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詩句意思是什麽

關於詩句意思是什麽

1.詩句的意思

“酒闌客散小堂空,旋卷疏簾受晚風;坐久忽驚涼影動,壹痕新月在梧桐。”

意思酒宴過後客人各自散去,小廳堂空無他人,(我)盤著腿疏寬門簾享受著晚風的吹拂,坐久了忽然驚詫地發現有清涼斑駁的影子在晃動,(擡頭壹看原來)梧桐樹間升起了壹輪新月。

賞析文徵明詩文與柳宗元、白居易風格接近,獨步於當時“七子”擬古文風之外,自成壹格。他的詩淡雅秀麗,清新自然,大多為感興、紀遊、題畫和贈酬之作。表現熱心隱逸生活的詩為數不少,其中《閑興》“之四”:“酒闌客散小堂空,旋卷疏簾受晚風;坐久忽驚涼影動,壹痕新月在梧桐。”景情甚協,人稱為“仙境”。

2.有內涵的詩句,較唯美

1. 北城別。回眸三生琥珀色.西城訣。轉身壹世琉璃白。

2. 塵埃落定,洗盡鉛華,是誰為她袖了雙手傾了天下?又是誰擁得佳人,陪她並肩踏遍天涯?

3. 鳳凰臺上鳳凰遊,負約而去,壹夜苦等,從此江南江北,萬裏哀哭。

4. 嗟嘆紅顏淚、英雄歿,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歡顏。

5. 風華是壹指流砂,蒼老是壹段年華。

6. 妳要記得,紫檀未滅,我亦未去。

7. 漢霄蒼茫,牽住繁華哀傷,彎眉間,命中註定,成為過往。

8. 紅塵初妝,山河無疆。 最初的面龐,碾碎夢魘無常,命格無雙。

9. 荏苒歲月覆蓋的過往,白駒過隙,匆匆的鑄成壹抹哀傷。

10. 那些繁華哀傷終成過往,

請不要失望,平凡是為了最美的蕩氣回腸。

11. 長歌當哭,為那些無法兌現的諾言,為生命中最深的愛戀,終散作雲煙。

12. 妳要記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東。

13. 蒼茫大地壹劍盡挽破,何處繁華笙歌落。

14. 誰將煙焚散,散了縱橫的牽絆;

聽弦斷,斷那三千癡纏。

15. 清風濕潤,茶煙輕揚。

重溫舊夢,故人已去。

16. 染火楓林,瓊壺歌月,長歌倚樓。

歲歲年年,花前月下,壹尊芳酒。

水落紅蓮,唯聞玉磬,但此情依舊。

17.紅塵囂 浮華壹世轉瞬空。

18. 經流年 夢回曲水邊 看煙花綻出月圓。

19. 生生的兩端,我們彼此站成了岸 。

20. 緣聚緣散緣如水,背負萬丈塵寰,只為壹句,等待下壹次相逢。

21. 握住蒼老,禁錮了時空,壹下子到了地老天荒。

22. 夢裏繁花落盡,此情未央,此意難忘,弦雖斷,曲猶揚。

23. 人永遠看不破的鏡花水月,不過我指間煙雲 世間千年,如我壹瞬。

24. 虛幻大千兩茫茫,壹邂逅,終難忘。相逢主人留壹笑,不相識,又何妨。

25.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26. 我寧可我們不曾相濡以沫,我但願我們從來就向忘於江湖。

27. 夢裏的江湖,百花齊放,人來人往,繁華似錦。

28. 離離漸漸長相憶,此情不關風與月。任時光如水,任紅塵萬丈。

29. 紅 顏 彈 指 老 、剎 那 芳 華

30. 誰能十年悲苦付之壹笑千裏盡長歌。

3.古詩加詩意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 微霜淒淒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 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 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李白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筆力,寫得豪邁奔放,但他也有壹些詩篇能在豪放飄逸的同時兼有含蓄的思致。象這首《長相思》,大約是他離開長安後於沈思中回憶過往情緒之作,就顯然屬於這樣的作品。

