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菊的老祖宗是東晉的陶淵明,這壹點,從古至今的中國人都沒有意見。陶淵明的詩歌裏,菊花出現了多次,而最有名的當屬《飲酒·其五》,他寫道:“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菊花,是隱士的標配;隱士需要壹個小院落、壹道籬笆墻和壹條大黃狗。而東晉隱士陶淵明所觀賞、采擷的菊花,不是我們今天在公園裏看到的那些五顏六色、花盤巨大的菊花。
根據植物學家和園藝專家考證,菊花是中國的原生物種。中國人認識、欣賞菊花也有很悠久的歷史,但是,對於菊花的人工栽培、育種,東晉時期可能剛剛起步。也好,根據陶淵明的品性,他可能還不待見後世的那些“妖艷”貨色。
而因為陶淵明寫了菊花,所以後來的唐詩宋詞裏,壹寫到秋天,很多“陶令”、“菊花”這樣的字眼,就都冒了出來,這或許也是後人在向偉大的前輩致敬。為了證明陶淵明的巨大影響力,我們看看唐朝的“元白”——就是元稹和白居易——是怎麽寫菊花的:
元稹在《菊花》中寫道:“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白居易則在《詠菊》中說:“壹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元白的這兩首詩,賦予了菊花“擬人”的色彩。“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不失時機地拔高壹下菊花和自己,喜歡菊的傲霜精神,向菊學習、向菊靠齊哦。
而在白居易的眼裏,到了農歷九月時節,芭蕉折了,荷葉枯了,“耐寒唯有東籬菊”,深秋寒風中的菊花,花冠華貴,色澤鮮明,苦澀寒香,總是那麽挺拔,帶著壹點兒孤傲。而這或許也是詩人的誌向所在。
前文講到中國人對於菊花的培植,從東晉到唐朝,經過幾百年,終於有了很多新的人工品種。唐代李商隱在《菊花》中就寫道:“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陶令籬邊色,羅含宅裏香。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願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這壹句,說明到了李商隱所處的晚唐時期,菊花的花色已經多種多樣,“融融冶冶黃”,這是它的本色;“暗暗淡淡紫”,這應該是名貴的紫色菊花,而且有暗紫、淡紫這些很細微的不同。不僅是紫菊,白菊、綠菊、紅菊甚至墨菊,到了唐宋時期,都被培育了出來。
從本質上講,這些菊花就像金魚,不是大自然的產物,而是高度人工化的品種。如果把它們放歸自然,不是無法生存,就是幾代之後退化回去。那個時候的人們尚未掌握現代遺傳學,能夠耗費巨大心血壹代壹代地培養純觀賞性的動植物,或許靠的就是“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這種勁頭吧。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緣、八字事業、婚姻運勢、財神靈簽、情感合盤、看另壹半、八字測算、姓名速配、壹生運勢、復合機會,您可以在底部點擊在線咨詢(僅供娛樂):/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