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美國歌手鮑伯-迪倫的詳細資料

關於美國歌手鮑伯-迪倫的詳細資料

民謠經典---鮑伯迪倫

鮑勃迪倫於1941年生於明尼蘇達州,迪倫孩提時代就學吉他,口琴.上中學是成立過壹個搖滾樂隊,1959年中學畢業後進入大學專修藝術。其間常在舊吧演唱民歌,並開始聽布魯斯音樂。

1962年3月發行了首張個人專輯。1963年度,他和別人壹起制作的答案在風中飄走紅流行歌壇,鮑勃迪倫隨之家喻戶曉。1965年夏天給流行樂曲的聽眾壹個驚喜——象個滾石榜居第二。秋天迪倫雇傭了老鷹合唱隊作為他巡回演出的樂隊。1969年首次去英國演出,但反響不盡人意,同年7月29日在東行中受傷成了他事業的轉折點。

1979年壹個全新的清晨的發行使他重振旗鼓。之後在婚姻的變故中寫成的血染的征程排行第二。緊接著迪倫進行了大型的巡回演出。1974年發行的系列基督專輯獲三個白金獎。

80年代迪倫走的是他的永無止境的巡回之路。90年代迪倫大部分時間潛心與現場音樂和繪畫。

1993年的民歌專輯獲格萊美大獎。1997年Time Out of Mind在98年獲得三項格萊美獎。

“妳曾經衣著考究,得意時妳把錢幣扔給乞丐。人們對妳說:‘小心點,姑娘!妳是在墮落。’妳認為他們玩笑。妳曾嘲笑那些流離失所者,而今妳氣不再那麽粗了,不再那麽囂張了,妳在為下壹餐飯節省。這種感覺如何,無家可歸,猶如廢物,猶如滾石?”

斯普林斯廷回憶第壹次聽到迪倫,也是這首猶如滾石。他母親說:“這人簡直不會唱歌!”而他卻被深深地打動。鮑勃.迪倫刺耳的“破鑼嗓子”,如唱似說的歌詞,尖刻的詩句,無不是在顯示對傳統的反叛。這種反叛在習慣於老壹套生活方式和老壹套輕歌曼調的人聽來自然大逆不道,而對60年代憤怒的壹代,這是何等痛快淋漓。甲克蟲樂隊在迪倫的歌中找到了方向,艾裏克.克萊普頓聽了“重訪61號公路”之後才繼續其歌手的道路,無數搖滾後輩在迪倫天才、質樸的作品中,或在迪倫民謠搖滾的發展之路,或在他倡導的搖滾道義中獲得了啟迪。鮑勃.迪倫可謂主流搖滾第壹人,是那個時代的象征和憤怒青年的代言人。許多狂熱的歌迷認為:“我們應對迪倫頂禮膜拜。”斯普林斯廷認為:“埃爾維斯解放了我們的肢體,而迪倫解放了我們的思想。”雷奧納德.可罕稱“迪倫是歌曲創作的畢加索。”

迪倫的歌曲在中國介紹較少,很早就讀到過對他的高度評價,然而很難接受他唱的“飄入風中”。在我們這些尚未對現存音樂環境反感的人聽來,迪倫的確不那麽入耳中聽。我聽到迪倫的第二支歌“手鼓先生”是多年之後,那質樸的曲調和迪倫的歌聲立即開始吸引我。什麽時候妳開始對港臺及大陸歌調厭倦甚至憎恨,妳就離迪倫不遠了。

“嗨,手鼓先生,為我唱首歌,我毫無倦意也無處可去。

嗨,手鼓先生,為我唱首歌,在這玎玲當啷的早晨我將追隨妳。

帶我逃逸出靈魂的霧嶂,抵達積靄的古墟,

擺脫尾隨的惡樹和僵葉,去那遠離悲哀襲擾的起風的海濱。來啊,在鉆石般天空下起舞,手臂揮揚,飄逸瀟灑。

海為妳勾勒倩影,沙為妳築起舞池。

所有的記憶和宿命都拋諸波心,讓我忘卻今日直到明天。”這首因街頭手鼓藝人而作,詩意蕩漾的歌卻部分地巧合了嬉痞運動的精神:返歸自然,逃逸現實和痛苦,蔑視傳統、強權和追求和平。這首出自唱片《統統帶回家》的歌曲首次演唱於1964年的新港民謠藝術節,觀眾由於受不了迪倫加入電吉他等破壞民謠風格的傾向而把他轟下臺,可這首歌出版後成了嬉痞運動的主題歌。

迪倫的出現是以民謠歌手和歌曲作者的形象,有當時著名的抗議女歌手瓊.貝絲介紹給60年代聽眾的。我認為他的民謠階段對有意探索流行音樂的我國青年朋友很有借鑒意義,他那深刻的抗議歌曲為他贏得“桂冠抗議詩人”的稱號,他的“飄入風中”更為無數歌星演唱而成為民權運動主題歌。唱片《時代在變》中的“荷裏斯.布郎的敘事曲”是我非常推崇的壹首,它是件真實的發生在南達科塔壹個農場的悲劇。荷裏斯.布郎因生活無法維持而絕望、瘋狂,用槍結束了全家七口老小及自己的性命。“有七口人死在南達科塔的農場,在遙遠的某地正有七個新生命降臨。”歌曲反映現實,沒有比現實更感人的了,問題是妳如何發現和表現。

迪倫的出現才真正定了主流搖滾的調性,音樂參與社會變革是他提出並身體力行的宗旨。“無論何處,聽到妳的吶喊人們會聚攏響應,洪水漫漲,滅頂在即。別猶豫,快開始泅渡,否則妳會石沈水底,因為時代在巨變。”這是迪倫的抗議主題歌“時代在變”。“聽聽這吶喊吧,眾議員和參議員們!別只站在門廊,別所上廳堂,因為誰躲誰會受創傷。門外正有場激烈的戰鬥,它會很快震撼妳的窗戶和墻壁,因為時代在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