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風陵渡的詩句曹操

關於風陵渡的詩句曹操

1.求描寫山、水、奇觀和美景的詩句我要描寫山、水、奇觀和美景的詩句

山: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陸遊《遊山西村》)2、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3、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曹操《觀滄海》)4、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過故人莊》)5、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蘇軾《題西林壁》)6、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杜甫《望嶽》)7、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水:1、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2、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將進酒》)3、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蘇軾)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5、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酈道元《三峽》)6、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遊魚細石,直視無礙。(吳均《與朱元思書》)上這個網址:。

2.誰能告訴我壹些關於酒的,詩

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紅泥小火爐,綠蟻新焙酒,晚來天欲雪,能飲壹杯無? 金陵酒肆留別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賞。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渭城曲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新豐主人儲光羲 新豐主人新酒熟,舊客還歸舊堂宿。

滿酌香含北砌花,盈尊色泛南軒竹。 雲散天高秋月明,東家少女解秦箏。

醉來忘卻巴陵道,夢中疑是洛陽城。 涼州詞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少年行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 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客中行李白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月下獨酌李白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戲問花門酒家翁岑參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

道傍榆莢仍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 送李少府時在客舍作高適 相逢旅館意多違,暮雪初晴候燕飛。 主人酒盡君未醉。

薄暮途遙歸不歸? 贈衛八處士杜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乃未已,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晨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壹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重經巴丘張繼 昔年高接李膺歡,日泛仙舟醉碧瀾。

詩句亂隨青草落,酒腸俱逐酒庭寬。 浮生聚散雲相似,往事冥微夢壹般。

今日片帆城下去,秋風回首淚闌幹。 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皎然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曹操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山中對酌李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壹杯壹杯再壹杯。 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3.張飛的老婆是那裏討的

張飛的老婆是夏侯淵的堂侄女,在黃忠斬殺夏侯淵的壹役中,張飛遇到了她,當時年方14歲。

《三國誌》第九卷夏侯淵傳註引《魏略》說,建安五年,夏侯霸的從妹年十三四歲,“在本郡出行樵采,為張飛所得。飛知其良家女,遂以為妻。

《三國誌》魏書 諸夏侯操傳第九: ……《魏略》曰:…………初,建安五年,時霸(夏侯霸,淵中子)從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為張飛所得。飛知其良家女,遂以為妻,產息女,為劉禪皇後。

故淵之初亡,飛妻請而葬之。及霸入蜀,禪與相見……指其兒子(劉禪子)以示之曰:“此夏侯氏之甥也。”

4.中國有哪些偉大的音樂家

聶耳(1912-1935) 原名聶守信,字子義,壹作紫藝。

筆名曾用過黑天使、噪森、浣玉、王達平等。雲南玉溪人,生於昆明。

自幼喜愛花燈、滇劇等民間音樂,會演奏多種民間樂器。 大革命時期曾參加進步學生運動,十八歲到上海,翌年考進“明月歌舞團”,向黎錦暉學習作曲。

因不滿劇團的方針,於1932年退出,去北平與李元慶等開展革命音樂活動。後回上海參加劇聯音樂小組,發起組織了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

並在聯華影業公司、百代唱片公司工作,為左翼進步電影、話劇、舞臺劇作曲。1933年在創作上初試鋒芒,創作了《開礦歌》、《賣報歌》、使人耳目壹新。

1934年是他的“音樂年”,《大路歌》、《開路先鋒》、《畢業歌》、《新女性》、《碼頭工人歌》、《前進歌》、《打長江》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曉》等民族器樂曲,都是這壹年完成的。1935年,寫下了《梅娘曲》、《慰勞歌》、《塞外村女》、《自衛歌》、《鐵蹄下的歌女》以及建國後定為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

他從事音樂創作時間只有兩年左右,卻為八部電影、三部話劇、壹部舞臺劇寫了二十首主題歌或插曲,加上其他歌曲十五首和根據民間音樂整理改編的民族器樂合奏四首、口琴曲兩首,***創作了四十壹首音樂作品。此外還發表了《黎錦暉的“芭蕉葉上詩”》、《中國歌舞短論》等十五篇戰鬥性的音樂論文和《時代青年》等三部電影劇本(生前未出版)。

