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甘肅慶陽的詩句

關於甘肅慶陽的詩句

1. 關於慶陽的詩句

關於慶陽的詩句 1.哪位朋友整理下贊慶陽的古詩***享壹下

這個是個大工程啊,網友們勢單力薄可能很難做到。我只找到壹首詩,希望對妳有幫助。

秋 懷

明.李夢陽

慶陽亦是先王地 城對東山不窟墳

白豹寨頭惟蛟月 野狐川北盡黃雲

天清障塞收禾黍 日落溪山散馬群

回首可憐鼙鼓急 幾時重起李將軍

李夢陽(1472-1530),字獻吉,號空同,甘肅慶陽人,遷居開封,工書法,得顏真卿筆法,精於古文詞,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強調復古,《自書詩》師法顏真卿,結體方整嚴謹,不拘泥規矩法度,學卷氣濃厚。

2.關於贊美慶陽蘋果 的詩歌

第1句慶陽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壹。遠在20萬年以前,人類就在這裏繁衍生息。7千多年前就有了早期農耕。據《史記》記載,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此曾與中醫鼻祖岐伯論醫,有《黃帝內經》行世,“岐黃故裏”由此得名。周先祖不曾率族人“奔戎狄(今慶陽)之間”,與其子鞠陶、孫公劉等“教民稼穡”,“務耕種,行地宜”,開啟了先周農耕文化之先河,史稱“周道之興自此始”。巍巍周祖陵矗立於慶城東山之巔,殿宇巍峨。位於西峰區溫泉鄉的老公殿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華夏公劉第壹廟”。

第2句慶陽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這裏曾是“黃河古象”、“環江翼龍”的故鄉。我國最早出土的第壹塊石器,就發掘於華池縣的趙家岔。市內已發現的仰韶文化、齊家文化、寺窪文化等遺址達1500余處之多。4000年前,流傳於世的《黃帝內經》早已造福於人類。夏代,周族部落在慶陽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先周文化。《詩經》在《豳風·七月》、《大雅·公劉》、《小雅·采薇》、《豳風·東山》等篇中都描述了周人在此地的生活情景。

3.關於贊美慶陽蘋果 的詩歌

第1句慶陽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壹。

遠在20萬年以前,人類就在這裏繁衍生息。7千多年前就有了早期農耕。

據《史記》記載,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此曾與中醫鼻祖岐伯論醫,有《黃帝內經》行世,“岐黃故裏”由此得名。周先祖不曾率族人“奔戎狄(今慶陽)之間”,與其子鞠陶、孫公劉等“教民稼穡”,“務耕種,行地宜”,開啟了先周農耕文化之先河,史稱“周道之興自此始”。

巍巍周祖陵矗立於慶城東山之巔,殿宇巍峨。位於西峰區溫泉鄉的老公殿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華夏公劉第壹廟”。

第2句慶陽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這裏曾是“黃河古象”、“環江翼龍”的故鄉。

我國最早出土的第壹塊石器,就發掘於華池縣的趙家岔。市內已發現的仰韶文化、齊家文化、寺窪文化等遺址達1500余處之多。

4000年前,流傳於世的《黃帝內經》早已造福於人類。夏代,周族部落在慶陽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先周文化。

《詩經》在《豳風·七月》、《大雅·公劉》、《小雅·采薇》、《豳風·東山》等篇中都描述了周人在此地的生活情景。

4.含西峰的古詩

含“西峰”的古詩

寄西峰僧

作者:張籍

松暗水涓涓,夜涼人未眠。西峰月猶在,遙憶草堂前。

山雪

作者:皎然

夕陽在西峰,疊翠縈殘雪。狂風卷絮回,驚猿攀玉折。何意山中人,誤報山花發。

憶住壹師

作者:李商隱

無事經年別遠公,帝城鐘曉憶西峰。爐煙消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

村居即事

作者:王建

休看小字大書名,向日持經眼卻明。時過無心求富貴,身閑不夢見公卿。因尋寺裏薰辛斷,自別城中禮數生。斜月照房新睡覺,西峰半夜鶴來聲。

5.寫壹篇《我的家鄉的土地》慶陽詩歌

給妳這篇作文起個名字吧《花開四季》

第壹段,描寫壹下花的美麗,

第二段,把妳這句話寫上去,

第三段,分四部分寫,這四部分各寫壹種花,分別描寫它們開在四季不同季節裏的嬌艷美麗,然後寫它們在自己季節裏遇到難題如何突破困難重重的舒服而綻放美麗,比如說,梅花突破嚴寒,才能綻放美麗芳香.

第四段,抒情,把花的嬌艷美麗與不畏懼各種困難的鬥誌,拿來和自己對比,然後學習各種季節裏花的美好精神.

如果可以,第五段以壹句總結語結束!

註:別人的東西是不能強加給自己,及時強加給自己也不屬於自己,要學會善用,希望我寫的這些可以幫妳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佳作.

6.慶陽的古代名人

封芝琴是20世紀40年代華池縣湧現出的壹位反對包辦婚姻的典範人物。根據她的故事改編的評劇《劉巧兒》被搬上銀幕後,在全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她以"劉巧兒"的形象,感化和教育了幾代人。

為了進壹步弘揚"劉巧兒"的動人事跡,並長期保存部分珍貴照片及實物。1994年,華池縣政府撥專款修建了"巧兒"新居,並布置了內容豐富、別具壹格的展室。 "巧兒"新居位於華池縣悅樂鎮上堡子村張灣村民小組,距華池縣城約20公裏。

王孝錫

王孝錫,字遂五,寧縣太昌人, 1903年生,8歲人太昌義學讀書。1918年考人省立平涼第二中學。1923年底,考人國立西北大學。在校期間,結識了***產黨員李銀連、呂佑乾等。他如饑似渴地學習馬列主義刊物,尋求革命真理,積極投入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的鬥爭。1926年,玉孝錫經呂佑乾介紹加入中國***產黨。1927年2月,王孝錫、胡廷珍,馬淩山、保至善四人按黨組織的指派以"西北政治委員特派甘肅省黨部黨務委員"的身份到甘肅省會蘭州,改組了國民黨甘肅省黨部。王孝錫以甘肅政治委員會會長,甘肅省軍務督辦公署政治部主任、國民黨甘肅省黨部青年部長和國民聯軍第二軍事政治學校政治處長等合法身份,公開進行社會活動,開展革命工作。1927年6月,西北革命形勢急劇變化,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王孝錫按黨組織決定,離開了蘭州回到寧縣,成立了中***彬寧支部並任支部書記,建立了隴東地區第壹個黨組織。1928年10月15日,由於叛徒出賣,王孝錫不幸在家中被捕:1928年12月30日淩晨,英勇就義,年僅25歲。王孝錫是隴東地區最早的革命創始人。他寫了許多慷慨激昂的詩歌,宣傳革命、組織革命,為革命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王孝錫烈士墓位於寧縣太昌鄉東風村的原面上。

張孝友

著名書畫家,西峰區人。學識淵博,工書善畫,20世紀40年代,壹代書法大師於佑任先生有評語雲:"今海內尚吾書者眾,唯慶陽張氏(孝友)獨得"。有《張孝友書法選》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