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項羽之死的四字成語

項羽之死的四字成語

1. 用四字詞語概括項羽之死的場面

場面壹:(第1段)垓下之圍;

主要情節: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霸王別姬)

人物性格:優柔寡斷、多愁善感、兒女情長

場面二:(第2、3段東城快戰);

第2段:寫項羽從垓下突圍成功到再次被困東城的過程。

主要情節:直夜潰圍——紿陷大澤——決意快戰

人物性格:勇武豪爽、極度自負

第3段:寫項羽的東城潰圍之戰。

主要情節:三次行動。(在課本中畫出三次行動中項羽和敵方各自不同的表現)

人物性格:勇 猛 善 戰、氣 概 豪 爽、缺 乏 謀 略、極 度 自 負

場面三:(第4段)烏江自刎:

主要情節:拒渡、贈馬、賜頭

人物性格:知恥重義、心地仁善、視死如歸

課題:《項羽之死》第二課時

教學重難點:結合課後習題,分析項羽形象。

2. 項羽之死中的成語意思

1、霸王別姬

bà wáng bié jī

解釋姬:指西楚霸王項羽的寵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壯情景。現多比喻獨斷專行,脫離群眾,最終垮臺。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霸王項羽在和劉邦奪封建統治權的戰爭中,最後兵敗,自知大勢已去,在突圍前夕,不得不和虞姬決別。

結構主謂式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強行辦事

2、四面楚歌

sì miàn chǔ gē

解釋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結構主謂式。

用法用作貶義。壹般作定語。

3. 形容項羽的四字成語

四面楚歌 [sì miàn chǔ gē]

生詞本

基本釋義

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出 處

梁啟超《中國國會制度私議》:“殆陷於四面楚歌之中;反恃解釋條文以持其說。”

例 句

我們利用有利地形,又調來幾支隊伍,使敵人陷於~的絕境,不得不繳械投降。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八面受敵 八方受敵

反義詞

歌舞升平 左右逢源

典 故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裏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禁地了嗎?為什麽他的部隊裏面楚人這麽多呢?”說看,心裏已喪失了鬥誌,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裏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壹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擡不起頭來。壹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因為這個故事裏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看又失敗自殺的情節,所以以後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凡是陷於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產,遊手好閑;但後來卻破那些壞人逼迫的無以為生,求助於別人時,別人也應他平日行為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學校裏討論學術問題,其學生不學無術(成語,意即沒有學術)、信口雌黃、顛倒是非,同學們群起而攻之,這學生便完全處於孤立地位,這也可叫做“四面楚歌”。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錯,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了。

4. 《項羽之死》中,產生了那些著名的成語典故

由此引申的成語有: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烏江自刎。

項羽之死 《項羽之死》節選自《史記項羽本紀》,該篇記敘的是項羽壹生的最後階段,由垓下被圍,到烏江自刎,也是《項羽本紀》中最具悲劇性的壹幕。 作品名稱 《項羽之死》作品出處 《史書項羽本紀》作 者 司馬遷 創作年代 漢代文學體裁 紀傳體通史 主人公 項羽 項羽簡介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被章邯狙殺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於巨鹿之戰中先率軍九戰章邯打退章邯,然後率軍猛攻王離,後來各路諸侯差不多五十萬人陸續參戰,全殲王離二十萬大軍。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

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 而後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項羽與其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期間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為人不忍,又猜疑亞父範增,最後反被劉邦所滅。

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邊自刎而死。 原文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

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

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

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

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余人耳。

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壹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

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

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

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壹將。”

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壹將。

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裏。與其騎會為三處。

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壹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

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

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裏,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

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壹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

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常壹日行千裏,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

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余創。

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

乃自刎而死。 譯文 項王的部隊在垓下紮營駐守,兵少糧盡,漢軍及諸侯的軍隊把他重重包圍。

深夜,(項羽)聽到漢軍在四面唱著楚地的歌,項羽於是大為吃驚,說:“難道漢軍把楚人都征服了嗎?他們那邊楚人為什麽這麽多呀!”項王於是在夜裏起來,在帳中飲酒。有美人名虞,壹直受寵跟在項王身邊;有駿馬名騅(zhuī,追),(項羽)壹直騎著。

這時候,項羽不禁情緒激昂唱起悲歌,自己作詩(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氣概舉世無雙,時運不濟時騅馬不再奔跑!騅馬不奔跑可將怎麽辦,虞姬呀虞姬,(我)將怎麽安排妳才妥善?”項王唱了幾遍,美人虞姬在壹旁應和。項王眼淚壹道道流下來,左右侍者也都跟著落淚,沒有壹個人忍心擡起頭來看他。

在這種情況下,項羽獨自壹人騎上馬,部下壯士八百多人騎馬跟在後面,當夜突破重圍,向南沖出。天剛亮的時候,漢軍才發覺,命令騎將灌嬰帶領五千騎兵去追趕。

項王渡過淮河,部下壯士能跟上的只剩下壹百多人了。項王到達陰陵,迷了路,去問壹個農夫,農夫騙他說:“向左邊走。”

