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需要詩歌,寫詩對於壹個人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有壹位詩人曾說過:壹個人在年輕的時候不去寫詩,他便錯過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現在,妳可以拿起筆,用詩歌托起青春的太陽。
世界以痛吻我,
要我回報以歌。
—— 泰戈爾《飛鳥集》
妳
壹會看我
壹會看雲
我覺得
妳看我時很遠
妳看雲時很近
—— 顧城《遠和近》
妳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妳。
明月裝飾了妳的窗子,
妳裝飾了別人的夢。
—— 卞之琳《斷章》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 顧城《壹代人》
墻角的花,
妳孤芳自賞時,
天地便小了。
—— 冰心《繁星·春水》
山深夜永
萬籟都渾然壹夢
有什麽比澈底的靜
更加耐聽呢?
再長,再忙的歷史
也總有這麽壹刻
是無須爭辯的吧?
可是那風呢?妳說
風嗎?那是時間的過境
引起的壹點點,偶爾
壹點點回音
—— 深山聽夜
她把帶血的頭顱,
放在生命的天平上,
讓所有的茍活者,
都失去了
——重量。
—— 韓瀚《重量》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樓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壹片死灰中
走過兩個孩子
壹個鮮紅
壹個淡綠
——《感覺》
現代詩歌寫作技巧:
壹、什麽是詩?
假如現在有人問起我什麽是詩?也許我只有這樣回答:“我知道什麽樣的文字可以算得上是詩,也知道什麽樣的文字不是詩,但我卻不知道什麽是詩。”詩歌是沒有定義的。但起碼得有個大概吧!是的,其實詩歌也並不神秘,凡有情而美的東西便是詩。簡單地說,心象(情)+物象(美)=詩。
當然這不是詩固定的模式,詩是自由的,詩也是多樣的。而要真正地認識和了解詩,仍需我們在長期的閱讀和創作中去領會。
二、現代詩的基本特點
對於現代詩的創作,首先必須了解壹下現代詩的特點,這對於我們學習創作現代詩顯得異常重要,知已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現代詩是現代人在現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現代情緒,用現代的詞藻排列而成的語句群體。
所以,現代詩是寫對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的感受,並且是用現代的語言(即是現代漢語,而不是文言)來寫的——這是現代詩最基本的特點。
此外,相對於初中生來說,現代詩還有以下幾個重要的特點:
1、內容上:美麗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
2、思想上:要寫出動人的`情意。就是說,要加入個人的情感和體會;
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內容分行。
通過對現代詩的基本特點的了解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嘗試創作了,那麽在創作中我們又必須註意些什麽?
三、怎樣寫詩?
詩歌是美的,要讓平凡的事物放發出美的光彩,就要通過想象。想象是美的源泉,也是詩意的倉庫。
壹個好的想象,它本身就是壹首詩。
只有發揮想象才能創造出鮮明的形象,詩歌的生命力是想象賦予的,沒有想象,寫出來的詩歌是幹澀的。想象能使壹件細小的事物顯示出驚人的魅力。
其次,詩的情必真,只有真的東西它才可能是美。要能從生活中找到能打動自己的內容,然後再以詩的語言,詩的形式去抒寫它。這樣才能讓人產心靈的***鳴,也使詩變得有意義。
有想象這張翅膀,情感的力量,詩的美也會應運而生。
但我們要清楚,詩的格式也是壹個必須註意的問題,除了要按內容分行來寫或按句分行來寫之外,特別是在語言的組織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是修辭的運用;壹是打破常規組合。靈活地運用各種修辭能增強詩的生命力,大膽打破常規組合(即不按語法要求搭配)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不可太過濫。
修辭是詩歌的壹種重要技巧。包括擬人、比喻、排比、設問、反復、頂針、對偶、誇張、象征等。可以說每壹種表現手法都有其獨到之處。比的運用可以更生動,形象地表現詩歌內容。興的運用可以讓讀者自開篇就能體會詩歌的意境,使詩歌更富於深情和韻味;而誇張,象征,通感等手法的運用可以給詩歌註入更新鮮的血液,使詩歌更富於想象力和親和力,而不會讓人感覺意思朦朧曖昧,晦澀難懂,使讀者真正讀懂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而象征手法,則是用具體事物來表現某種特殊意義,這是詩歌中最常用的手法。比如冰心的《紙船》象征了對母親的思念,馮至的《我是壹條小河》中“小河”象征了對愛情的追求。平常我們也愛用象征,如用“梅花”來象征堅貞不屈,用“蠟燭”來象征默默奉獻。王家新的《在山的那邊》中用“海”和“山”來象征“理想”與“追求理想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下面這幾種物體的常用象征意義妳知道嗎?太陽、蜜蜂、蒼蠅、蚊子、雪花?(光明、無私奉獻、骯臟、剝削、純潔)。
其它手法的運用,就不壹壹舉例詳談了,有待我們在創作過程中不斷地去學會運用。
我們上面還提到詩在語言的組織上還有另壹個方面,就是打破常規的組合,這種組合有時能使詩歌語言,使詩意達到跳躍性的效果。
詩的語言超越壹般的語法規律,它具有跳躍性、顯著性和超常性的特點。它組合靈活,比如我們可以把不同官能的修飾語進行交錯搭配,可以說“烏黑的嘆息”“浮著油沫的夢”“粉紅的回憶”“溫暖的寂靜”“乳白色的歌聲”等等,用這種常規上不可思議的表現手法,來表現現代人復雜的情緒(當然這也是修辭中的壹種叫做通感的手法)。
詞性的轉用也是詩歌語言的壹種常規手法。如洛夫的詩中“夏也荷過了,秋也蟬過了”(《今日小雪》)“我們風過霜過”(《湖南大雪》),這兒就是把名詞用作了動詞,不僅能激起讀者相應的形象感覺,而且包含著豐富的經驗體會。“荷”字給人以熱烈與衰敗的感覺,“蟬”字給人以浮躁與淒涼的形象,“風”“霜”二字,給人磨難與成熟的人生體驗。
掌握了壹些創作之後,我們還得有“錘字煉句”的功夫,也是我們平時作文中的修改。這壹點對我們初學者顯得尤為重要。杜甫壹生追求的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李白則被人稱為“才大語終奇”,詩人們大多都是錘字煉句的能手。
四、詩的寫法
1.明喻法──描寫事物的特點,適合描寫實物和大自然景象。
2.暗喻法──表現豐富的聯想。
3.閱兵法──表現景物的層次。
4.排比法──表現節奏,加深印象。
5.擬人法──活潑可愛、有趣。
6.摹聲法──增加趣味。
7.假設法──寫出美麗的希望和想象。
8.誇張法──制造特別效果、加深印象。
9.疑問法──引起興趣,深入思考。
10.重疊法──詩的“心跳”,節奏更明顯。
11.故事詩──將故事寫成詩。
12.圖象詩──借圖增添趣味,加深印象。
13.呼告法──不論是否面對面相見,直接呼叫對方,使內容更深刻、生動。
14.對話法──平易近人,如在眼前耳邊,易接受。
15.對比法──凸顯內容、性質,包括顏色對比、形狀對比、動作對比、事件對比、人物對比、空間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