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地區把做“尾牙”之後的日子,即農歷十二月十七日到二十二日作為趕工結帳時間。所以,也稱二十二日為“尾期”。“尾期”前可以向各處收湊新舊賬,延後則就要等到新年以後才收帳了。
所以“尾牙”的飯吃完後,就有幾天好忙。過了“尾期”,即使是身為債主的硬去收賬,也可能會被對方痛罵壹場,說不定還會被揍,也不能有分毫怨言。
2)商人和農人在“尾牙”這壹天,除了供奉神明,也要招待自家的雇工與仆婢,對於來年是否繼續雇用壹個人,也要在尾牙作最後的決定。所以,這算是慰勞日,又是禮貌相送日。
3)薄餅原本是“尾牙”的必備食物。 在如今,企業的“尾牙”就是指“年會”。企業單位可以利用這壹日,舉行公司內部的年終聚會,對上壹年的公司狀況進行總結,並對有功勞的職員論功行賞,所以可以說是每個企業單位職工最期盼的聚會。因為年終時也伴隨著聖誕、元旦還有春節的來臨,所以很多公司幹脆就把年會就著這3個節日的期間舉辦,這樣更增添了年會的歡樂氣氛。很多企業在“尾牙宴”上也舉行壹些抽獎活動,企業所有員工都參加,大家和氣融融,有著大家庭的感覺。
“做牙”的風俗最初起於“牙商”。“牙商”即古時為買賣雙方說合交易並收取傭金的“中人”(經紀人)。他們每月要舉行兩次“牙祭”,供奉財神爺,祈求生意興隆、財源茂盛。《儒林外史》第十八回道:“平常每日就是小菜飯,初二、十六,跟著店裏吃牙祭肉。”
因此,壹年之中,農歷正月初二叫“頭牙”,六月十六叫“半年牙”,十二月十六叫“尾牙”。商家最重這“三大牙”“尾牙”這壹天,城鄉店家行交商號,均要備辦豐盛三牲禮品孝敬土地公和門口公,焚香點燭,祈求來年生意興隆,然後燒金紙冥幣,燃放鞭炮。入夜,東家設宴款待夥計,以酬謝犒慰夥計們壹年之辛勞,也習慣於這時分紅
除快速消費品行業、教育以及醫藥行業企業的“尾牙”標準大體沒有受到金融危機影響之外,其他各行業均不同程度的縮減“尾牙”經費,包括降低人均餐費、減少獎品金額、縮減參會人數和經費轉嫁給員工等,其中尤以制造、金融、地產及出口貿易企業為多。
尾牙的由來 ●牙的涵義 「牙」是漢族民間祭拜土地公的儀式。傳統習俗中,作生意的人在農歷每月初二及十六日,都必須準備壹些三牲四果、香枝與紙錢等、祭拜地基主(土地最早的主人)以及土地公,在牲禮當中不可少的是壹只雄雞拔毛煮熟的白斬雞,這是用來象徵生意興隆的。而祭拜後的菜肴可以給家人或員工打打牙祭,因此也稱為「作牙」;農歷的二月二日是頭牙,十二月十六日是尾牙。 ●作牙 「作牙」的起源出於善良的社會風俗習慣,代代相傳。所謂「牙」字,為「牙旗」之簡稱,因古時荒地滿目,未經開墾之地,時有相爭開拓,致有格鬥、毆打等事發生。為識別起見,各地區(或軍旗)之西邊,均畫有獸牙之形狀,如牛角、羊角…等,以代表各地區之人員,或族人,或者軍隊的標誌;至於古代商場的買賣介紹人,往往被稱為「牙郎」或「牙儈」、「牽鉤仔」,故商人向「牙郎」們請客致謝等方式,拜祭土地公的節目,稱為「做牙」。 ●頭牙 頭牙也正是土地公的生日,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壹般農家在農歷二月初二這天舉行「春祭」,祈求壹年五谷豐收並祝福土地公萬壽無疆;八月十五(農歷不分日或號)還要祭拜壹次,稱為「秋祭」,在五谷有了收成時感謝土地公賜給人們的豐收。土地公是老百姓的守護神,崇拜土地公是根源於人類對土地的信仰,主要為求生命繁衍或農作物豐收。在神明裏,土地公並不是壹個高高在上的神,反而更親近人間,人們遇見任何問題,都會找上深入民間的土地公,祈求豐收、生意繁榮,就連治病、升官、轉職也找他幫忙;臺灣的土地公特別多,所以有「田頭田尾土地公」的說法。 ●尾牙 農歷十二月十六日為壹年中最後壹次的祭祀活動俗稱「尾牙」。古時有壹詩句「壹年夥計酬杯酒,萬戶香煙謝土神」,這是舊時詩人述的尾牙情景。上聯「杯酒」是用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的典故說東家要辭退夥計;下聯是尾牙時節家家戶戶都在祭祀土地公。民間在二月初二土地公誕辰祭拜之後,東家即宴請夥計,到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這天,商家們為了感謝土地公壹年的照顧,都會準備豐富的祭品來酬謝土地公,而祭拜完的東西就會犒賞給員工們,。 早期,壹般商家或工廠要解雇夥計或工人都利用「食尾牙」這壹餐來暗示。不過,舊時的人較為厚道,如果不是夥計實在不行,或是東家的事業經營不佳。是不會隨便辭退夥計,辭退的方式也不是發下壹張解雇通知或者資遣,都在尾牙宴中暗示,告知員工被解雇。 ●尾牙-雞頭隱喻 以前尾牙宴的主菜是白斬雞,雇主將要解聘任何員工,則以雞頭相向,假如被免職的不只壹人則執筷子夾起雞頭分別朝向將被「辭頭路」者。凡是尾牙雞頭所指員工,即表示不再雇工請他(她)另謀高就,這種暗喻方式勞資雙方心照不宣,毋須口頭辭退也不必書面通知,這是臺灣民間傳統的免職風俗。 假如雇主不想解聘任何員工,則將雞頭朝向自己或將雞頭拿掉以示全體慰留。至於尾牙辭退員工為何要以雞頭相向表示,可能因為雞在民間習俗中是代表「家」和「加」,因為「雞」在臺語中與「家」和「加」同音,因此喜慶宴會通常是以雞象徵起家或增添福壽之意,「家」也有多出來之意,在尾牙時則以雞頭所指表示多餘之人,應自行離職。 有俗諺形容說:「食尾牙面憂憂,食頭牙蹺腳撚嘴須」,「頭牙」因為沒有被辭退的顧慮,所以心情輕松愉很;臺語形容壹個人的心情輕松悠哉悠哉叫做「蹺腳撚嘴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