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鳥鳴澗的詩意表達了詩人什麽

鳥鳴澗的詩意表達了詩人什麽

唐代詩人王維的五言絕句《鳥鳴澗》,是壹首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好詩。請欣賞這首古詩: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生於公元701年,逝於761年。字摩詰,是壹位傑出的詩人、畫家。

現在我們來欣賞品味這首詩歌,作者為我們描繪了壹幅春山月夜圖,幽靜之中鳥鳴花落,在如此優美的境界裏,人和自然融為壹體,密不可分。第壹句“人閑桂花落”,這裏的桂花,不是我們常看到的秋天的桂花,而是壹種春天開花的春桂。桂樹枝葉繁茂,而花瓣細小,它的花落下的時候,尤其是夜間,不容易被人察覺。因此,這裏的“人閑”二字說明了詩人內心的嫻靜,周圍沒有其它的煩擾,細微的桂花從枝上落下,才被察覺到了。詩人能感覺到花落,僅憑花落的細微聲響,或桂花落在衣服上的觸覺,或花瓣飄落時發出的壹絲絲芳香。第二句,“夜靜春山空”,因為花落所能影響人的因素很細微,而這種細微竟能被從周圍世界中明顯地感覺出來,越顯出夜晚春山的靜謐,詩人不禁為這種靜謐之中顯示出來的空寂而驚嘆。在這裏,詩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環境氣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第三句“月出驚山鳥”,在這春山之中,萬籟都陶醉在那種夜的色調、夜的寧靜裏了。因此,當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竟使山鳥驚覺起來。由於山鳥已習慣於山谷的靜默,因此月出帶來明亮,使幽谷的景象發生了變化,而驚動了山鳥。第四句“時鳴春澗中”。它們與其說是“驚”,不如說是對月出感到新鮮,而歡樂地在山澗中鳴叫飛翔。在這首詩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那樣壹種迷人的環境,而且還能感受到開元年間盛唐時代和平安定的社會氣氛,這也是這首詩的社會背景。

這首詩的寫作特點:壹是動、靜對比的寫作手法,王維在這首山水詩裏創造了靜謐的意境,詩中所寫的花落、鳥鳴、月出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歌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澀,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動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靜的效果。這裏包含著藝術的辯證法。二是語言通俗明白,淺顯易懂,使人讀後就能領會其意境。三是采用“白描手法”,描繪出壹幅生動的春夜畫圖,而這畫圖中又深含詩意,真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