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煤的對話主要內容

煤的對話主要內容

煤的對話主要內容是妳住在哪裏?我住在萬年的深山裏;我住在萬年的巖石裏妳的年紀—;我的年紀比山的更大;比巖石的更大;妳從什麽時候沈默的?從恐龍統治了森林的年代;從地殼第壹次震動的年代;妳已死在過深的怨憤裏了麽?死?不,不,我還活著。

賞析:

這首詩采用了對話的方式,壹問壹答,極其平易,這構成了這首詩的外部形態,詩人之所以采用這種樸實的對話方式,可能是出自這樣的考慮:因為所描寫的對象——煤,是樸實的。

詩人還可能出自這樣的思考:外部形態越是樸實平易,其內涵就越顯得深沈,形成強烈的反差,其詩味也就更強烈了。這種欲揚先抑的創作手段,在這首詩中取得了精妙效果,這也是構成藝術效果的壹種美學原則,詩人很好地掌握了這個原則。

創作背景:

1935年10月,詩人走出了孤寂的、黑暗的牢房,來到了苦難重重的大地之上。他回過老家,母親為他包辦了婚姻;他到過常州,在武進女子師範學校教過書,不久又被女校長勒令逐出;又到了上海,在那裏過著沒有職業沒有工作的流浪生活。

不管個人的生活多麽漂蕩不定,多麽清苦,詩人的心卻始終關懷著民族的興亡。這首詩寫於1937年春天,當時中華民族正處於危急存亡的關頭。艾青作為壹個有強烈責任心的詩人,時刻思考該如何以自己的歌唱來喚醒民眾,讓民眾認識到自己的力量而奮起抗爭。

《煤的對話》作者艾青簡介、創作特點及紀念館:

艾青簡介: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蔣正涵,字養源,號海澄,曾用筆名莪加、克阿、林壁等。出生於浙江金華,當代文學家、詩人。

創作特點:

艾青的作品壹般是描寫太陽、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現出艾青對舊社會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對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與追求。

艾青的詩歌以它緊密結合現實的、富於戰鬥精神的特點繼承了“五四”新文學的優良傳統,又以精美創新的藝術風格成為新詩發展的重要收獲。

艾青的詩在形式上不拘泥於外形的束縛,很少註意詩句的韻腳和字數、行數的劃壹,但是又運用有規律的排比、復沓,造成壹種變化中的統壹。

艾青紀念館:

艾青紀念館位於中國浙江金華婺江之畔,建築面積為2700平方米。內設5個展廳、壹個多功能報告廳、壹個書畫作品展覽廳、壹個珍藏品陳列室。展廳中所用文字部分大量引用艾青本人的話語,並選用了20余首艾青的著名詩句穿插於文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