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菊花的詩句及它的象征

關於菊花的詩句及它的象征

1.菊花的象征意義和詩句

壹、菊花的象征意義:

1、在古神話傳說中菊花還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

2、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之壹,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壹,產量居首。

3、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中國人有重陽節賞菊和飲菊花酒的習俗。唐·孟浩然《過故人莊》:“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二、菊花的詩句:

1、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2、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

3、白話譯文:

老朋友預備豐盛的飯菜,要請我到他好客的農家。

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臥。

推開窗戶面對谷場菜園,手舉酒杯閑談莊稼情況。

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再請君來這裏觀賞菊花。

擴展資料:

品種分類:

壹、花期:

1、夏菊:又名五九菊。在每年農歷5月及9月各開花壹次。現今利用保護設施栽培可在陽歷5月及10月各開花壹次。

2、秋菊:花期有早、晚之分。早菊花期在9月中、下旬為中型菊。晚菊花期在10-11月為大型菊,是栽培最普遍的秋菊。

3、寒菊:又稱冬菊。花期自12月至翌年1月。

二、花徑:

1、大菊:花的直徑在10厘米以上,多用作多本菊和標本菊栽培。

2、中菊:花的直徑為6-10厘米,老用作花壇菊及大立菊栽培。

3、小菊:花的直徑在6厘米以下,屬滿天星型,可作盆菊、懸崖菊、紮菊、盆景菊等,以布置庭園或陳設。

三、顏色

1、單色:單色是指壹花壹色,有黃、白、紫、紅、粉、綠、墨、泥金、雪青等。除基本色系外,每個色系又可分成多個色調。這就比較難以描述和準確把握。

2、復色:

復色是指即壹花有兩種以上的顏色,色彩變化也較豐富。

有壹朵花兩種顏色的如紅黃各半的“二喬”、紅黃二色的“鴛鴦荷”。

有背腹兩種顏色的,如背面為黃色腹面為紅色的”金背大紅”。

有花瓣以壹色為底色,其上有其他顏色條紋或斑點的,如以粉紫為底色,其上有白色斑點的“梅花鹿”。

有以花瓣基部為壹色,先端為另壹色的,如管瓣為紅色,先端為黃色的“赤線金珠”;有心花為壹色,邊花為另壹色,但反差不大的,如“初鳳”、“綠水”。

百度百科-菊花

百度百科-過故人莊

2.菊花的象征意義和描寫它的名句誰有

菊與梅、蘭、竹,自古就是中國文人歌詠的對象。菊花不僅是中國文人人格和氣節的寫照,而且被賦予了廣泛而深遠的象征意義。在中國古代大量的文學作品中,都有菊花的芳蹤。 @&MEw

關於菊花的詩歌,最早的大概要算屈原的“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了。這位自稱“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千古第壹詩人,在被放逐途中,為表達自己高貴的愛國情操和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堅貞品質,餐秋菊之落英,吟出了不朽的傑作《離騷》。在這裏,菊花象征著詩人高潔的品質。 wY?6L

建安文學的傑出代表曹植,在其膾炙人口的名篇《洛神賦》中,有這樣的句子:“其形也,翩若驚鴻,宛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用菊花比喻裙裾飄飄、翩然飛舞的洛神的榮光鮮麗,寫盡了洛神的風度和氣質。 "4y<n:

東籬下悠然采菊的陶淵明,以田園詩人和隱逸者的姿態,賦予菊花獨特的超脫的風格,菊花從此便有了靈性。“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壹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道出了多少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人生真諦! L!MZT

壹改菊花隱逸者形象的,當然要數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了。“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壹處開”。“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在其帶有明顯寓意和傾向性的詩作裏,菊花成了飽經滄桑的勇敢堅強的鬥士,為民請命,替天行道。 L"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清寒,燕子雙飛去。”以寫小令見長的北宋富貴詞人晏殊賦予菊花悲涼的風格。無獨有偶,元代大劇作家王實甫的《西廂記》中也有這樣的句子:“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芳林醉,總是點點離人淚。”滿地雕零的菊花為劇中主人公的離情別緒做了襯托和渲染,菊花成了傷感意境中的代表景物。 pA*|B

菊花,在千古第壹女詞人李清照的筆下往往成了寄托情思的對象。有思念遠方丈夫,顧影自憐的“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有哀嘆個人命運,抒寫國破家亡的深悲劇痛的“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x

代表著中國古代小說藝術最高成就的長篇巨著《紅樓夢》,更是對菊花有著細致的描寫。清高孤傲、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所作的《問菊》、《菊夢》等詩篇,贊美了菊花的高潔品質,和菊花進行著心靈上和情感上的交流。如《菊夢》中的“登仙非慕莊生夢,憶舊還尋陶令盟。睡去依依隨雁斷,驚回故故惱蛩鳴。”《問菊》中的“孤標傲世偕誰隱?壹樣開花為底遲?圃露庭霜何寂寞?雁歸蛩病可相思?”在這些詩句中,菊花為塑造林黛玉的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X@

壹樣的菊花,因不同的人來觀賞、來品味,自然便具有了不同的意義和風格了。

3.關於菊花的壹篇古詩和它的解釋

菊 花

元稹

秋絲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翻譯:壹叢壹叢的秋菊環繞著房屋,看起來好似詩人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落山了。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後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的花了。

賞析:東晉大詩人陶潛寫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其愛菊之名,無人不曉,而菊花也逐漸成了超凡脫俗的隱逸者之象征。難怪宋人周敦頤因陶淵明後真隱士不多,要大發“菊之愛,陶後鮮有聞”的感慨了。歷代文人墨客愛菊者不乏其人,其中詠菊者也時有佳作。中唐詩人元稹的七絕《菊花》便是其中較有情韻的壹首。