項王帶人向左,陷進了大沼澤地中。因此,漢兵追上了他們。

項王於是又帶著騎兵向東跑,到達東城,這時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漢軍騎兵追趕上來的有幾千人。

項王自己估計不能逃脫了,對他的騎兵說:“我帶兵起義至今已經八年,親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擋的敵人都被打垮,我所攻擊的敵人無不降服,從來沒有戰敗,因而能夠稱霸,據有天下。可是如今最終被困在這裏,這是上天要滅亡我。

5. 什麽成語出自項羽之死

成語是:四面楚歌

四面楚歌

解釋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

夜裏聽到漢軍四面都唱起楚歌,項羽就大吃壹驚。

示例在這四面楚歌裏,憑妳怎樣伶牙俐齒,也只得服從了。

語法作定語;含貶義;偏正式

近義詞四郊多壘、腹背受敵、十日並出、危機四伏、十面埋伏、山窮水盡、八方受敵、八面受敵

反義詞左右逢源、旗開得勝、安然無恙、歌舞升平

擴展資料

1、四面楚歌的近義詞

腹背受敵

解釋腹:指前面;背:指後面。前後受到敵人的夾攻。

出自北齊·魏收《魏書·崔浩傳》:“裕西入函谷,則進退路窮,腹背受敵;北上岸則姚軍必不出關助我。”

劉裕向西進入函谷關,就會進退無路,腹背受敵;北上岸,姚軍壹定不出關助我。

示例他只有奮力沖上這座山峰,才有可能擺脫腹背受敵的困境。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補語、分句;用於戰爭狀態

2、四面楚歌的反義詞

左右逢源

解釋逢:遇到;源:水源。到處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賞識廣博,應付裕如。後也比喻做事得心應手,非常順利。

出自戰國·孟子《孟子·離婁下》:“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

功夫到家後,就會用之不盡,取之不竭。

示例這幾天,他運氣不錯,幹什麽事都左右逢源。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狀語、補語;含褒義

6. 怎麽評項羽之死

說項羽之死

項羽死了,包含著多少悲壯,壹代英勇無比戰神,最後卻落得死無全屍、四分五裂的結局。今天,我們常常會悲痛這個結局,可是這悲痛之後卻帶著眾多無奈。

項羽無愧是戰神。大小戰役,戰無不勝,勝仗七十余場,誰能比?可是當到達垓下時,他輸了,輸掉了全部家底。就像從高空中瞬間摔了下來,項羽在垓下摔的很慘、很痛。這壹次,曾經的霸王輸了。當壹個人內心遭遇如此之痛的時候,他的表現才是最真實最感人的。

所以,那壹晚,在項羽身上,表現出了壹個男人最悲情的時刻。壹夜之間,他丟了所以他曾經引以為豪的東西。他戰無不勝的軍隊,他曾經廣闊的疆域,他為之努力數十年的復國夢想,甚至是他心愛的妻子。可是,項羽還是項羽,他即使輸,也不能這麽就便宜了那個流氓劉邦,他要東山再起,重新組織軍隊,在此與劉邦壹決雌雄。

於是,他帶著數百余騎突圍。壹幅壯麗的場面展現在我們面前:壹百人,面對數萬軍隊。毫不退縮,帶著堅毅,帶著信念,帶著卷土重來的夢想,奮力沖向敵軍。可是天卻不肯給項羽機會。竟然派壹個田父騙他,項羽東山再起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可是,項羽依然不會放棄,帶著殘余的數十騎,他居然成功的到達烏江岸邊。在這,果然有人在等他。這個忠實的追隨者準備幫助他渡過烏江,這樣他就可以回到江東,這片他起兵的起點。但是,正當這快要擺脫劉邦追兵的時刻,項羽猶豫了。他突然想起了壹個問題,即使他可以渡過烏江,江東父老還能支持他這個敗將嗎?即使他在帶兵起義,這個經過長年戰爭的國家還禁得起這樣的折騰嗎?他的心絕望了。這次,他知道他必死無疑了。

當面對死亡的時候,人的心靈往往會得到最徹底的解放,壹切都無所謂了。於是,項羽把他鐘愛的馬送給了這個忠心的亭長——他不再需要戰馬了。拋開所有的束縛,他沖向了漢軍的隊伍,進行壹個勇士、壹個英雄,最徹底、最絕望、也是最豁然地反抗。壹陣慘烈的廝殺。勇士倒下了,他用自刎這種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唯壹值得驕傲的,就是劉邦終究沒有能殺死他,他死在自己的手上。

項羽打不過劉邦,因為項羽是勇士,劉邦是流氓。除非勇士與流氓單挑,否則流氓總是贏者。果然,項羽輸了。死前,他失去了所有對於壹個男人來數珍貴的東西;死時,他被四分五裂,死無全屍;死後,在漢朝的努力下,他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剛愎自用、匹夫之勇、婦人之仁的代名詞。可憐的項羽,他徹底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