歌行》

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 —— 李白《太原早秋》

群峭碧摩天,逍遙不記年。 —— 李白《尋雍尊師隱居》

我愛銅官樂,千年未擬還。 —— 李白《銅官山醉後絕句》

桃李待日開,榮華照當年。 —— 李白《長歌行》

3.關於李白人生理想的詩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

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揚奮發的典型音調。李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多次以大鵬自比,如“大鵬壹日同風起,博搖直上九萬裏”(《上李邕》)。

但李白在長安三年失意而歸,使他激昂的政治熱情,再受到現實的沖撞時,便轉化為懷才不遇的悲憤狂歌,從胸中噴湧而出:“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狗賭梨栗,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李白還以痛快淋漓的飲酒詩,來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愁。

《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壹飲三百杯。”與這種豪放奔湧,無所掩抑的感情氣勢相適應,李白的詩歌在藝術手法方面的顯著特點是:想象神奇,變化無端,結構縱橫跳躍,句式長短錯落,形成了雄奇飄逸的風格。

詩人終其壹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謳歌理想的人生,無論何時何地,總以滿腔熱情去擁抱整個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對壹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銳的感受,把握現實而又不滿足於現實,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難的憂患,在高揚亢奮的精神狀態中去實現自身的價值。如果說,理想色彩是盛唐壹代詩風的主要特征,那麽,李白是以更富於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時代的前沿。

李白的詩歌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代表作有:七言古詩(《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詩(《古風》59首);有句漢魏六朝樂府民歌風味的《長幹行》,《子夜吳歌》等,七言絕句(《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等都成為盛唐的名篇。

李白在唐代已經享有盛名。他的詩作「集無定卷,家家有之」。

為中華詩壇第壹人。 李白的詩歌豐富和發展了盛唐詩歌中英雄主義的藝術主題。

他和同時代的其他文士壹樣,具有恢宏的功業抱負,所謂“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壹”(《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就是他最執著的人生信念。

李白是否具有在復雜的權力結構中從事政治活動的實際能力,也許是很可疑的,但作為詩人,這種信念更多地成為他追求和歌頌壯麗人生的出發點。他從無數古代英雄的風度、氣派中吸取力量,把現實的理想投影到歷史中去,從而在詩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畫廊。

他歌頌崛起草澤、際會風雲的英雄,如《梁甫吟》寫太公望:“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寧羞白發照清水,逢時壯氣思經綸。廣張三千八百釣,風期暗與文王親。

大賢虎變愚不測,當年頗似尋常人。”歌頌視功名富貴如草芥的義士,如《古風》其十寫魯仲連:“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壹朝開光曜。卻秦振英聲,後世仰末照。

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吾亦淡蕩人,拂衣可同調。”

歌頌愛才若渴、禮賢下士的英主,如《行路難》其二中的:“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彗折節無嫌猜。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

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贊美傲岸不馴、堅持布衣尊嚴的名臣,如《梁甫吟》中的酈食其:“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入門不拜騁雄辯,兩女輟洗來趨風。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況壯士當群雄!”他筆下的英雄大多是在動蕩變亂的非常時期在歷史舞臺上叱咤風雲的人物,而且和抒情主人公打成壹片,渾然而不可分。例如他在贈酬友朋的詩中說:“風水如見資,投竿佐皇極。”

(《酬坊州王司馬與閻正字對雪見贈》)“自言管、葛竟誰許,長籲莫錯還閉關。”(《駕去溫泉宮後贈楊山人》)在醉醒後自抒其誌雲:“傅說板築臣,李斯鷹犬人。

欻起匡社稷,寧復長艱辛。”(《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誌》) 安史之亂起,李白視形勢如楚漢相爭,並以張良、韓信自況:“頗似楚漢時,翻覆無定止。

朝過博浪沙,暮入淮陰市。張良未遇韓信貧,劉項存亡在兩臣。

暫到下邳受兵略,來投漂母作主人。”(《猛虎行》)他入永王璘幕府後,又以謝安自比:“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

(《永王東巡歌》其二)直至他六十歲投軍時,還以西漢大俠劇孟自許:“半道謝病還,無因東南征。亞夫未見顧,劇孟阻先行。”

(《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生在盛世的李白而對亂世英雄致以禮贊,當然不僅僅是發思古之幽情。因為通過這類人物,詩人更能夠抒發自己“心雄萬夫”的氣概和熱情,表現在歷史中建立輝煌功業、積極創造自我價值的人生願望。

李白把排難解紛的濟世理想和縱放不羈的個性自由統壹起來,以求得圓滿的人生。他對人生道路的設計是分兩步進行的:首先是建立奇功偉業,如雲:“茍無濟代心,獨善亦何益?”(《贈韋秘書子春》)“兩龍爭鬥時,天地動風雲。

酒酣舞長劍,倉卒解漢紛。”(《送張秀才謁高中丞》)而功成之後,卻又不貪戀富貴名位,而以“五湖”、“滄州”為家,向往自由的生活。

他早年在幹謁求仕期間不諱言這壹點:“功成拂衣去,搖曳滄州旁。”(《玉真公主館苦雨》)在仕途最得意時不。

4.表達詩人人生態度的詩句

十分秋色無人管,半屬蘆花半蓼花。——元·黃庚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唐·劉禹錫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唐.盧照鄰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壹點通。-- 唐.李商隱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壹日看盡長安花。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壹日看盡長安花。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留.

