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心裏,李白及其詩歌是壹幅情滿山河的壯麗畫卷,是壹曲蕩氣回腸的人生頌歌,是壹片飄蕩藍天的流浪雲朵。在李白的引領下,把我帶進樂觀而自豪的境界。下面我為大家收集整理了“關於李白的作文”,歡迎閱讀與借鑒!
關於李白的作文1
古往今來,有多少詩人,數不勝數,其中屬唐代人數最多。初唐四傑:王勃、楊烔、駱賓王、盧照鄰,還有韓愈、杜甫、杜牧、李商隱,他們才華橫溢,但立在詩壇最頂端的――那非李白莫屬了!
李白,字太白,晚年號“青蓮居士”,他與杜甫被人們稱為“李杜”。李白性格豪放、灑脫,所以寫下了許多讓人贊嘆的詩,從他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就能看出來了。
李白年輕的時候,當朝皇帝特別喜歡他的詩,就讓他在皇宮住下,還可以隨意進出宮殿。李白到了皇宮,並沒有因為這裏是皇宮就感到拘束,而是整天喝得大醉,就算是這樣,他還是吟誦出了壹首首美妙絕倫的詩歌。但是皇帝就有點看不下去了,立刻把李白貶出宮。就這樣,李白因為酒失去了做大官的機會,卻也體現出李白的豪放。
李白在他的《將進酒》中說道:“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愛喝酒的習慣看來是不會改的。
他的豪言壯誌也讓我深深折服,同是《將進酒》:“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僅字面意思,就能感到氣貫長虹,令人如癡如醉。
李白的詩,是詩歌中的光輝典範,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難怪人們把他當作“詩仙”來看呢!他的豪放、灑脫,更是令天下人沈服!
李白,也許會成為壹個永恒的話題,永恒的迷!
關於李白的作文2
聽那奔放的流水聲,品李白豪放的人生。聽李白謳歌山河的吟誦,品浪漫的詩人情懷。
李白的詩中有壯觀的山水,飽含了氣吞山河的豪放人生,流淌著源遠流長的自然之聲。李白遊歷山河,且歌且行,且行且樂。李白對山水壹見鐘情,是因為他信仰道教,喜歡自然,也因為他的遠大理想讓他對山水有了更廣闊的情懷。傾聽李白的聲音,我聽到了山高水闊般的博大胸襟。
李白遊走在外,特別迷戀友情,在他的眼裏,千山萬水總關情,那深千尺的桃花潭就是他和汪倫友誼的象征。汪倫稱他那裏有十裏桃花、萬戶酒家,李白慕名而來,當李白臨走的時候,寫下了千古絕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對朋友的感情正如那滾滾滔滔的汶水“浩浩寄南征”。聆聽李白的聲音,我聽到了友誼的珍貴,懂得了友情的重要。
李白的豪放正如“扶搖直上九萬裏”的大鵬鳥,乘風而翔。他抱有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的大器和浪漫不被逆境所壓倒,她對理想的追求正像那自天而降的黃河水,“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的樂觀和豁達促使他寫下了不朽的詩句,當遭到讒言陷害不得不離開利於發揮自己才能的皇宮時,他吟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就是李白,他不茍且偷生,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像陶淵明那樣不為五鬥米折腰。傾聽李白的聲音,我聽到了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李白,忘情於山水,陶陶然;鐘情於友情,欣欣然,在山川和友情間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對朋友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對自己的豪情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對理想的追求是“直掛雲帆濟滄海,長風破浪會有時”。
李白為詩而生,詩因李白而輝煌。讀李白的詩,我聽到了樂觀、豪放和浪漫。
關於李白的作文3
在歷史長河中,壹些傑出人物紛紛湧現,他們吸引來了很多人的向往與喜愛。當然,好奇心特強的我也不例外。想知道我崇拜的是何許人嗎?告訴妳吧,他就是李白。
也許有人說,如今大紅大紫的藝人才是人氣指數最高的!妳為何會喜歡過去的名人呢?真是沒品味。然而,我並不這麽認為。
李白是我國著名的詩人,有“詩仙”的美稱。他在我心中,是個積極用心的好榜樣。他從小就誌向遠大、勤奮好學、努力進取,始終堅信: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他終於創作出了不朽的詩篇,千古傳誦。
李白在我心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山壓不倒,風吹不掉,他的積極樂觀的精神早已在我的心中生根發芽。
我崇拜李白,崇拜他的每壹首詩,崇拜他那“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裏寫入胸懷間”的豪邁奔放;崇拜他那“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悠遠意境;崇拜他那“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清朗秀美。
我想這就是我崇拜他的理由吧!
