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律詩對仗的技法:律詩中間兩聯要對仗

律詩對仗的技法:律詩中間兩聯要對仗

律詩對仗的技法:律詩中間兩聯要對仗

工對:不僅詞性,而且詞類都要相對。名詞中天文、時令、地理、器物、衣飾、飲食、文具、文學、草木、鳥獸蟲魚、形體、人事、人倫學問類,同類對。正如《笠翁對韻》啟蒙說: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雨蒙蒙,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

李白:“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渡荊門送別》)

李商隱:“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無題》)

晚唐到北宋,對仗極工細。最工細的是王安石《半山即事》其三的壹聯:

含風鴨綠鱗鱗起,弄日鵝黃裊裊垂。

“鴨”對“鵝”,“鴨綠”與“鵝黃”分別借代水和柳,字形上,“鴨”與“鵝”“鱗鱗”與“裊裊”都有同樣偏旁,“鱗鱗”與“裊裊”都是疊字詞,此聯對仗構思精巧,美感豐富,稱之“多重工對”。

反義詞也算工對。如李白:“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句中自對而又兩兩相對,是工對。如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但對仗過分工巧,造成語境狹窄,思想沒有回旋余地,更容易造成“合掌”之病。所謂“合掌”,就是對仗中兩句完全同義或基本同義,如王籍:“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謝朓:“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

寬對:只求詞類相對,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更寬壹點,那就是半對不對了。杜甫:“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月夜》頷聯)

借對:壹個詞有兩個意義,詩中用的是甲義,同時又借用它的乙義來與另壹詞相對。例如杜甫《巫峽敝廬奉贈侍禦四舅》:“行李淹吾舅,誅茅問老翁。”借用桃李的“李”的意義來與“茅”字作對仗。又如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古代八尺為尋,兩尋為常,所以借來對數目字“七十”。

有時候,不是借意義,而是借聲音。借音多見於顏色對,如借“籃”為“藍”,借“皇”為“黃”,借“滄”為“蒼”,借“珠”為“朱”,借“清”為“青”等。杜甫《恨別》:“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以“清”對“白”,又《赴青城縣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東郭滄江合,西山白雪高”,以“滄”對“白”。

流水對:

壹句話分成兩句說,十個字或十四個字是壹個整體,出句獨立起來沒有意義,或意義不全。這種對仗,句意像流水般直貫而下,叫流水對。

杜甫:“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客至》)

陸遊:“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書憤》)

王之渙:“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登鸛雀樓》)

白居易:“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賦得古原草送別》)

此外,還有扇對、隔句對等。

壹般說來,反對、借對、流水對,寫作難度超過正對。杜甫就擅長反對、流水對,如杜甫的“關塞極天唯鳥道,江湖滿地壹漁翁”,上句寫大景,下句僅寫壹漁翁。蘇軾的“見說騎鯨遊汗漫,亦曾捫虱話酸辛”“龍驤萬斛不敢過,漁舟壹葉從掀舞”,都是“反對”法中的妙對。還有些妙用疊字詞的佳對,如王維的“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王安石的“草草杯盤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等,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律詩中間兩聯,都是對仗。但要註意這兩聯所寫的內容、感覺、情調、筆法、角度、虛實都要有變化,不能雷同重復,對仗的句式也盡可能有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