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遊子吟》
《遊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創作的壹首五言詩。這是壹首母愛的頌歌。
全詩***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過回憶壹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並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之情。
此詩情感真摯自然,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蘊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千百年來廣為傳誦。
全文: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
臨行前壹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2、《燕詩示劉叟》
《燕詩示劉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壹首五言律詩。這首寓言詩是借雙燕的遭遇諷勸那些不顧父母痛苦而獨自遠走高飛的人們。
它還強調想要子女對自己盡孝,自己就應先帶頭對父母盡孝;同樣,教育人者首先要教育自己。詩人寫雙燕的築巢、孵卵、哺雛、教飛等過程,既生動又簡潔,筆端富有感情。
全文:
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銜泥兩椽間,壹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壹壹刷毛衣。
壹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裏,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譯文:
屋梁上來了壹雙燕子,翩翩飛舞,壹雄壹雌。銜泥在椽條間壘窩,壹窩生下乳燕四只。
四只乳燕日夜成長,求食的叫聲喳喳不住。青蟲不容易抓到,黃口小燕似乎從來沒吃飽飯。
雙燕用爪抓,用嘴銜,氣力用盡,不知疲倦。不壹會兒往返十來轉,還怕餓著窩裏的小燕。
辛辛苦苦忙了三十天,拖瘦了母燕餵肥了小燕。喃喃不斷教小燕發音,壹壹為它們梳理打扮。
小燕壹朝羽毛長得豐滿,引上了庭院裏的樹枝,再不回頭,隨著風兒四下飛散。
雌雄雙燕,空中叫喊,聲嘶力竭,也喚不回還。只好回到空窩裏面,悲鳴通宵不斷!
老燕啊,切莫悲嘆,妳們應當回想從前:想想妳們是乳燕的時代,也同樣遠走高飛,拋棄父母那時父母多麽掛念,今天妳們應有體驗!
3、《慈烏夜啼》
《慈烏夜啼》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壹首五言古詩。慈烏,較小的壹種烏鴉,有母慈子孝的美德,故稱慈烏。該詞以鳥喻人借慈烏鳥表達自己的愧恨和哀傷。
全文: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
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
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譯文:
慈烏失去了它的母親,哀傷的壹直啞啞啼哭,早晚守著舊樹林,整年都不肯飛離。
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聽到的人也忍不住淚濕衣襟,慈烏的啼哭聲仿佛在哀訴著自己未能及時盡到反哺孝養之心。
其他各種鳥類難道沒有母親,為什麽只有慈烏妳特別哀怨?想必是母恩深重使妳承受不住吧!
以前有位名叫吳起的人,母親去世竟不奔喪;哀嘆這類的人,他們的心真是禽獸不如啊!
慈烏啊慈烏!妳真是鳥類中的曾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