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璞玉雕琢的詩句

關於璞玉雕琢的詩句

1.與“璞玉”有關的詩句有哪些

1. 《巴人》誰肯和《陽春》,楚地猶來賤奇璞。

譯文唱慣《巴人》曲的人怎肯應和《陽春》雅曲?楚國人從來就輕視珍奇的玉石。

出處《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唐代·李白

2. 荊山有玉猶在璞,未遇良工虛擲鵲

譯文楚國的山上有美玉仍然被石頭包藏著,

沒有遇到優秀的工匠就只能白白的得不到賞識。

出處《送人》——唐代·李鹹用

3. 雕琢復雕琢,片玉萬黃金。

譯文精雕細琢、精益求精,雕琢了再雕琢,壹片玉器值萬兩黃金。

出處《題鄭寧夫玉軒詩卷》——南宋·戴復古

4. 玉在山而木潤,玉韞石而山輝。

譯文珍珠沈到河底使河流越發美麗,玉石蘊含到山石裏面使大山閃耀光輝。

出處《增廣賢文》

5.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譯文這山如果藏有美玉,那麽它上面的花草樹木就會顯得特別的滋潤有光澤,

深潭裏能孕育出明珠的話,那麽山崖也不會變的蒼涼貧瘠。

出處《勸學》先秦·荀子

6. 細觀玉軒吟,壹生良苦心。

譯文仔細觀看“玉軒吟”(做玉器的作坊),壹輩子的良苦用心全都用上了。

出處《題鄭寧夫玉軒詩卷》——南宋·戴復古

7.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譯文玉砌的臺階夜裏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佇立露水便浸濕了羅襪。

出處《玉階怨全文》——唐代·李白

8.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譯文滄海明月高照,鮫人泣淚皆成珠。藍田紅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煙。

出處《錦瑟》——唐代·李商隱

9. 乾坤有精物, 至寶無文章。

譯文玉乃天地靈物,那些匠氣很濃的雕琢得過於華麗的玉反而成了世俗之物。

出處《詠玉》——唐代·韋應物

10. 玉不琢,不成器。

譯文 玉石不經過琢磨,就不能用來做器物。

出處《悔學》——宋代·歐陽修

2.與“璞玉”有關的詩句有哪些

《巴人》誰肯和《陽春》,楚地猶來賤奇璞。

譯文唱慣《巴人》曲的人怎肯應和《陽春》雅曲?楚國人從來就輕視珍奇的玉石。出處《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唐代·李白荊山有玉猶在璞,未遇良工虛擲鵲譯文楚國的山上有美玉仍然被石頭包藏著,沒有遇到優秀的工匠就只能白白的得不到賞識。

出處《送人》——唐代·李鹹用雕琢復雕琢,片玉萬黃金。譯文精雕細琢、精益求精,雕琢了再雕琢,壹片玉器值萬兩黃金。

出處《題鄭寧夫玉軒詩卷》——南宋·戴復古玉在山而木潤,玉韞石而山輝。 譯文珍珠沈到河底使河流越發美麗,玉石蘊含到山石裏面使大山閃耀光輝。

出處《增廣賢文》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譯文這山如果藏有美玉,那麽它上面的花草樹木就會顯得特別的滋潤有光澤,深潭裏能孕育出明珠的話,那麽山崖也不會變的蒼涼貧瘠。

出處《勸學》先秦·荀子細觀玉軒吟,壹生良苦心。譯文仔細觀看“玉軒吟”(做玉器的作坊),壹輩子的良苦用心全都用上了。

出處《題鄭寧夫玉軒詩卷》——南宋·戴復古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譯文玉砌的臺階夜裏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佇立露水便浸濕了羅襪。

出處《玉階怨全文》——唐代·李白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譯文滄海明月高照,鮫人泣淚皆成珠。藍田紅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煙。

出處《錦瑟》——唐代·李商隱乾坤有精物, 至寶無文章。譯文玉乃天地靈物,那些匠氣很濃的雕琢得過於華麗的玉反而成了世俗之物。

出處《詠玉》——唐代·韋應物玉不琢,不成器。譯文 玉石不經過琢磨,就不能用來做器物。

出處《悔學》——宋代·歐陽修。

3.有關璞玉的句子有哪些

1灼灼璞玉,靜世芳華.

——星零《上古》

2我壹直相信,這個世界上的每種感情,在發生的時候,都只是半成品,它需要人們,進行後期加工,有人把這個過程稱為磨合,聽上去美好的像是在雕琢壹塊璞玉。只不過,沒有人能優先知道結果,沒有人能提前看到成品。或許也正因為如此,這個過程才別具壹格的有趣。

——柳林《約會專家》

3原來,自己喜歡她。

但為什麽萬千人中,獨獨喜歡上了鳳九,他慮了半晌,歸結於自己眼光好。因為自己眼光好,本能地發現了她這塊璞玉,他想要喜歡她,自然就喜歡上了她。喜歡這種事情說容易也容易,說不容易也不容易。

