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釋義: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裏,寄托在酒上。
2、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釋義: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啊。
3、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
釋義:至於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後面的人應答,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遊客。
4、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釋義:野花開了,有壹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壹片濃密的綠蔭;風高霜潔,水落石出,這就是山中的四季。
5、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釋義:早晨進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擴展資料:
1、《醉翁亭記》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壹篇文章。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參知政事範仲淹等人遭讒離職,歐陽修上書替他們分辯,被貶到滁州做了兩年知州。到任以後,他內心抑郁,但還能發揮“寬簡而不擾”的作風,取得了某些政績。《醉翁亭記》就寫在這個時期。
2、文章描寫了滁州壹帶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寧靜的生活,特別是作者在山林中與民壹齊遊賞宴飲的樂趣。全文貫穿壹個“樂”字,其中則包含著比較復雜曲折的內容。壹則暗示出壹個封建地方長官能“與民同樂”的情懷,壹則在寄情山水背後隱藏著難言的苦衷。
3、正當四十歲的盛年卻自號“醉翁”,而且經常出遊,加上他那“飲少輒醉”、“頹然乎其間”的種種表現,都表明歐陽修是借山水之樂來排譴謫居生活的苦悶。作者醉在兩處:壹是陶醉於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於與民同樂之中。
2. 醉翁亭記 名句(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譯文: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
(2)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譯文:野花開放,散發清幽的香氣,美麗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濃郁的綠蔭,天高氣爽,霜色潔白,水位下降,石頭顯露,這是山裏的四季的景色。
(3)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譯文:太陽出來了,樹林裏的霧氣散了,煙雲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
(4)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譯文:到溪邊釣魚,溪水深並且魚肉肥美;用釀泉造酒,泉水清並且酒也清
(5)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譯文: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啊。
以上各句皆選自《醉翁亭記》作者歐陽修 朝代宋。
3. 醉翁亭記全詩醉翁亭記北宋 歐陽修
環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chán)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yǔ)僂(lǚ)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gōng)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yì),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4. 醉翁亭記的詩醉翁亭記
--------------------------------------------------------------------------------
歐陽修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泄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滁,行者休。樹林陰翳。山行六七裏,頹乎其中者。其西南諸峰。蒼然白發。峰回路轉醉翁亭記
--------------------------------------------------------------------------------
歐陽修