1935年到日本,準備經歐洲去蘇聯求學,不幸於遊泳時溺死於藤澤市鵠沼海中。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和時代精神,第壹次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國無產階級的光輝形象,是我國當之無愧的革命音樂的開路先鋒。

王洛賓 (1913-1996),著名的西部民歌傳播者,被譽為中國現代歌曲之王。王洛賓1913年1月生於北京,他父親是油漆匠,會演奏多種民族樂器,而且十分愛唱京劇和昆曲。

在家庭的熏陶下,王洛賓自幼就喜愛上音樂,並且對音樂有著很好的感受力和記憶力。 1919年,王洛賓入小學讀書,這時正值“新文化運動”,王洛賓因此學會了許多學堂樂歌,同時開始接觸到壹些西方和日本的曲調。

1924年,王洛賓入通縣潞河壹所教會興辦的中學讀書,在唱詩班裏他接觸到西洋和聲,並且對和弦有了初步的了解。1931年,王洛賓考入北平師範學校藝科,隨俄籍老師霍爾瓦特夫人學習聲樂和鋼琴,開始接受系統的音樂教育。

“九·壹八”事變以後,王洛賓希望能用音樂來喚起民眾的愛國熱忱,便為蕭軍的小說《八月的鄉村》創作了壹首插曲《奴隸之愛》,這首曲子也是王洛賓的處女作。次年,由於家庭生活日漸困難,王洛賓不得不輟學,到壹所中學擔任音樂老師。

1937年,王洛賓參加了由著名作家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並隨團出入槍林彈雨。在這個時期的戰鬥生活中,王洛賓還創作了《洗衣歌》、《老鄉上戰場》、《風陵渡的歌聲》等歌曲。

1938年春,西北戰地服務團奉上級指示,派出作家蕭軍、詩人塞克、音樂家王洛賓和朱南星等人赴新疆開展工作,在六盤山途中的壹個車馬店裏,王洛賓壹行巧遇壹名綽號叫“五朵梅”的民歌手,她是該店的店主。在大家的邀請下,民歌手為他們演唱了兩首民歌,“五朵梅”演唱時那種豐富情感、意境,加上那抒情動聽的旋律,令王洛賓沈醉在這優美的歌聲中。

為了他深愛的西部民歌,王洛賓拜訪了來往蘭州、新疆的兄弟民族司機。有壹位維吾爾族的司機給他唱了壹首吐魯番民歌《達阪城》,王洛賓壹下子就被樸素優美、活潑明快的旋律迷住,立即記下了這曲調,並請人翻譯了歌詞,同時將其進行重新改編並定名為《馬車夫之歌》改編後的這首歌曲,旋律更加流暢動聽,情調詼諧幽默。

這是王洛賓創作生涯上的壹個轉折點,也是他搜集整理的第壹首少數民族歌曲。 從此以後,王洛賓每到壹個地方就尋找壹切機會搜集民歌,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王洛賓搜集、整理並記下了眾多優美動聽、有學術價值的各兄弟民族民歌,如維吾爾族《掀起妳的蓋頭來》、《喀什噶爾舞曲》、《青春舞曲》、《阿拉木汗》、《半個月亮爬上來》、《依拉拉》、哈薩克民歌《流浪之歌》、《我等妳到明天》、《羊群裏躺著想念妳的人》、《瑪依拉》、《黃昏裏的炊煙》、《都他爾和瑪麗亞》、《暮色蒼茫》等。

這些旋律流暢、曲調清新的歌曲直到今天仍然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在搜集整理民歌的基礎上,王洛賓還改編了許多民歌,如久唱不衰的《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經典之作,就是王洛賓根據哈薩克民歌《潔白的前額》(又名《羊群裏躺著想念妳的信》改編的。

