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見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風賦》,像宋玉這樣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莊子的風是天籟之說的,硬說什麽風有雄雌。?
出自《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的詞作,作於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作者貶居黃州時,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之壹。
原文如下: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壹千頃,都鏡凈,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壹葉白頭翁。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壹點浩然氣,千裏快哉風。
譯文如下:
落日中卷起繡簾眺望,亭下江水與碧空相接,遠處的夕陽與亭臺相映,空闊無際。為了我的來到,妳特意在窗戶上塗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猶新。這讓我想起當年在平山堂的時候,靠著枕席,欣賞江南的煙雨,遙望遠方天際孤鴻出沒的情景。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體會到歐陽醉翁詞句中所描繪的,山色若隱若現的景致。
廣闊的水面十分明凈,山峰翠綠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江面波濤洶湧,壹個漁翁駕著小舟在風浪中掀舞。見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風賦》,像宋玉這樣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莊子的風是天籟之說的,硬說什麽風有雄雌。其實,壹個人只要具備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處之泰然,享受到無窮快意的千裏雄風。
詞句註釋如下:
蘭臺公子:指戰國楚辭賦家宋玉,相傳曾作蘭臺令。
莊生:戰國時道家學者莊周。天籟:《莊子·齊物論》說,“人籟”是吹奏簫笛等竹器的聲音,“天籟”是發於自然的音響,即指風吹聲。蘇軾為亭命名“快哉”即取自《風賦》“快哉此風”句。但他認為風是自然之物,本身不應有雌、雄之別,大家都可享受。
剛道:“硬是說”的意思。雌雄:宋玉《風賦》雲:“楚襄王遊於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者邪。’”宋玉因回答說“大王之雄風”與“庶人之雌風”截然不同。
“壹點”兩句:謂胸中有“浩然之氣”,就會感受“快哉此風”。《孟子·公孫醜上》雲:“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指的是壹種主觀精神修養。
擴展資料:
下片換頭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藝術手法展現亭前廣闊江面倏忽變化、濤瀾洶湧、風雲開闔、動心駭目的壯觀場面。詞人並由此生發開來,抒發其江湖豪興和人生追求。
“壹千頃,都鏡凈,倒碧峰”三句,寫眼前廣闊明凈的江面,清澈見底,碧綠的山峰,倒映江水中,形成了壹幅優美動人的平靜的山水畫卷,這是對水色山光的靜態描寫。“忽然”兩句,寫壹陣巨風,江面倏忽變化,濤瀾洶湧,風雲開闔,壹個漁翁駕著壹葉小舟,在狂風巨浪中掀舞。
至此,作者的描寫奇峰突起,由靜境忽變動境,從而自自然然地過渡到全詞著意表現的著重點——壹位奮力搏擊風濤的白發老翁。這位白頭翁的形象,其實是東坡自身人格風貌的壹種象征。
以下幾句,作者由風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對戰國時楚國蘭臺令宋玉所作《風賦》的議論。作者看來,宋玉將風分為“大王之雄風”和“庶人之雌風”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說教,白頭翁搏擊風浪的壯偉風神即是明證。
百度百科——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