環滁皆山也,而樂亦無窮也,傴僂提攜,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風霜高潔,人影散亂,而泄出於兩峰之間者,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前者呼。名之者誰。太守謂誰,雲歸而巖穴暝。臨溪而漁,故自號曰“醉翁”也,遊人去而禽鳥樂也。山水之樂。醉翁之意不在酒,坐起而喧嘩者,瑯琊也,水落而石出者,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四時之景不同,太守歸而賓客從也,非絲非竹,往來而不絕者,醉翁亭也;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自謂也,弈者勝,佳木秀而繁陰,而不知人之樂;釀泉為酒。醉能同其樂,太守也,漸聞水聲潺潺,眾賓歡也?山之僧智仙也,射者中。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溪深而魚肥。朝而往,行者休於樹,後者應,觥籌交錯,鳴聲上下,山間之朝暮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而年又最高,山間之四時也。宴酣之樂。
已而夕陽在山,釀泉也,在乎山水之間也,滁人遊也,醒能述其文者。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太守宴也。野芳發而幽香;人知從太守遊而樂。
至於負者歌於滁,暮而歸,太守醉也,飲少輒醉,泉香而酒冽,林壑尤美?廬陵歐陽修也。作亭者誰,晦明變化者
5. 醉翁亭記的句子賞析醉翁亭記》中“而”字的妙用 《醉翁亭記》是散文中別出壹格特具風采的名篇,也是體現歐陽修散文風格的代表作。
歷來人們稱贊文中多用陳述句,並以二十壹個“也”字作句尾,形成壹種別致的詠哦句調。我認為除了這個特點之外,還奇妙地用了二十五個個“而”字,使文章流暢優美,從容婉轉、娓娓動聽。
文中除“已而”壹處作表時間詞用外,其余的“而”都作連詞用。有的連接狀語和謂語,幫助描述動作的情狀,如“雜然而前陳者”、“起坐而喧嘩者”。
有的連接兩個前後有因果關系的主謂詞組,如“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瞑”。有的用於連接兩個謂語,如“往來而不絕者”,把來往的人多與延續時間長兩方面緊連。
有的連接前後有因果關系的兩個謂語,如“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前句使人恍如既看到漫山遍地的野花競相開放,又聞到鮮花的幽香,後句則使人象在酷暑烈日當空時置身於橫柯上蔽的濃蔭之中,頓覺涼爽。有的“而”是連接兩個句子的,如“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把釀泉的潺潺水聲和水從兩峰間飛瀉直下的氣勢由“而”緊連,則水之聲勢並現。反之,若不用“而”,就會使人覺得潺潺水聲與水之氣勢互不相關似的,影響了表達的準確和描述的效果。
文中絕大部分“而”用於順接,少部分用於逆連。如“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三個加黑的“而”是用於逆連的,把禽鳥之樂、賓客之樂、太守之樂這三種樂在內容上的不同之處委婉含蓄地表現出來了。 文中用二十四個連詞“而”,用法隨內容之異而多變,作為連詞“而”的幾種用法基本上有了。
《醉翁亭記》裏有許多是駢偶句,“而”字則使這些句子的表達方式靈活多變。如“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與“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都是六字壹句,但“而”字的位置不同,句子結構節奏也隨之產生變化,不顯得呆板。
文中第三、四小節是描寫山間朝暮、四時不同的景色和人們遊山之樂的,***分六層(“朝而往,……而樂亦無窮也”,作為過渡句,不列入層次內。)除第壹層和第六層用“……者,……也”句式作結束句外,中間四層都用“……而……者,……也”句式作結束句。
每壹層最後壹句的句式基本壹致,但句子長短參差不壹,結束句中都用了“而”字,顯得整齊中有錯落,節奏略有變化。 第四小節中有壹處似乎可能用“而”卻用了“為”。
原句為“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為酒冽。”加黑的“為”若作動詞解,則“釀泉為酒”與“臨溪而漁”就對不起來了。
其實這個“為”該作“而”字解。《古書虛詞集釋》:“‘為’猶‘而’也”。
這兩句中的“為”“而”為互文。這樣,就與“臨溪而漁”對得很工整了。
此處“為”作“而”解,則全文實際用了二十六個“而”字。 《醉翁亭記》讀來瑯瑯上口,娓娓動聽,這與25個“而”字的運用也是分不開的。
“而”字恰到好處的運用,使文章舒緩從容,把作者欣賞“山水之樂得之心”的閑情雅致充分表現出來了。如“朝而往,暮而歸”,若去掉“而”,成“朝往,暮歸”,就顯得緊迫短促,有早上匆匆而去傍晚而歸之感,插入兩個“而”字,就把遊玩者欣賞山水之樂的從容之態、歡樂之情、悠雅之興全表現出來了。
文中不少句子由於用了“而”字,語氣輕重分明,誦讀時極富抑揚頓挫之致。如“臨溪而漁”句,重音在謂語“漁”上,讀重些,長些,作為狀語的“臨溪”則讀輕些,短些。
若不用“而”,成“臨溪漁”,不僅別扭滯澀,而且語氣輕重不分明。“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
讀來真使人感到有內在的類似詩歌的那種韻律美。
6. 歐陽修醉翁亭記的名句醉翁亭記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同時,這句話也是整篇文章中,被應用最為廣泛的壹句。這句話原意是指: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現在多用“醉翁之意不在酒”表示對方別有用心,或者調侃他人另有企圖。
擴展資料
《醉翁亭記》作於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作者歐陽修,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和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壹居士,廬陵人(即今江西吉安)。與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並稱“唐宋八大家”。《醉翁亭記》創作於歐陽修任滁州太守期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