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魯班造傘教案

魯班造傘教案

 作為壹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要怎麽寫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魯班造傘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魯班造傘教案 篇1

 壹、教學目標:

 1、 認識“魯、著、匠、創、亭”等12個生字,會寫“創、觀、湖”等8個生字及“創造、西湖”等詞語。認識偏旁三框兒。

 2、 默讀課文。了解魯班造傘的經過,體會魯班是怎樣觀察,樂於動腦動手的。

 3、 教育學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於觀察,樂於思考,勇於實踐,取得成功。

 二、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明白在生活中應該勤於觀察,勇於實踐。

 三、教學課時:

 2課時

 四、教學過程:

 (壹)交流資料,引入課題。

 1、 學生把課前收集致電的有關魯班的資料在組內進行交流,使學生對魯班有個初步的認識。

 2、 教師導言,板書課題。

 3、 生齊課題,並質疑。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註意把生字讀準確了。

 2、 同桌壹起再讀課文,邊讀邊標出有幾個自然段,並想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壹件什麽事?

 (三)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1、 生同桌合作,探討識字方法

 2、 組內交流,進壹步優化識字方法,鞏固識字

 3、 全班反饋

 4、 檢查識字情況

 (1)生開火車認讀

 (2)不認識的字再進行重點學習,學生交流識記方法。

 (3)再讀讀易錯字,組詞或造句。

 (四)再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讀順。

 (五)自讀自悟,探究發現

 1、 布置自學要求:

 (1)認真仔細閱讀課文。

 (2)思考:魯班怎麽想到要造傘的,為了造傘,他是怎麽想,怎麽做的,結果怎樣?

 (3)畫出相關的詞句,先獨立思考後,再與好朋友交流。

 2、 交流學習所得。

 (1) 名回答以上思考的問題。

 (2)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出相關段落,重點理解文中的人物對話內容及魯班的心理和行為表現的語句。

 (在引導學生理解語言的同時,加強朗讀指導,讓學生以不同方式反復練讀,讀出人物說話或思想時應有的語氣來。)

 3、 討論交流:魯班為什麽能造出傘來呢?

 (六)說話練習:讀了這篇課文,妳有什麽感想?和同學說壹說。

 (七)書寫指導

 1、生整體觀察字形,指出易錯字。

 2、重點指導:

 (1)“創”字,第二筆是長點,不是捺。第三筆是橫折鉤,要壹筆寫成。

 (2)“湖”字要註意三個部件的位置比例和高低。

 (3)“亭”字,註意每個部件所占位置的大小,不能寫得太長,“丁”字要寫在禿寶蓋裏面。

 3、完成我會讀讀、寫寫。

 (八)積累語言

 生自己再讀課文,完成“詞語花籃”後,全班交流。

 (九)布置作業

 回去把魯班造傘的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

魯班造傘教案 篇2

 教材簡析:

 本文是壹篇傳說故事,講的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木匠魯班造傘的事,教育學生養成勤於觀察,遇事多動腦筋的好習慣。

 教學要求:

 1、認識魯、著、匠、創、亭、賞、遍、需、逐、脈、絡、撐12個生字,會寫創、觀、湖、珠、曬、奮、亭、匠8個遼及以下詞語:創造、西湖、雨珠、日曬雨淋、興奮、小亭子、木匠。認識偏旁三櫃兒匚。

 2、默讀課文。了解魯班造傘的經過,體會魯班是怎樣善於觀察,善於動手動腦的。

 3、教育學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於觀察,善於思考,勇於實踐,取得成功。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讀懂課文,知道魯班是怎樣發明傘的。

 教學難點:

 體會魯班是怎樣善於觀察,善於動手動腦的,教育學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課時劃分:兩課時

 教學設計:

 月 日

 第壹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字,生寫8個字,認識匚部。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教學重點:

 認讀生字,會寫我會寫中的8個生字。

 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教學過程:

