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頭上爭何事全詩譯文如下:
原文《對酒五首·其二》: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癡人。
譯文:
人活在世界上,就好像局促在那小小的蝸牛角上,空間是那樣的狹窄,還有什麽好爭的呢?人生短暫,就像石頭相撞時迸發出的壹點火光,轉瞬即逝。人生不論貧窮富有,應放開眼界,隨遇而安,笑口常開,極樂自在。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壹。白居易與元稹***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知識拓展:
蝸牛,是柄眼目蝸牛科的軟體動物,目前已知全世界有蝸牛25000多種。蝸牛的身體柔軟,外有壹個螺旋形的外殼,軀體分頭部和足部;頭部有2對觸角、後1對較長,後觸角的頂端有1對眼,口腔內有顎及形似銼刀的齒舌,用來咀嚼及切碎食物。
腹足扁平,底部分泌黏液,方便足部利用肌肉收縮,在不同表面上滑行,呼吸在類似肺的組織進行空氣由吸氣孔進入。蝸牛因其爬行時頭部有兩個像牛角那樣的觸角,故名。蝸牛種類繁多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蝸牛喜歡在陰暗潮濕、疏松多腐殖質的環境中生活,晝伏夜出,最怕陽光直射對環境反應敏感。
眼睛的視力很差,在微弱光線下只能看6厘米遠;觸角嗅覺靈敏,靠觸角、嗅覺尋找食物和配偶。蝸牛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尤其喜食蔬菜、果樹的葉芽和作物的根葉。蝸牛為雌雄同體動物,但不能自體受精,交配壹般都是在春秋季節,1-2個月後產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