關於李白的作文4
李白,您如今在哪兒?是青蓮城?是碎葉城?還是仍在癡癡仰望天空中的那輪皎皎明月?尋遍天下,卻找不到您。哦,我忘記了,您根本不在這茫茫紅塵間,而是居於九天之上。
您年少輕狂,尋訪名師不見,“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就連極為普通的犬吠在您的筆下也變得超凡脫俗。
您渴望大醉壹場,然而,千杯烈酒豈能消您心中之愁,“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大河東去,勢不可回。壹漲壹消,舒卷往復。
您說,您會扁舟破浪,亂發當風,您會突然水遁,也許就在明天。而今,您又去了何處?
酒入愁腸釀成了月光,不負您壹生癡癡地仰望。您不是凡人,而是謫仙,紅塵枷鎖怎禁錮得了您?霞光乃是您朋,明月乃是您友,紅塵終究未能將您挽留。
您說,凡您醉處,皆非他鄉,賀知章譽您絕不為妄贊。仙氣太重,死因不明。想去追蹤,如何尋覓?
那只傲慢的靴子還落在高力士手中,皇上親烹的湯還微微散發著熱氣,毛筆留下的墨跡還沒有幹去。
您轉身離去,發梢留下的酒香陶醉了萬千文人騷客。您舉起酒杯與明月相邀,“相期邈雲漢”,月光雖然盈滿您的酒杯,但是月光還長老了您的白發。
您是風,春風拂過萬物盡失色;您是風,夏風撩過催開萬頃荷花;您是風,秋風吹過權貴皆恐懼:您是風,寒風刮過令人頓生惋惜……
關於李白的作文5
說起"李白"這個名字,大家壹定不陌生吧!李白是唐代的大詩人,許多人都愛讀他寫的詩。我對他的理解也很深刻。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他享有“詩仙”之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祖籍是隴西郡成紀縣,出生於蜀郡綿州冒隆縣。李白逝世於762年,因病卒,享年61歲。他為後人留下了詩文千篇有余,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梁甫吟》《靜夜思》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李白的詩數不勝數,人們世世代代都在吟誦。
李白的詩中,我最喜歡的是《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與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掄送我情。”意思是說,李白遊涇縣桃花潭時,常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於是李白寫這首詩留別。這首詩中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
關於李白,有壹個故事,叫“李太白跳月”。故事講:南京夫子廟前,有壹座文德橋。聽老輩人說,每逢冬月十五月亮當頭的時候,站在橋頭朝水上看,倒映在水裏的月亮影子剛好分成兩半:橋這邊半個,那邊半個。它為什麽會分成兩半?這之間還有壹個故事。
傳說唐朝大詩人李太白,有壹次到金陵來,在文德橋旁邊的壹座酒樓上歇腳。這天碰巧是正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獨自做在酒樓上賞月,壹邊喝酒,壹邊吟詩作賦。李太白生平最喜愛月亮,說月亮又幹凈又好看。這天晚上,他擡頭看見天上的月亮潔白滾圓,心裏非常高興,就多喝了幾杯。到了半夜,李太白趁著酒性,下樓走到文德橋上。他剛走上橋,壹低頭,忽然看見月亮掉在水裏了,河水壹動,潔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幾條黑紋。李太白這時喝得醉醺醺的,只當是月亮給河水弄臟了。他靴子也顧不得脫,張開雙手就跳下橋去撈月亮。誰知這壹跳,月亮沒撈著,卻把水裏的月亮弄破了,頓時分成了兩半兒——故事就這樣傳下來了。後來人們在文德橋旁邊修了個“得月臺”,據說那裏就是當年大詩人李太白賞月的地方。
李白還有許多故事,他也是我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