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石磯的故事
傅國河(滁州)
壹塊突兀江邊的巖石,在樹木和荒草掩映中,幾乎難於窺見。而它能蜚聲千年,引得無數文人墨客遠足臨拜,題詩詠唱,如今更是遊人如織,享譽天下。這便是馬鞍山的采石磯。它的出名,主要與唐代詩人李白的壹則傳說有關。詩人來此飲酒賦詩,豪情沖天,最後因酒醉赴水中捉月而淹死,更是增添了壹份神秘的色彩。
李白是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他為人大氣豪爽,廣遊交友,24歲便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在其後的歲月裏,可謂蹉跎不濟,命運多舛。壹路曾結交官宦,不得而果。而立之年的他,更是壹度窮愁潦倒於長安,自暴自棄,與長安市井之徒交往。後得玄宗賞識召見入宮,供奉翰林。其實,這是壹份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的差事。因受皇帝寵信,同僚不勝艷羨,但也有人因此而產生了嫉恨之心。詩人嗜酒恣狂,“嘗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於玄宗,玄宗疏之。”由此,我們不難想象詩人的最後結局。
詩人曾多次登臨采石磯,並賦詩多首。這些詩句,膾炙人口,並代代相傳。
絕壁臨巨川,連峰勢相向。亂石流洑間,回波自成浪。但驚群木秀,莫測精靈狀。更聽猿夜啼,憂心醉江上。
這是詩人寫就的《牛渚磯》。牛渚磯,其實是如今采石磯的曾經的名字。詩人站立臨江懸峻磯石,看著滾滾江水翻波逐浪,驚嘆山巒秀木奇異莫測,聽聞淒厲的夜猿啼鳴,心中湧起股股的難言愁緒,鄉關何處,功業何在?真恨不能以江水為烈酒,痛飲臥江,以結心愁。
詩人壹生浪漫不馴,豪情沖天。但他詩句的字裏行間,也深深散發出憂國憂民的憫人情愫。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 ?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黯然離別長安後的詩人,四處漂泊,落魄至極。在投奔江陵族叔的途中,他夜宿馬鞍山附近的五松山下壹荀姓農婦家。是夜,窗外秋風蕭瑟,寒光如水。詩人饑腸轆轆,輾轉難眠。家中已無余糧的荀婦去村外五裏的湖灘上壹粒壹粒撿拾菇米,回來後蒸得壹盤菇米飯,並恭恭敬敬地端到了李白面前。
詩人手捧菇米飯,再看看眼前臉色枯黃的婦人,不僅感慨萬千,淚水漣漣。這首《宿五松山荀媼家》,詩人壹反平日高傲的性情,真摯謙遜,對亂世百姓生活清苦寄予深深的感喟和同情。
李白無疑是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但肯定不是壹個為權勢而摧眉折腰的人。
詩人的晚年是在窮困無助的窘境中憂郁度過的。上元二年,也就是公元761年,已六十出頭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因生活相當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次年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
關於詩人之死,有多種說法,莫衷壹是。他生前與采石磯結下了不解之緣,卒於當塗,我以為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詩人壹生坎坷流離又充滿浪漫豪邁,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傳世詩作。這中間,就包含著多篇登臨采石磯憑欄眺江,極目楚天的飛揚篇章。
廣為流傳的詩人醉江撈月,乘鯨而去,從另壹個側面,為我們徐徐開啟了壹扇通往他心靈的窗戶,那就是詩人對采石磯的鐘情,對當塗這個遠離家鄉遙遠異地的眷戀和熱愛,更寄托了馬鞍山人民對詩人綿綿不絕的懷念和尊崇。這是世人以壹種別樣的浪漫情懷,與詩人對話,與詩人***振。
滾滾東去的江水,席卷了無盡的歷史煙雲,壹路奔向無垠的大海,卻帶不走詩人登臨采石磯的點點印跡。
如今的采石磯,早已不是當年詩人踏山無徑,荒草抱磯的落寞野嶺,已然成為享譽天下的名勝,成為世人休閑度假的勝地。
青山依偎的李白衣冠冢、挹江枕翠的太白樓、孤懸峭壁的采石磯,還有那蜿蜒陡窄的沿江棧道,及至攬江入懷的青山峰頂,壹路走來,壹路思緒,滿滿的都是詩人飄逸的身影,飄逸的還有詩人那豪邁的詩吟——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自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
20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