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壹:從語言角度——古典詩歌語言的形象性(塑造形象)、含蓄性(言此意彼)、凝練性(言少意豐)、跳躍性(節奏感及想象聯想)以及語言的整體風格,常常成為高考的命題置疑點.任選角度可以從煉字的角度來把握關鍵字詞表情達意的作用,體會詩人所煉之“意”.鑒賞詩歌時特別要關註作謂語的動詞、形容詞和作修飾語的數詞、疊詞、表顏色的詞和包孕性強的虛詞.
角度二:從捕捉意象角度——什麽是意象?清人吳喬說:“詩意大抵出側面.”(《圍爐詩話》)詩歌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誌.這裏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誌”,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是詩歌抒情言誌的基本單位.
有兩類詩:壹類以意象單純、內涵豐富取勝;另壹類意象繁富,結構復雜,乍看炫眼,而細加咀嚼,又不難把握其內在、清晰的情感脈絡
角度三:從表達方式的角度——詩詞中主要運用記敘、議論、描寫、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襯托、渲染、動靜、點面結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或融情於景).
角度四:從修辭角度——古典詩歌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借代、對偶、誇張、設問、反問、用典、互文、反復、起興等.
角度五:從表現手法的角度——詩歌中常見的表現手法有:聯想、想象、比興、虛實相生、托物言誌、襯托、渲染、象征、白描、抑揚、照應等.
角度六:從詩歌結構、篇章的角度——詩歌常用的結構方式有:並列結構、層遞結構、對比結構、回環結構、開闔聚散結構等.篇章特點有:起承轉合、卒章顯誌、以景結情、鋪墊、呼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