 壹、導入新課

 出示傘的掛圖

 每個同學家裏都有傘,妳們知道傘是誰發明的?(魯班)魯班是誰,他又是怎樣發明傘的,我們今天學習課文《魯班造傘》。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

 2、出示會認字卡片認讀。

 (1)借助生字表認讀,讀準字音。

 翹舌音:著、創、賞、逐、撐

 後鼻音:創、賞、撐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組詞互相交流。

 半包圍結構:匠

 上下結構:魯、著、亭、賞

 形近字比較:賞常 嬉嘻 脈泳

 (3)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

 3、出示會寫字卡片。

 (1)、齊讀,抽讀。

 (2)用前面的方法,記憶,識字,組詞。

 (3)認真觀察字形。

 (4)指導寫字。

 ①匠字筆順: ***六筆。

 創左邊倉,下邊是 。

 鬧半包圍結構,門是裏壹個市字。

 ②生書寫,師巡視指導。

 三、讀課文(要讀正確)

 四、作業

 抄寫生字詞

 月 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知道魯班怎麽發明了傘。

 2、教育學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於思考,善於觀察。

 教學重點:

 讀課文,了解魯班發明傘的過程。

 教學難點:

 體會魯班是怎樣善於觀察,善於動手動腦的,教育學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過程:

 壹、復習

 1、出示生字卡片抽讀。

 2、讀課文(要讀得正確)。

 二、學習課文

 1、指名讀第1自然段。

 (1)妳們對魯班知道多少?(木匠的先祖)

 (2)他有許多發明創造

 許多說明除了傘以外還發明了其他東西。(如鋸子)

 2、默讀2、3自然段。

 (1)下雨了,遊人被淋得四處躲藏,妹妹說什麽?魯班想幹什麽?

 (要是多好哇!蓋亭子)觀賞的意思?(觀看、欣賞)

 (2)蓋亭子好嗎?妹妹怎麽說的?

 (3)魯班怎麽想的?(要是能)

 小結:通過在西湖遊玩,下大雨,魯班萌發了造傘的念頭。

 3、魯班最後是怎麽造出傘的?請讀4、5自然段。

 (1)魯班在默默地想辦法時,聽到了什麽?看到了什麽?又想到了什麽?他是怎麽做的。

 嬉鬧:遊戲、玩耍

 用自己的話連起來說壹說。

 (2)魯班是怎麽造傘的?用先再最後將造傘經過說壹說。

 ①小組說,派代表全班說。

 ②指名補充,糾正。

 ③最後師小結。

 4、齊讀課文。

 三、總結全文

 讀了這個故事,妳有什麽感受?

 小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凡事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多動腦筋。

 四、作業

 1、讀課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魯班造傘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自主認識並正確書寫9個生字。

 2.能讀懂故事,了解魯班造傘的過程,並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3.知道善於觀察、勤於動腦是發明創造的基礎,有主動觀察的習慣和創造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了解魯班造傘的過程。

 2.體會“仔細觀察、勤於動腦”對於發明創造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學生:在課外搜集有關魯班的.故事。

 教師:準備荷葉、傘的掛圖或實物,生字和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壹、介紹魯班,導入新課

 1.魯班是我國古代的壹名建築工匠,在課前妳們都了解到了哪些關於魯班的故事呢?

 2.揭示課文題目:魯班造傘的傳說。

 3.從課文題目妳知道了什麽?妳還想知道什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能讀準字音,讀通故事。

 2.出示帶音節的生字詞,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

 3.通過抽讀、搶讀、做遊戲等方式檢查學生認讀生字詞的情況。

 4.教師抽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三、精讀課文,質疑探究

 1.生再次自讀課文,邊讀邊想,勾畫:

 (1)魯班為什麽想到發明傘?

 (2)魯班發明傘的經過是怎樣的?