——唐七公子《三生三世枕上書》

4好詩好詞應該就是這樣,塵珠璞玉,寂靜在匣子裏,大音希聲。它要等妳去聽它的低語。等某壹天妳在外面受過了陽光、淋過了雨露、經過了風吹雨打再回來讀這壹冊老詩,忽然讀到壹句,發現以前背到滾瓜爛熟終究還是沒有懂過。妳醍醐灌頂靈臺清明,卻隱隱地透著悲意。

——江南《龍與少年遊》

5璞玉再好,也需要精心的雕琢,這種精心,有時候,則是需要時間來醞釀

——天蠶土豆《大主宰》

6誰都不知道,她不哭,並不是因為她堅強,更不是逞強,而是因為那個為她拭了壹輩子淚的人正靜靜躺在她右前方的棺木裏,沒有他在,任何人都休想再安慰她張璞玉。

秦蘊,妳看啊,除了妳誰也不懂我了。

——長著翅膀的大灰狼《姻緣》

7“小孩子不懂事,識人不清,有人拿魚 目當珍珠,有人棄璞玉如敝屣,正常。”

意思就是說,顧瀟是不值錢的魚目,而 佳人是卿貴人的璞玉。

——阿Q《有壹種愛情叫學霸

8身體是根本,好的身體就是壹塊璞玉,雕刻出來也好的多,而弱的身體則是壹塊雜質玉,即使手藝高超,也成不了好的玉雕。

——我吃西紅柿《星辰變》

9璞玉染灰,壹經雕琢,必當耀絕天下

——處雨瀟湘《天下無雙王妃太囂張》

10 西方人喜歡鉆石,中國人愛璞玉,鉆石鋒芒畢露,而玉縝密溫潤,鉆石可以用克拉來計算,玉卻可以用品格來衡量。

——彥歸來《後來》

11渾金璞玉,霜華內斂,真是材質非常

——管平潮《仙路煙塵》

12最是砂石磨礪的溫暖,造就璞玉溫潤的容顏。

《世紀金榜》

13即便天才壹如渾金璞玉,其中有時也不無雜質。

——狄更斯《馬丁·瞿述偉》

14人生的最終價值,不在於擁有多少美玉,而在於是否發現過璞玉。

《將茶飲成壹場宿醉》

15雖說積歲越久,滄桑越濃,質地就愈加地溫潤,但再好的璞玉也需要被時光雕琢,才能成為壹塊美玉。

——白落梅

4.關於璞玉典故

在春秋戰國時期,許多諸侯國都有自己的鎮國之寶。《戰國策》載:“周有砥厄,宋有結緣,梁有懸愁,楚有和璞。”和璞即和氏璧,璞是沒有經過琢磨的玉。

對於今人來說,和氏璧是壹個謎,並且極富傳奇色彩。兩千多年來的歷史文獻中,有許多關十它的記載和傳說,有許多文人墨客的詩文吟詠。

關於和氏璧的最早記載,見於(韓非子)、《新序》等書,並且情節大致相向。說是在春秋時期,楚國有壹個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荊山裏得到壹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見楚厲土,歷王命玉丁查看,玉工說這只不過是壹塊石頭。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理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說只是壹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二天二夜,哭幹了眼淚後又繼續哭血。文王得知後派人詢問為何,卞和說: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命名為和氏壁。

和氏壁面世後,成為楚國的國寶,從不輕易爾人。後來.楚國向趙回求婚,使和氏壁義到了趙國。公元前283年,秦國聽說趙國有和氏壁,提出以15座城相交換,因趙弱秦強,趙國不敢怠慢,但又不情願,便派智謀雙全的藺相如奉璧使秦。藺相如知道其中有詐,偷偷將和氏壁送回了趙國。此事在司馬遷《史記》中有詳細記載。

但後來,和氏壁還是被秦國擁有,至於何時、如何被秦國擁有,史無記載。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李斯在上《諫逐客書》中提到:“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隨、和之寶”,即指“隨侯之珠”與“和氏之壁”兩件當時著名的寶物。很有可能,趙國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畏懼秦國的強大,將和氏壁送給了秦國。

從此以後,關於和氏壁的記載屢見不鮮,並大都相信《韓非子》、《新序》等書的記載。如西晉傅鹹《玉賦》說:“當其潛光荊野,抱璞未理,眾視之以為石、獨見知於卞子。”唐代詩文中關於和氏壁的記載更多.大詩人李白《古風》三十六便有“抱玉入楚國,見疑古所聞。良寶終見棄,徒勞三獻君”的詩句。

據《史記》記載,秦王政九年,便制造了禦璽,劉邦滅秦得天下後,子纓將禦璽獻給了劉邦,禦璽成為“漢傳國空”。到漢末董卓之亂,禦璽先後落入孫堅、袁術之手,再傳魏、晉。五胡十六國時,壹度流於諸強,後被南朝承襲。隋滅陳後,禦璽被陳朝的蕭太後帶到突厥,直到唐太宗貞觀四年(公元630年)禦璽歸唐。五代時,滅下大亂,流傳的禦璽不知所終。在六朝以後的記載中,大都認為被秦始皇所用的禦璽是用和氏壁改造而成的。

清代以後,人們開始對和氏壁的真實性產生懷疑,乾隆皇帝在《卞和獻玉說》中,認為這只是韓非子的寓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