5.對李白的評價和李白壹生的人生態度

李白的四種人生態度: 這位集詩仙、文人、酒徒、道士、俠客為壹身的大詩人,不僅是“盛唐氣象”的巨音,而且是“雙子星座”的標尺.在李白的身上,橫空出世的才華與澎湃飽滿的激情水天相接般地自然交融為壹體,輝耀著整個中國古代遼闊的文化蒼穹.這個天地造就的復雜糅合體,以截然不同的四種人生態度標榜著屬於他自己的壹道獨特的風景.入世與出世的矛盾統壹,對立又統壹地引領著他的心靈走向. 第壹種人生態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率真的李白,從來不會掩飾,他在人生得意之時,便要哈哈大笑.他神采飛揚,躊躇滿誌,自信得無比瀟灑.他相信自己是塊金子,發光的時候終於來了,豈能壹生甘居僻野? 第二種人生態度——“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人生之路歷來多艱.當李白行路受阻,他不由得感嘆“行路之難,難以上青天”,沒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絲毫造作,只是壹吐為快.他以左手溫暖右手,安慰自己那顆失落的心,告訴自己:雨後就是天晴.儒家思想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此刻占據且支撐著他自信地前行. 第三種人生態度——“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蘇軾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的豁達,堪為難得.相比之下,李白更為直接壹些.他認為人生如夢不過壹瞬,何必糟蹋了歡娛的大好時光.在壹般人看來,李白的舉動是“醉生夢死”的墮落.但其實並非如此.緊迫的時間憂患意識,糾結在李白的血液裏,深入骨髓,直抵心靈.他舉杯痛飲,是珍惜,是熱愛,是為挽留不可挽留的時光所作的壹種自然且高貴的人生姿態. 第四種人生態度——“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當理想破滅,窺破紅塵.李白並沒有將人生之舟永遠拋錨淺灘.還有第二條路等待著他去發現和開辟.這時候的李白,灑脫得身無外物之束.他要跳出那個喧囂的塵世,回歸自然,過著乘桴於海、雲遊四方的詩意生活.雖然,他有些不甘,但還不至於到那種破罐子破摔的地步.他是“揮壹揮手,不帶走壹片雲彩”.其實,他也帶不走那片“雲彩”,它太沈重了,還不如幹脆放手,了卻壹身疲憊.“弄扁舟”的李白,給我們留下了壹個永遠遙望的背影.。

6.詩歌中李白所透露的人生態度

李白的四種人生態度:

這位集詩仙、文人、酒徒、道士、俠客為壹身的大詩人,不僅是“盛唐氣象”的巨音,而且是“雙子星座”的標尺。在李白的身上,橫空出世的才華與澎湃飽滿的激情水天相接般地自然交融為壹體,輝耀著整個中國古代遼闊的文化蒼穹。這個天地造就的復雜糅合體,以截然不同的四種人生態度標榜著屬於他自己的壹道獨特的風景。入世與出世的矛盾統壹,對立又統壹地引領著他的心靈走向。

第壹種人生態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率真的李白,從來不會掩飾,他在人生得意之時,便要哈哈大笑。他神采飛揚,躊躇滿誌,自信得無比瀟灑。他相信自己是塊金子,發光的時候終於來了,豈能壹生甘居僻野?

第二種人生態度——“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人生之路歷來多艱。當李白行路受阻,他不由得感嘆“行路之難,難以上青天”,沒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絲毫造作,只是壹吐為快。他以左手溫暖右手,安慰自己那顆失落的心,告訴自己:雨後就是天晴。儒家思想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此刻占據且支撐著他自信地前行。

第三種人生態度——“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蘇軾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的豁達,堪為難得。相比之下,李白更為直接壹些。他認為人生如夢不過壹瞬,何必糟蹋了歡娛的大好時光。在壹般人看來,李白的舉動是“醉生夢死”的墮落。但其實並非如此。緊迫的時間憂患意識,糾結在李白的血液裏,深入骨髓,直抵心靈。他舉杯痛飲,是珍惜,是熱愛,是為挽留不可挽留的時光所作的壹種自然且高貴的人生姿態。

第四種人生態度——“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當理想破滅,窺破紅塵。李白並沒有將人生之舟永遠拋錨淺灘。還有第二條路等待著他去發現和開辟。這時候的李白,灑脫得身無外物之束。他要跳出那個喧囂的塵世,回歸自然,過著乘桴於海、雲遊四方的詩意生活。雖然,他有些不甘,但還不至於到那種破罐子破摔的地步。他是“揮壹揮手,不帶走壹片雲彩”。其實,他也帶不走那片“雲彩”,它太沈重了,還不如幹脆放手,了卻壹身疲憊。“弄扁舟”的李白,給我們留下了壹個永遠遙望的背影。

