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向往光明、歌唱理想。
《春》是現代詩人艾青於1937年4月,為紀念左聯五烈士而創作的壹首新詩。這首詩把烈士的犧牲與春天的到來直接地聯系起來,除了表現出作者對於反動派的瘋狂居殺的憤怒和仇恨之外,還表現著壹種堅定的信念:任何狂的鎮壓和屠殺都無濟於事,烈士們所付出的鮮血代價,是以迎來壹個更美好的春天為報償的。
原文:《春》
春天了
龍華的桃花開了
在那些夜間開了
在那些血斑點點的夜間
那些夜是沒有星光的
那些夜是刮著風的
那些夜聽著寡婦的咽泣
而這古老的土地呀
隨時都像壹只饑渴的野獸
舐吮著年輕人的血液
頑強的人之子的血液
於是經過了悠長的冬日
經過了冰雪的季節
經過了無限困乏的期待
這些血跡,斑斑的血跡
在神話般的夜裏
在東方的深黑的夜裏
爆開了無數的蓓蕾
點綴得江南處處是春了
人問:春從何處來?
我說:來自郊外的墓窟。
柔石、殷夫、胡也頻、李偉森、馮鏗,這五位年輕的革命者、作家和詩人,在龍華被國民黨反動派無情地殺害了。這歷史上的壹個重要事件,在當時震撼了全國。面對這壹殘酷的嚴重事件,革命的詩人、文學家們無不滿腔怒火、義憤填膺。當時作為壹個年輕詩人的艾青,同樣也是怒不可遏。1937年4月,詩人為紀念左聯五烈士而創作了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