“長相思”本漢代詩中語(如《古詩》:“客從遠方來,遺我壹書劄。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六朝詩人多以名篇(如陳後主、徐陵、江總等均有作),並以“長相思”發端,屬樂府《雜曲歌辭》。現存歌辭多寫思婦之怨。李白此詩即擬其格而別有寄寓。

詩大致可分兩段。壹段從篇首至“美人如花隔雲端”,寫詩中人“在長安”的相思苦情。詩中描繪的是壹個孤棲幽獨者的形象。他(或她)居處非不華貴——這從“金井闌”可以窺見,但內心卻感到寂寞和空虛。作者是通過環境氣氛層層渲染的手法,來表現這壹人物的感情的。先寫所聞——階下紡織娘淒切地鳴叫。蟲鳴則歲時將晚,孤棲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寫肌膚所感,正是“霜送曉寒侵被”時候,他更不能成眠了。“微霜淒淒”當是通過逼人寒氣感覺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眼前是“羅帳燈昏”,益增愁思。壹個“孤”字不僅寫燈,也是人物心理寫照,從而引起壹番思念。“思欲絕”(猶言想煞人)可見其情之苦。於是進而寫卷帷所見,那是壹輪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詩人心中想起什麽呢,他發出了無可奈何的壹聲長嘆。這就逼出詩中關鍵的壹語:“美人如花隔雲端。”“長相思”的題意到此方才具體表明。這個為詩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卻到底很遠,遠隔雲端。與月兒壹樣,可望而不可即。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長嘆”了。值得註意的是,這句是詩中唯壹的單句(獨立句),給讀者的印象也就特別突出,可見這壹形象正是詩人要強調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緊承“美人如花隔雲端”句,寫壹場夢遊式的追求。這頗類屈原《離騷》中那“求女”的壹幕。在詩人浪漫的幻想中,詩中人夢魂飛揚,要去尋找他所思念的人兒。然而“天長地遠”,上有幽遠難極的高天,下有波瀾動蕩的淥水,還有重重關山,盡管追求不已,還是“兩處茫茫皆不見”。這裏,詩人的想象誠然奇妙飛動,而詩句的音情也配合極好。“青冥”與“高天”本是壹回事,寫“波瀾”似亦不必兼用“淥水”,寫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頗有犯復之嫌。然而,如徑作“上有高天,下有波瀾”(歌行中可雜用短句),卻大為減色,怎麽讀也不夠味。而原來帶“之”字、有重復的詩句卻顯得音調曼長好聽,且能形成詠嘆的語感,正《詩大序》所謂“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長聲調歌唱),能傳達無限感慨。這種句式,為李白特別樂用,它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等等,句中“之難”、“之日”、“之水”從文意看不必有,而從音情上看斷不可無,而音情於詩是至關緊要的。再看下兩句,從語意看,詞序似應作:天長路遠關山難(度),夢魂不到(所以)魂飛苦。寫作“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不僅是為趁韻,且運用連珠格形式,通過綿延不斷之聲音以狀關山迢遞之愁情,可謂辭清意婉,十分動人。由於這個追求是沒有結果的,於是詩以沈重的壹嘆作結:“長相思,摧心肝!”“長相思”三字回應篇首,而“摧心肝”則是“思欲絕”在情緒上進壹步的發展。結句短促有力,給人以執著之感,詩情雖則悲慟,但絕無萎靡之態。

