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憫農古詩的作者是誰

憫農古詩的作者是誰

問題壹:憫農這首詩作者是誰 《憫農》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紳。其全文古詩如下:

第壹首: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前言

唐代詩人李紳所寫。《憫農二首》,題壹作《古風二首》,是中唐詩人李紳年輕時所作的五言古詩。 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流傳甚廣。

註釋

1.憫:憐憫。

2.鋤禾:用鋤頭松禾苗周圍土。

3.誰知盤中餐:在臺灣,香港等地寫為誰知盤中飧(sūn), 國內采用簡化字後,飧字用的很少,後才改為餐了。餐飧:晝飯為餐,晚飯為飧。

翻譯

農民在中午的時候在田地裏除草,壹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裏。又有誰能知道這飯菜的來歷,每壹粒都是那麽的辛苦。

賞析

這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第壹、二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繪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仍然在田裏勞動,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勞動的艱辛。有了這兩句具體的描寫,就使得第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嘆和告誡免於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成為有血有肉、意蘊深遠的格言。

這首詩沒有從具體人、事落筆,它所反映的不是個別人的遭遇,而是整個農民的生活和命運。詩人選擇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告訴人們應該節約食物,不浪費

第二首:

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註釋

1憫:憐憫、同情。

2粟:(sù)谷子,脫殼以後北方叫小米。

3猶:仍然。

4四海:泛指全國各地

5閑田:無用,不耕種的田。

翻譯

春天,農民把壹粒粒谷子種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糧食。雖然全國各地的土地都被農民耕種,但農民還是因為糧食全被佞官奪去而餓死。

賞析

詩的第壹首壹開頭,就以「壹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贊美了農民的勞動。第三句再推而廣之,展現出四海之內,荒地變良田,這和前兩句聯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黃金」的生動景象。「引滿」是為了更有力的「發」,這三句詩人用層層遞進的筆法,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巨大貢獻和無窮的創造力,這就使下文的反結變得更為凝重,更為沈痛。「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羅隱《雪》)是的,豐收了又怎樣呢?

「農夫猶餓死」,它不僅使前後的內容連貫起來了,也把問題突出出來了。勤勞的農民以他們的雙手獲得了豐收,而他們自己呢,還是兩手空空,慘遭餓死。詩迫使人們不得不帶著沈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誰制造了這人間的悲劇?答案是很清楚的。詩人把這壹切放在幕後,讓讀者去尋找,去思索。要把這兩方綜合起來,那就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勞動替富者生產了驚人作品(奇跡),然而,勞動替勞動者生產了赤貧。勞動生產了宮殿,但是替勞動者生產了洞窟。勞動生產了美,但是給勞動者生產了畸形。」

問題二:古詩“憫農”作者是誰? “憫農”,即憐憫農民之意。古代很多詩人寫過《憫農》詩,流傳比較廣泛的是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詩,還有宋代詩人楊萬裏的《憫農》詩等。

問題三:憫農的作者是誰 鋤禾俯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唐]

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李紳[唐]

稻雲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已分忍饑度殘歲,更堪歲裏閏添長!----楊萬裏宋

問題四:“憫農”的作者是誰?是哪個朝代的? 憫農 ____李紳

春種壹粒粟, 秋收萬棵種。

四海無閑田, 農夫尤餓死。

憫農2 李紳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紳,字公垂,生於唐代大歷七年(772),祖籍安徽毫州。

註釋:

粟:泛指谷物。 四海:指全國各地。 閑田:荒蕪了的田地。

詩景:嘩

春天裏種下壹粒種子,秋天就能收獲壹萬顆種果實。全國都沒有閑置的田地,可是農民還會被餓死。

簡析:

作者用“壹粒粟”和“萬棵種”描寫農民的辛勤勞動和果實豐收,接下來陳述全國到處長滿莊稼,農民勞動的事實。隨後點出農民沒有因為辛勤勞動和豐收而富足,相反的事情是“農夫尤餓死”的悲慘景況

問題五:憫農詩作者和原文 《憫農二首》(壹)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農二首》(二)

唐李紳

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白話譯文

其壹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其二

春天播種下壹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獲很多的糧食。

天下沒有壹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憫農》

唐李紳

壟上扶犁兒,手種腹長饑.

窗下織梭女,手織身無衣.

我願燕趙姝,化為嫫女姿.

壹笑不值錢,自然家國肥.

問題六:古詩憫農的作者讀音 mǐn nóng

憫農

táng lǐ shēn

唐 李紳

chūn zhǒng yī lì sù ,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

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 nóng fū yóu è sǐ 。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mǐn nóng

憫農

táng lǐ shēn

唐 李紳

chú hé rì dāng wǔ , hàn dī hé xià tǔ 。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 lì lì jiē xīn kǔ 。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問題七:鋤禾和憫農作者是李紳代詩人是誰 憫農的作者是李紳,字公垂.他不僅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之壹,而且是寫新樂府詩的最早實踐者.元稹曾說過:“予友李公垂,貺予樂府新題二十首.雅有所謂,不虛為文.予取其病時之尤急者,列而和之,蓋十二而已.

鋤禾 唐朝詩人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唐詩讀來朗朗上口,是婦孺皆知的佳句。然而,此詩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呢?

壹說此詩的作者,是唐朝詩人李紳。李紳(772~846),字公垂,無錫(今屬江蘇)人,元和進士,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之壹,與著名文人白居易、元稹等交往甚密。元稹稱李紳說:“予友李公垂,貺予樂府新題二十首,雅有所謂,不虛為文,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顯見,李紳的詩風,與“鋤禾日當午”詩的格調相壹致。《全唐詩》收錄李紳的詩,題《古風二首》,又稱作《憫農二首》,其中之壹就是“鋤禾日當午”,另壹首詩為:“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兩首詩的意義相同。

壹說“鋤禾日當午”詩的真正作者,應該是唐朝另壹位詩人聶夷中。此說的主要理由是:壹,《全唐詩》於聶夷中和李紳名下分別收錄這兩首五言絕句,李紳《古風二首》詩後無篇章互見的說明,而在聶夷中《田家二首》詩後,加了壹個腳註,稱“鋤禾日當午”等四句壹作李紳詩。後來,人們選註聶夷中詩,幹脆不取“鋤禾”四句,這才引起誤傳。二,影印宋刻本《全芳備祖》列“鋤禾”詩於聶夷中名下,所輯《田家二首》詩全文曰:“父耕原上田,子削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山;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而此書在李紳名下僅收錄“春種壹粒粟”等四句,可見古人把這首詩判歸了聶夷中。三,聶夷中(837~?),字坦之,河東(治今山西永濟西)人,鹹通進士。《唐詩紀事》說:“(聶夷中)奮身草澤,備嘗辛楚,尤為清苦。”聶夷中出身貧寒,入仕後僅做過縣尉小吏,對農民的疾苦比較了解,才有如此貼近生活的詩句。《全唐文》***收聶夷中詩壹卷,諸如《田家》這類題材的詩歌占四分之壹,看來“鋤禾日當午”詩的作者,非聶夷中莫屬。

以上兩說都有道理,而壹般認為作者是李紳,其實並非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