 2.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適時進行點撥,引導朗讀感悟,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匯報第壹個問題。引導學生讀第2段最後壹句話,並練習用“既……又……”的句式說話。

 (2)魯班發明的亭子有哪些優點和不足的地方?抓住“可魯班自己還不滿意”“他吃不好飯,睡不好覺”兩個句子感悟魯班勤於動腦的品質。

 (3)出示荷葉、傘的掛圖或實物,觀察兩者的相似處,抓住“仔細打量”壹詞感悟魯班仔細觀察、善於發現的品質。

 (4)魯班為什麽能發明那麽多東西,從課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讓學生找出有關的句子、段落讀壹讀。

 3.找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讀給同桌聽壹聽。

 4.在四人小組內講壹講魯班造傘的故事,各小組再推薦講得最好的同學在全班講。

 四、拓展學習,活躍思維

 1.妳們還想對人們現在使用的傘進行什麽改進?妳要增加或改善它哪個方面的功能?

 2.小組合作討論,全班匯報討論結果,教師註意在交流中引導學生合理創造,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保護學生的創造願望和創造熱情。

魯班造傘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幼兒能理解詩歌內容,並能有表情的朗誦。

 2、幼兒運用想象力仿編詩歌。

 3、培養幼兒口語表達的能力。

 4、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體驗玩遊戲的樂趣。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動準備:

 課件、森林背景圖、動物圖片每人壹幅活動過程:

 1、聽音樂進入活動室。

 小朋友,今天老師帶妳們到壹個非常美麗的地方。

 2、觀察課件提問:

 (1)上面有什麽?它在什麽地方?妳還在哪裏見過它?這麽美麗的地方吸引了好多小動物,都有誰?妳還知道什麽小動物?

 (2)這是什麽季節?夏天的天氣怎麽樣?

 (3)下雨時,妳是怎樣出去的?小動物怎麽辦呢?誰是它的傘?

 3、教師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4、欣賞課件《動物的傘》。

 5、提問讓幼兒理解詩歌。

 (1)詩歌的名字叫什麽?

 (2)地上的大樹是誰的傘?山坡上的蘑菇是誰的傘?池塘裏的荷葉是誰的傘?

 6、請幼兒跟著課件加上動作完整的朗誦壹遍。

 7、引導幼兒仿編詩歌。

 (1)看課件仿編詩歌。

 (2)妳還知道哪些動物?它們把誰當作傘?

 8、遊戲《幫動物找傘》。小朋友表現的真好,老師獎給妳們每人壹件禮物,找壹找,和妳的同伴說壹說是什麽,我們做壹個遊戲:聽到雨聲,幫助小動物找到壹個不會被雨淋到的地方當傘躲起來。送的時候要想好,什麽是這個小動物的傘?然後把圖片貼在下面。並用詩歌語言編詩歌。

 9、聽音樂到戶外玩耍。

 小朋友們幫小動物們都找到了傘,妳們真是熱心的孩子,老師非常喜歡妳們,我們壹起到外面跳個舞吧。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是通過集體討論、小組演示來組織活動的,並運用課件演示法、啟發提問法讓幼兒在看壹看、聽壹聽、動壹動、玩壹玩中突破了活動的重難點。整個活動以幼兒為主體,他們通過多種感官參與法、動手操作法進行學習,在輕松的氛圍中表現自己,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及對詩歌美的感受力。

 由於本次活動加入了課件教學及動手操作的環節,能更好的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能使幼兒更直觀的學習詩歌的內容。教師有目的的提問引導,讓幼兒的活動思路更加明確,學習效果會很好。在動手操作環節,給幼兒提供了自由表達及與同伴交流合作的機會。能使幼兒在邊玩邊學中鞏固了學習的知識,培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及小組中相互關心、幫助、合作的情感。由於幼兒年齡小,註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在活動中個別幼兒容易被周圍事物影響,出現溜號現象。我會通過有意識的引導、提問,將幼兒帶入活動中,使全體幼兒都能很好的進行活動。