《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歌曲首先在甘肅和青海壹帶傳開,不久便流傳到全國各地,數十年來,壹直深受大眾的喜愛。 1996年3月14日,這位蜚聲海外,影響過幾代人的壹代西部歌王,在烏魯木齊與世長辭。

冼星海(1905-1945) 中國近現代著名的音樂家,原籍廣東番禺,生於澳門壹個貧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入嶺南大學附中學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樂傳習所、國立藝專音樂系學習。

1928年進上海國立音專學小提琴和鋼琴,並發表了著名的音樂短論《普遍的音樂》。1929年去巴黎勤工儉學,從師於著名提琴家帕尼·。

5.最能打動妳的詩詞是哪首

最能打?遊業腦?是蘇軾的紅梅?。

原文引?如下: 怕愁?睡?開遲,自恐冰容不入?r,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隨春?B,酒?o端上玉肌,?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 林淑?的解?引?如下,因?樗得?綴茫?揖痛籩律喜桓乃?腦?洹? 梅花有淩霜的特質,因不隨春天作?B,又恐冰心?槭啦蝗藎?壞黴首魈倚由??梅,際上用以喻人不隨?r俗流?m的表現,然又?質浪撞蝗藎??槌C情,遂在?r流中故作隨俗之姿,然風華自現,孤瘦寒枝更覺有風骨。

這首梅?儻?W作品中的上品,亦由此可知蘇軾人格之高。蘇軾是我最喜?g的文人。

?⒖假Y料: 中???物物言誌析?(林淑?著)(第六十四至六十五?) 其文?W的上品之作不少,但作?榕?緣奈藝嫻暮芟?g這首?,梅是女性,不過,世界上能欣賞梅的人又有多少?所以梅??擄烈簧??。

6.黃河到底有多少個古渡口

“九曲黃河萬裏沙”、“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古往今來,大量有關黃河的詩歌,為我們記錄了黃河的興衰,作為曾經承載中華民族興衰的大河,今天它留給我們的依然是無盡的未解之謎。

長達萬裏的黃河究竟有多少個古渡口呢?這些古渡口究竟有什麽樣的傳說呢?它們是怎樣來的呢? 民國老照片:禹門口黃河古渡口 曾經有人說過,如果說,黃河是壹條巨龍,那麽黃河沿岸的古渡口就是龍身上的鱗甲。其實,這句話還應該這樣說,古渡口,跨越大河的基石。

如果沒有黃河上難以數計的渡口,黃河充其量不過是壹渠死水,沒有太大的生命。 黃河割斷兩岸,渡口讓天塹近在咫尺。

從青藏高原上奔騰而來的黃河究竟要經過多少古渡口,誰也說不清。渡口,作為連接兩岸、溝通不同人群的支點,它給人們帶來的作用是無法形容的。

紮陵湖渡口 第壹個黃河渡口是怎樣產生的,這是壹個人們都想知道、但又無法說清楚的問題。它或許是原始人群之間因為放牧的需要,或許是戰爭的緣由。

實際上自古以來,萬物起源就是壹個無法說清楚的問題。 人們通常認為:黃河上的第壹個渡口在鄂陵湖和紮陵湖的交界處。

我曾經到過那裏,那裏的河水極淺,藏族同胞的牛羊能輕而易舉地踏過黃河。看著自由自在的牛羊漫不經心地來往於黃河兩岸,不由得就想起中下遊人們過河的情形,兩者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別”。

紮陵湖渡口 其實,從嚴格意義上講,這個交界處的渡口也不是黃河的第壹個渡口。萬裏黃河第壹渡究竟在何處?誰也說不清楚,既然說不清楚,就沒有說的必要了。

說起黃河上的古渡口,不能不說青海省瑪多縣,這是壹個遠近聞名的地方,因為有黃河源標誌的牛頭碑。這裏也被壹些人稱之為黃河第壹縣。

青海瑪多的黃河源標誌——牛頭碑 黃河上遊的第壹個大型渡口就在瑪多縣城邊上。只不過過去的渡口,如今已變成了壹座公路橋。

現代化的鋼筋水泥橋,穩穩地跨過了黃河,南下果洛,北上西寧的車輛都由此經過。然而,在黃河上沒有修建橋梁之前,人們過黃河就只有靠擺渡,或者用木船,或者用皮筏,將各種貨物,將走親訪友的路人,運過了黃河。