此詩形式勻稱,“美人如花隔雲端”這個獨立句把全詩分為篇幅均衡的兩部分。前面由兩個三言句發端,四個七言句拓展;後面由四個七言句敘寫,兩個三言句作結。全詩從“長相思”展開抒情,又於“長相思”壹語收攏。在形式上頗具對稱整飭之美,韻律感極強,大有助於抒情。詩中反復抒寫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這種相思苦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但是,“美人如花隔雲端”就不象實際生活的寫照,而顯有托興意味。何況我國古典詩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傳統,如《楚辭》“恐美人之遲暮”。而“長安”這個特定地點更暗示這裏是壹種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詩的意旨在抒寫詩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實現的苦悶。就此而言,此詩詩意又深含於形象之中,隱然不露,具備壹種蘊藉的風度。所以王夫之贊此詩道:“題中偏不欲顯,象外偏令有余,壹以為風度,壹以為淋漓,烏乎,觀止矣。”(《唐詩評選》)

行嗎

4.翻譯古詩的詩意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父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註釋: 1.楓橋:橋名,在江蘇吳縣閶門西。 2.烏啼:烏鴉啼叫。烏,指烏鴉,亦指夜晚樹上的棲鳥。3.江楓:江邊的楓樹。 4.姑蘇:蘇州市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名。 5.寒山寺:在離楓橋西邊壹裏的寺廟。據傳唐初有名的寒山、拾得兩個和尚住此,因而得名。 6.夜半鐘聲:唐代寺廟有半夜敲鐘的習慣。

翻譯:月亮落了下去,烏鴉在啼叫,清霜布滿了天空

我對著江邊的楓樹漁船上的燈火無法成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的陣陣鐘聲夜半十分傳到客船上來

賞析:

詩歌從很細小的景色入手,繪制了壹幅朦朧靜謐、清冷幽美的江南水鄉秋夜圖。詩歌壹、二句,雖然寫的是秋夜,但仍能使人感知江邊各種秋物的色彩、形態,還有聲音和情緒;而且前後詞語之意因果相連,推論而出。三、四兩句卻是個大寫筆,把壹裏以外寒山寺的鐘聲遠距離傳送了過來。這捎帶著禪的超然的鐘聲,又會引發滿懷愁緒的夜泊之人什麽樣的感受呢?

詩歌前後兩聯,所描寫的內容壹繁壹簡,體現出來的感覺壹實壹虛,對比非常清楚。而詩歌所創造的藝術意境,也寓於這繁簡虛實對比的玄妙之中

5.表達詩句意思的有

6.青門柳

唐白居易

青青壹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5.晚日寒鴉壹片愁, 柳塘新綠卻溫柔. 若教眼底無離恨, 不信人間有白頭。

4.四度春風化綢繆,

幾番秋雨洗鴻溝。

黑發積霜織日月,

粉筆無言寫春秋。

3.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6.古詩《鹿寨》的詩意

《鹿柴》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這首詩寫壹座人跡罕至的空山,壹片古木參天的樹林,意在創造壹個空寂幽深的境界。第壹句先正面描寫空山的杳無人跡,側重於表現山的空寂清冷。

之後緊接第二句境界頓出,以局部的、暫時的“響”反襯出全局的、長久的空寂。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寫空山傳語進而描寫深林返照,由聲而色。

原文

鹿寨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譯文

山中空曠寂靜看不見人,只聽得說話的人語聲響。

夕陽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

擴展資料:

1、創作背景

唐天寶年間,王維在終南山下購置輞川別業。鹿柴是王維在輞川別業的勝景之壹。輞川有勝景二十處,王維和他的好友裴迪逐處作詩,編為《輞川集》,這首詩是其中的第五首。

2、整體賞析

這首詩描繪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於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壹轉,引出人語響來。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後,愈添空寂。最後又寫幾點夕陽余暉的映照,愈加觸發人幽暗的感覺。

百度百科-鹿柴

7.30首古詩帶詩意和詩人

贈汪倫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類別:留別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註釋 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實有其事)寫深情厚誼,十分動人。

這首詩體現了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詩歌特色。 靜夜思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樂府 類別:羈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註釋 又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註解: 1、舉:擡。

韻譯: 皎潔的月光灑到床前, 迷離中疑是秋霜壹片。 仰頭觀看明月呵明月, 低頭鄉思連翩呵連翩。

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