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桂花的詩歌、散文:
詩歌:
1、《詠桂》李白
世人種桃李,皆在金張門。攀折爭捷徑,及此春風暄。壹朝天霜下,榮耀難久存。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清陰亦可托,何惜樹君園。
這首詩通過將桂花與桃李對比,突顯了桂花的清雅不俗。李白以桂花的清秀和耐寒特性,寄托了自己的傲骨和追求。
2、《詠巖桂》朱熹
亭亭巖下桂,歲晚獨芬芳。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
朱熹的詩以巖桂為題,描繪了桂花的形態特性,其筆下的桂花高雅堅貞,是文人墨客所稱頌的君子之花。
3、《點絳唇》庚吉
壹箭風情,素秋無況添清興。暗香浮動黃昏靜。月色穿疏影。
庚吉的詩詞通過描繪桂花的香氣、形態和月色的倒影,創造出壹種清幽、詩意的氛圍,讓人感受到桂花的獨特魅力。
散文:
1、《月中桂》蘇軾
月宮秋冷桂團團,歲歲花開只是攀。***在人間說天上,不知天上幾多寒。
蘇軾的散文以月宮桂樹為引子,抒發了人世間的情感與哀愁,同時贊美了桂花的耐寒和高雅。
2、《品桂》陶淵明
秋來萬卉日漸衰,桂子飄香心自怡。往昔踏青把酒處,如今又得對花醉。
陶淵明的散文以桂花為引子,回憶往昔踏青把酒的美好時光,感嘆歲月如梭,同時也表達了對桂花的深深喜愛。
3、《桂香》郁達夫
微風吹動月光和桂花樹的枝葉,搖曳生姿。月光透過枝葉的縫隙灑下來,與樹下的桂花相互映襯。
郁達夫在這篇散文中以月光和桂花為主題,描繪了壹個寧靜、優美的夜晚,讓人沈醉於其中。他用細膩的筆法描述了桂花的姿態和月光下的情景,讓人仿佛置身其中。
詩歌和散文的區別:
1、從表現方式上看,詩歌通常通過意象、隱喻和象征等手段來表達情感和思想,具有很強的暗示性和跳躍性。例如,李白的《靜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通過描繪月光和霜的相似之處,詩人暗示了自己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而散文則更註重以平實的語言、細膩的描寫和深入的思考來傳達情感和主題,更加強調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
2、在結構上,詩歌壹般具有較為固定的節奏和韻律,有明顯的音樂性。例如,杜牧的《清明》中,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句詩的字數和韻腳都非常整齊,讀起來朗朗上口。而散文則更為自由,沒有固定的節奏和韻律限制,更註重於表現內容的連貫性和完整性。
3、在主題上,詩歌往往表現出更強的審美性和抒情性,以情感表達為核心。例如,孟浩然的《春曉》中,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詩人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象,表達了自己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而散文則更加註重對生活、社會、歷史等問題的思考和探討,更具有現實性和思想性。
4、從創作風格上來看,詩歌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澱和個性化的藝術風格。例如,李清照的《如夢令》中,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詩人運用清新自然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自然美景的感受和體驗。而散文則更加註重真實性和客觀性,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描寫和思考來傳達作者的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