所以也有人將這個地方稱之為“黃河第壹渡”。 “萬裏黃河萬裏沙”。

不同的渡口,留下了不同的故事。雖然許多渡口已經被各種各樣的公路和橋梁取代,但這並不影響民間故事和傳說的流傳。

黃河上渡口的名字也充滿了浪漫色彩,蓮花渡緣自那個地方如同蓮花的地形;青石渡則是因為那裏的青色石頭而得名;君子渡則緣自於那個地方流傳的民間傳說;索橋渡則是因為那個地方曾經修過壹座鐵索橋。 茅津渡 不同的古渡口流傳著不同的故事,在這背後折射出來的是“壹方水土養壹方人”的地域文化。

黃河沿岸每個古渡都和戰爭密切相關,甚至有些與少數民族相關。可見,黃河渡口不僅為漢民族所獨有,它也是所有生活在黃河兩岸人的渡口。

其實,壹般而言黃河古渡口都比較平靜,盡管黃河水面很寬,但很少波濤洶湧的激流。唯有如此,才能夠方便人們渡河。

比如位於甘肅靖遠境內的小口渡雖然在紅山峽內,但是人們將渡口選擇在黃河的拐彎處,這裏河道狹窄,水深且緩,是置舟渡河的好地方。 青石渡 漢代青石津遺址 今天黃河上還保存著大量的古渡口遺址,臨津渡、金城渡、橫城渡、風陵渡、孫口渡、大禹渡、茅津渡等大批古渡,都是延續使用了幾千年的古渡口。

“野渡無人舟自橫”這是古人筆下的古渡景象。其實,黃河上的不少古渡自古已經就是交通要道,很少存在清冷的景象。

渡口是人們跨越大河的基石,它和大河相互依存。河造就了渡口,渡口帶活了大河。

臨津渡 在今天的青海、寧夏、內蒙、陜北、山西等地保留了大量的黃河古渡口遺跡。僅是在寧夏境內黃河河段上就有16處古代渡口遺址,而在青海境內黃河上的渡口遺址則達到30多處。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許多生活在內蒙古、青藏高原的少數民族大部分就是通過這些黃河古渡口而“南下牧馬”的。 許多時候,黃河上往往實行關津並存的情況,官渡設有木船、皮筏之類的運輸工具,有的渡口還配有水手或船夫,並有管理渡口的士兵和水手、船夫等人員。

壹切工薪和費用由官府撥專款發放。 橫城渡 橫城渡石碑 據記載,明清時期寧夏境內的古渡有橫城、高崖、李祥、馬頭、臨河、永康、常樂、新墩、寧安堡、廣武、老鼠嘴、張義、青銅峽、冰溝、泉眼山和田家灘南等16處,其中最負盛名的是橫城渡口。

橫城渡口位於銀川市東30余裏的黃河東岸,這裏登高東望,是浩瀚無垠的黃沙,隔河西眺,則是壹片壹望無際的綠色田野。有專家考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說的就是這個地方。

橫城渡口是壹處古老的黃河渡口,這裏有個寧河臺是明代為了保護這個渡口暢通無阻而修築的防衛設施。這個臺高 5.5丈,上面建亭3楹,四面建成廂房。

臺外有壹道城墻,周長90余丈,高 2.4丈。城墻四面各有重門。

管理渡口的官員和保衛渡口的士兵,都住在寧河臺上。記載說“橫城之津危,則靈州之道梗。”

蓮花渡 蓮花渡 位於今天甘肅永靖縣城蓮花寨炳靈寺附近的蓮花渡,又名黃河下渡。唐代這裏被稱為鳳林渡,北宋時易名為安鄉關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