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昌熾早年就讀於馮桂芬開設的正誼書院,曾協助編修過《蘇州府誌》。1889年應試及第,授翰林院編修,入京任職於國史館、會典館等處。
1902-1906年擔任甘肅學政,在1906年由於清朝廢除科舉、因而也就廢除主管科舉的學政之官時被撤職。葉昌熾學識淵博,著有《語石》、《緣督廬日記》、《藏書紀事詩》、《滂喜齋藏書記》等書。
光緒三十二年(1908)撤銷各省學政,他不願再為官,遂退居故裏,以讀書、著述、藏書終老。晚年取莊子“為善無近名,緣裻以為經”之義,自號“緣裻廬主人”。長於校勘,瞿氏《鐵琴銅劍樓書目》、蔣氏《鐵華館叢書》、潘氏《功順堂叢書》均由他審訂。壹生遍訪大江南北各地藏書家,囊讀歷代藏書書目,自光緒十年(1884)開始,歷時七年撰成《藏書紀事詩》7卷。又經過其七年的修訂,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由江標在長沙雕版刊行。專搜集各代、各地藏書家史實,對每位藏書家,各綴絕句壹首,以抒其人特征或寫其心愛珍藏。遍采正史、方誌、筆記、官私簿錄、古今文集、野史稗乘,無不搜尋摘錄。潘祖蔭見書稿後,擊掌贊嘆不已。時代起於五代,迄於清末,收錄藏書家400余人,附見290余人。該書被稱為“中國藏書史詩”,亦為書林之掌故,並可考我國文化傳統之深遠,尤對研究圖書館史、中國藏書史、文化史等有極高的參考價值。繼此書之後,相繼有楊立誠《中國藏書家考略》、吳晗《江浙藏書家史略》、倫明《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莫伯驥《藏書紀事詩補續》、吳則虞《續藏書紀事詩》、徐信符《廣東藏書紀事詩》等數種記述古今藏書家著作,皆以此書為典範,開創了專門藏書家研究的先河。富藏書,積至3萬余卷,藏書處有“奇觚庼”、“治廧室”、“緣裻廬”、“五百經幢館”、“辛臼簃”、“明哲經綸樓”等。編有《治廧室書目》、《五百經幢館藏書目錄》,著錄精本1000余種。自己手抄圖書達近百種,為抄寫《上海縣誌》,曾“晨興夜輟,手腕幾脫”。精於金石學,收藏金石亦可觀,曾徒步走遍平涼、張掖、敦煌、邠州、西寧、秦州、酒泉、慶陽、涇州、寧夏等十多個府、縣,沿途所見古碑、舊刻皆親自臨拓,又在敦煌收得寫經31頁,莫高窟碑拓10余通;故其收藏碑版、經幢古物具有較高的文物和文獻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