7.對李白感悟的詩

李白的詩惹人如此的令人愛不釋手,仔細想想,也確有其必然性:

首先是其言語瑯瑯上口,韻味十足.《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即為壹典型代表,“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隨心而出,使人備感其情真意切,壹遍之後,余香在口,很難再忘卻.又如《登金陵鳳凰臺》中“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壹句,自然而然,毫不做作,卻已飽含美感在其中.如此自然之氣,使人於不自覺間感受其仙風道骨,怡性移情,脫骨成新.

其次是其豪放的性情.仕途唯艱,人生境遇不能不反映到其文筆上,但李白沒有沈迷頹喪,頭發甩甩,煩惱拋開.“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愉情山水,盡情歌頌萬裏大好河山,使人感覺不到多少頹廢的情緒.如此心性,對與任何人來說,都是極為需要而又極其難得的,人最難戰勝的就是自己,不是嗎?當自己壓抑不得誌之時,讀到這樣的詩句,總能使人暫時拋開煩憂,得到壹些心靈的寄托.

再次,恰當的誇張飽滿深情,也是其引人的壹個方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淪送我情.”簡簡單單的離別到了他的筆下,就得到了壹種驚人的顯現.說誇張吧,在那時那景,絲毫都不會使人感到突兀.別離之所,就地取材,深情盡在壹言間.又似“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歲月蒼茫,容顏已衰,感慨傷懷之情,讓人不覺壹絲的離奇渲染.如此林林總總,在李白的詩中屢見不鮮,充分顯現了其驚人的想象力與藝術魅力.

當然,對我而言,吸引人的還是其詩中所流露出的處世態度.李白名之“仙”,除了詩的緣故外,應該還有其個人因素在內--道家習氣.大唐李氏是極重道教的,初唐乃至盛唐,道教得到了很大的推廣,崇尚自然以山水為伴也成了很多文人用以求仕的壹條捷徑,而山水也重塑了文人的性情,豪放曠達的人生態度得到了很大的認可,李白亦也不能例外.“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這首詩既是寫孟浩然,實也是他自己心跡的壹種表述.而數年間,李白的足跡即遍及了神州大地萬裏河山,寫下了壹系列詠山吟水的名篇,也足見自然對他的影響.個人的情懷在山水間得到了極大的張弛,這也成了李、杜的壹個比較明顯的區別,杜甫的詩更多的富於民族、國家特質,言安史之亂世,嘆國家之衰落,有壹種大氣在其內,非可怡情養性也,也因而很難獲得眾多(似我)的認同感,其詩聖之譽實更多的是在文學成就上;李白之譽則在成就之外有著壹種性情的東西,使人能自然沈醉,有所感悟.

諸位也不要以為就我所言,李白即無國家感,事實上,李白有很強的俠客情懷,國家感也很強烈,安史之亂期間他曾屢圖有所功,“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雖非此時所寫,表達的情感卻是壹樣的,可惜終未能如願.不過這方面卻非我所要言,李白“淡泊”的人生態度才是我所要取的.《古風十五首》有雲:“青門種瓜人,舊日東陵侯.富貴固如此,營營何所求?”又如《江上吟》雲:“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淩滄州.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富貴功名皆不久長,人生實在不要過於執著於其上,而辜負了別樣好風景.我雖不要學其逸世之習,卻不能不從中有所鑒.在這樣壹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壓力不想即知,心理問題也越來越成為壹普遍性的問題,李白這兩句詩實可謂醫治痼疾的壹帖良藥.從自己的能力出發,作自己能做之事,心安理得,這實不是壹件容易的事,貪欲誰人能免!誰要能有李白那樣的豪放不羈,也著實令人驚羨,那可不是那麽容易就學的來的.

李白人格特性之現實意義如上所言,充溢著誘人的魅力.以景愉情,徜徉山水,固所願也.有壹份張狂,有壹份豪邁,“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嶽尋山不辭遠,壹生好入名山遊.”超逸於世塵之外,“早服還丹無情,琴心三疊道成.遙見仙人彩雲裏,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遨遊太清.”與仙為伴,飄逸不凡,人如其詩,詩如其人,令人讀之飄飄然焉,這或許也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獨缺的.

“道”的東西到底有多少合理的地方,我不想去深究,但從其隱逸的人生哲學中,確實透著壹份超俗,造就了幾世代人,成就了詩仙獨到人格特性與藝術成就.從詩中感受人性,從詩中領悟人生,李白使我收益非淺.不求李白之飄逸,但求人生之瀟灑,有所寄托,有所追求,李白如斯,我亦求如斯.

很高興為妳解答有用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