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詩經關於孝的詩句

詩經關於孝的詩句

1.詩經中有關孝的詩有什麽

壹、《詩經》中的孝論 《楚茨》:“孝孫有慶,報以介福,萬壽無疆。”

今譯:孝子孝孫的善行,會得到大福和長壽的報償。 《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今譯:牢記孝道,孝道就是生活的準則。 《既醉》:“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今譯:孝子的孝行不絕,就會得到永遠的賜福。 《卷阿》:“有孝有德,以引以翼。”

今譯:具有孝道之美德的人,才會受到人們的尊敬。 《閔予小子》:“於乎皇考,永世克孝。”

今譯:對於先人,要永遠盡孝。 《泮水》:“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今譯:對列祖列宗無不孝敬,以求得他們的賜福。

2.詩經中有關孝的詩有什麽

壹、《詩經》中的孝論

《楚茨》:“孝孫有慶,報以介福,萬壽無疆。”

今譯:孝子孝孫的善行,會得到大福和長壽的報償。

《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今譯:牢記孝道,孝道就是生活的準則。

《既醉》:“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今譯:孝子的孝行不絕,就會得到永遠的賜福。

《卷阿》:“有孝有德,以引以翼。”

今譯:具有孝道之美德的人,才會受到人們的尊敬。

《閔予小子》:“於乎皇考,永世克孝。”

今譯:對於先人,要永遠盡孝。

《泮水》:“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今譯:對列祖列宗無不孝敬,以求得他們的賜福。

3.詩經裏有哪些講孝道的句子

1.《邶風·凱風》:“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凱風自南,吹彼

棘薪。母氏甚善,我無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睍睆

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2.《詩經·葛覃》:“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汙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3.《小雅·伐木》“既有肥牡,以速諸舅,寧適不來,微我有咎。”

4.《大雅·卷阿》:“有孝有德,以引以翼。”

5.《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詩經》裏的孝文化: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率見昭考,以孝以享”的表示祭祀孝敬祖先的詩句。孝作為中華文化中極為重要的壹部分,具有現實意義與社會價值,值得我們去挖掘弘揚。

《詩經》反映了周代社會的方方面面,內容十分廣泛。周代統治者重視教化,經常派官員到民間收集資料,而孝思想占據了當時社會倫理的極大部分,這樣壹來,《詩經》中就有許多關於孝道的記載。這些記載中既有關於孝的內涵、行孝的對象,也有關於行孝的方式,

4.關於孝的詩句

這個有點多啊…… 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父母在世時,要以禮侍奉;死了,要以禮安葬,並且按禮儀祭祀。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關心父母的病痛是講求孝道之關鍵。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就是要求子女經常在父母面前盡些孝心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誌。——《禮記》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禮記》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壹則以喜,壹則以懼。

——《論語》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 長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

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

——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無故,壹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壹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

——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

——荀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父母者,人之本也。

——司馬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

——武則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內睦者,家道昌。

——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李毓秀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

——周秉清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

〖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壹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

《勸孝歌》 母稱兒幹臥,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

《勸孝歌》 老母壹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

《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沈芒寂夜臺。

《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

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母親,人間第壹親;母愛,人間第壹情。

字嚴 世上惟壹沒有被汙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詩經》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對聯》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唐〗王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

《格言聯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詩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5.出自論語,詩經的孝順古文

別老母

搴幃拜母河梁去,

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

此時有子不如無。

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

“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 ——《勸孝歌》

青天悲吟聲聲淚,聲聲呼嚴父;碧水苦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白居易《燕詩示劉叟》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王安石《十五》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

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蔣士銓《歲暮到家》

愛子心無盡, 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 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 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 不敢嘆風塵。

宋淩雲《憶父》

吳樹燕雲斷尺書,迢迢兩地恨何如?

夢魂不憚長安遠,幾度乘風問起居。

輿恭《思母》

霜隕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

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倪瑞璿《憶母》

河廣難航莫我過, 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時滴思親淚, 只恐思兒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