詩人對菊花由衷喜愛:開得正旺的菊花壹簇簇、壹叢叢,遍布屋舍四周,他沿著竹籬,忘情地欣賞這些親手栽種的秋菊,不覺日已西斜。第壹句的“繞”字寫屋外所種菊花之多,給人以環境幽雅,如陶淵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繞”字則寫賞菊興致之濃,不是到東籬便駐足,而是“遍繞籬邊”,直至不知日之將夕。其愛菊之情,似較五柳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短短的十四個字,有景、有情、有聯想,活脫脫地勾勒出壹幅詩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思返的畫圖。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壹轉,指出自己並非沒來由地鐘情菊花。時至深秋,百花盡謝,唯有菊花能淩風霜而不雕,獨立支持,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機。詩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這四季中最後開放的菊花使他忘情,愛不能舍了。我國古典詩詞常借物詠懷喻誌,如屈原的《桔頌》,陳子昂的《感遇》,都是範例。元稹《菊花》壹詩贊菊花高潔的操守、堅強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這首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後,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壹語說盡,留下了想象空間讓人們去回味咀嚼,這就增強了它的藝術感染力。因而歷來被人們所喜愛。

4.關於菊的詩句,並表達了菊的什麽特點

關於菊花的古詩有哪些?

答:壹 隱士的象征

最早提到菊花,我國大詩人屈原,在他的名篇《離騷》裏面就寫到“朝飲木蘭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就是通過這兩句詩,把屈原玉潔冰清的那種品質表現出來了。到東晉時候陶淵明,可以說是和菊花有不解之緣。陶淵明寫了很多詠菊的詩,當然,最有名的像他的飲酒詩裏邊“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還有“芳菊開林曜,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秋菊有佳色, 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所以陶淵明就成了菊花的壹種人格的化身,

自從被陶潛先生垂青之後,菊花就成了“花之隱者也”。陶淵明《和郭主簿》:“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 正是體現了他對羨慕幽靜安逸生活的向往。東籬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園詩人和隱逸者的姿態,賦予菊花獨特的超凡脫俗的隱者風範,菊花從此便有了隱士的靈性。

二、鬥士的象征

壹改菊花隱逸者形象的,當然要數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了。“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壹處開”。“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在其帶有明顯寓意和傾向性的詩作裏,菊花成了飽經滄桑的勇敢堅強的鬥士,為民請命,替天行道。

同時唐·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中: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菊花也成為戰士的代表。

三、傷感的象征

宋·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是宋代女詞人,菊花,在她筆下成了抒發情思的對象。“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用“瘦”字抒發內心對久別丈夫的感受。

四、高潔品格的象征

菊花殘謝後壹般不會雕落花瓣,不會像桃花壹樣,壹片壹片掉下來,落英繽紛的。故詩人說“墮地良不忍,抱枝寧自枯”。

故詩人壹般都贊賞其淩寒的品格例如:唐·白居易《詠菊》:

壹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也有因風雨關系而散落的。宋朝有“王蘇改詩”的故事,見載於馮夢龍的《警世通言》,說的是蘇東坡有壹次去相府拜見王安石,剛好王不在,只見案上有詠菊詩,只寫下頭兩句:“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東坡看了暗自好笑,他認為菊花即使幹枯,也不會落瓣,於是他步原韻,續寫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王安石讀過蘇東坡有嘲笑之意的續句以後,覺得蘇東坡觀察不夠全面。後來二人政見不和,蘇東坡被貶滴黃州。蘇到黃州後,壹天正值風雨交加,蘇與友人在菊園賞菊,親眼看到了落英繽紛,“滿地鋪金”的場面。這時才懂得了當初錯批了王安石,還是自己見識不廣。)

還有菊花唐·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陳毅元帥的 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劉禹錫曾經這樣寫到:“家家菊盡黃,梁園獨如孀”。

5.描寫菊花的詩句

元稹——《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賞析:東晉大詩人陶潛寫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其愛菊之名,無人不曉,而菊花也逐漸成了超凡脫俗的隱逸者之象征。難怪宋人周敦頤因陶淵明後真隱士不多,要大發“菊之愛,陶後鮮有聞”的感慨了。歷代文人墨客愛菊者不乏其人,其中詠菊者也時有佳作。中唐詩人元稹的七絕《菊花》便是其中較有情韻的壹首。

詩人對菊花由衷喜愛:開得正旺的菊花壹簇簇、壹叢叢,遍布屋舍四周,他沿著竹籬,忘情地欣賞這些親手栽種的秋菊,不覺日已西斜。第壹句的“繞”字寫屋外所種菊花之多,給人以環境幽雅,如陶淵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繞”字則寫賞菊興致之濃,不是到東籬便駐足,而是“遍繞籬邊”,直至不知日之將夕。其愛菊之情,似較五柳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短短的十四個字,有景、有情、有聯想,活脫脫地勾勒出壹幅詩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思返的畫圖。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壹轉,指出自己並非沒來由地鐘情菊花。時至深秋,百花盡謝,唯有菊花能淩風霜而不雕,獨立支持,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機。詩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這四季中最後開放的菊花使他忘情,愛不能舍了。我國古典詩詞常借物詠懷喻誌,如屈原的《桔頌》,陳子昂的《感遇》,都是範例。元稹《菊花》壹詩贊菊花高潔的操守、堅強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這首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後,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壹語說盡,留下了想象空間讓人們去回味咀嚼,這就增強了它的藝術感染力。因而歷來被人們所喜愛。

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