 因此詩歌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使活動在活潑、愉快、輕松的氣氛中進行,通過討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平等的進行交流,並根據詩歌的特點,多層次、多形式地引導幼兒主動的學習,並使幼兒體驗其中快樂、趣味的感受,始終把教學的落腳點立足在培養幼兒創新意識和主動、快樂的學習上。

魯班造傘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

 1、欣賞故事,感受魯班善於觀察、愛動腦筋、敢於嘗試的任務形象特征。

 2、激起幼兒向魯班學習的願望,懂得從小就要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只有多想、多問、多做,才能變得聰明。

 3、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

 活動準備:

 鋸子實物壹個,傘實物壹件。

 活動過程

 壹、以實物引起幼兒興趣,引出主題,引導幼兒了解《魯班造鋸》的故事。

 1、師出示鋸子。

 提問:妳們見過這種工具嗎?它叫什麽名字?有什麽用?

 2、師:“那妳們知道這個鋸子最早是由誰發明的嗎?它是我國古代壹位著名的建築工匠魯班發明的。他發明鋸子的時候還有壹個好聽的`故事呢,叫《魯班造鋸》,妳們想聽嗎?”

 3、教師生動地講述故事《魯班造鋸》。

 提問(1):魯班怎麽會想到把鋸子做成這種摸樣的?

 提問(2):以前沒有鋸子的時候,人們砍樹怎麽樣?有了鋸子以後有什麽不同?

 二、引導幼兒理解《魯班造傘》的故事。

 1、師:“老師這裏有壹個謎語,請聰明的小朋友猜壹猜,謎底是什麽?”

 師講述謎語:“遠看像座亭,近看沒有窗,上邊直流水,下邊有人行。

 2、師:“是傘。咦,我國的第壹把傘是誰發明的呢?請小朋友們仔細聽。”

 3、師講述故事《魯班造傘》。

 4、提問(1):在我國傘最早是由誰發明的?沒有傘,下雨時人們出門會怎麽樣?

 提問(2):魯班看見孩子們頭上頂著荷葉,想到了什麽?回家做了什麽?

 提問(3):人們誇獎魯班,魯班滿意嗎?他又是怎麽做的?最後他造出了怎樣的傘?

 三、簡介魯班及其發明,激勵幼兒要向魯班學習。

 1、師:“聽了魯班的兩個故事,妳覺得魯班是個怎樣的人?”

 2、師:“妳們知道嗎,魯班不止發明了鋸子和傘,還有許多的東西呢!”

 教師簡介魯班及其發明。

 3、師“妳們今天從魯班的身上學到了什麽本領?”

 四、活動延伸。

 1、師:“今天我們認識了我國古代壹位著名的建築工匠——魯班,還了解了他的許多發明,聽了他的兩個小故事,從故事中小朋友們學到了許多的本領。妳們還知道魯班的其他發明嗎?回家查閱資料,和小朋友們壹起交流吧!”

 幼:見過,是鋸子,用來切木頭的……

 幼:想聽。

 幼:因為小草的邊緣上有許多鋒利的小齒,所以割破了魯班的手。魯班就受到啟發,做成邊緣有許多小齒的鋸子。

 幼:沒有鋸子的時候,人們砍樹很吃力,很累;有了鋸子,就比較省力、方便了。

 幼:是房子、傘、蘑菇……

 幼兒傾聽老師講述故事。

 幼:是魯班發明的。會被雨淋濕,會生病的。

 幼:魯班想到了做壹個跟荷葉差不多的東西頂在頭上,就不會被雨淋濕了;回家做了……

 幼:魯班不滿意,他想把它做得能收起來,就動手把它改成可以活動的,能撐開,能收攏,這就是我們現在用的傘。

 幼:我覺得魯班是個愛動腦筋的人;是個仔細觀察的人;是個善於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人;是個愛動手制作、愛嘗試的人……

 幼兒仔細傾聽教師講述,有疑問的舉手回答。

 幼:要學習魯班,愛動腦筋,經常動手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