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香之魂?

香之魂?

古代的香,最美的是雪中春信、黃太史四香和返魂梅香。

雪中春信為蘇軾所合之香,能於雪天聞到花開之意境。

東坡是天才,詩、書、文都蓋世,他的巨星光芒令同時代的文人都黯淡了下去。

獨壹個黃庭堅例外,與蘇東坡並稱 “蘇黃”,實則東坡是黃庭堅的老師。

黃太史四香,意和香,清麗閑遠,自然有富貴氣;意可香,香殊不凡,霈然鼻端;深靜香,恬淡寂寞,非世所尚;小宗香,似南朝茂深,追配古人。

這四香奠定了宋代文人香品評與審美的標準,或清麗閑遠或恬淡寂寞,且以香性喻人性。

返魂梅香,焚之如“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原名韓魏公濃梅香。

黃庭堅認為這香名“其意未顯”,易為“返魂梅”,說“聞此香氣魂返而活”。

這五香都非黃庭堅所創制,卻因黃庭堅而聲名流傳。黃庭堅自號有“香癖”,他真懂香,真愛香。

所以當時的合香高手,做了香,都愛送他。

黃庭堅《跋自書所為香後事》雲:賈天錫宣事作意和香,清麗閑遠,自然有富貴氣,覺諸人家和香殊寒乞。天錫屢惠賜此香,惟要作詩。

因以“兵衛森畫戟燕寢凝清香”作十小詩贈之,猶恨詩語未工未稱此香耳。然於甚寶此香,未嘗妄以與人。

賈天錫是武侯,武人比文人性直,他知道自己做的香好,但說不出怎麽好,而黃庭堅說得出。

所以賈天錫送香給黃庭堅,只要詩作報酬。黃庭堅欣然以詩情報之。

《賈天錫惠寶薰乞詩多以兵衛森畫戟燕寢凝清香十字作詩報之》

險心遊萬仞, 躁欲生五兵。隱幾香壹炷, 靈臺湛空明。

晝食鳥窺臺, 宴坐日過砌。俗氛無因來, 煙霏作輿衛。

石蜜化螺甲, 榠樝煮水沈。博山孤煙起, 對此作森森。

輪囷香事已, 郁郁著書畫。誰能入吾室, 脫汝世俗械。

賈侯懷六韜, 家有十二戟。天資喜文事, 如我有香癖。

林花飛片片, 香歸銜泥燕。閉合和春風, 還尋蔚宗傳。

公虛采蘋宮, 行樂在小寢。香光當發聞, 色敗不可稔。

床帷夜氣馥, 衣桁晚煙凝。瓦溝鳴急雪, 睡鴨照華燈。

雉尾映鞭聲, 金爐拂太清。班近聞香早, 歸來學得成。

衣篝麗紈綺, 有待乃芬芳。當念真富貴, 自薰知見香。

賈天錫與他的意和香,因為黃庭堅壹直聞名於世。

2

宋代的文人,要選壹個做朋友,黃庭堅最好。因為他最可愛,不偏執。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生於江西洪州分寧詩禮耕讀之家,當地望族,北宋這壹門就出了四十八位進士。

黃庭堅是神童,5歲能背五經,7歲能作詩,22歲中進士,作了縣尉。

於黃庭堅,做官壹定不擅長,因為他才太高,性太直,不合汙,兩次貶謫都是欲加之辭。又兼與東坡交好,更遭黨派鬥爭荼毒。

黃庭堅對貶謫不以為意,他更醉心詩書與香,這和在哪裏關系並不大。詩歌上,他開創了江西詩派,為江西詩派之詩宗。

書法上,他的行、草、楷書都極精美,風致卓然,與蘇軾、米芾、蔡襄被譽為宋四家。論成就,黃庭堅的書法好於詩,詩好於文章。

而於香事,他則獨步天下。

黃庭堅的壹生,兩度亡妻,漂泊零落,其實很苦,他卻總能笑對。從什麽時候起,他便與香為伴不得而知。

但是從詩文來看,無論什麽樣的淒風苦雨,陪伴他的依然是香。

《題自書卷後》:崇寧二年十壹月,余謫處宜州半歲矣。官司謂余不當居關城中,乃以是月甲戌抱被入宿於城南。

予所僦舍“喧寂齋”,雖上雨傍風,無有蓋障,市聲喧憒,人以為不堪其憂,余以為家本農耕,使不從進士,則田中廬舍如是,又可不堪其憂邪。

既設臥榻焚香而坐與西鄰屠牛之機相直為資深書此卷實用三錢買雞毛筆書。

六十歲的黃庭堅,再度被貶,抱著鋪蓋置身宜州城南嘈雜的集市,對著殘破不堪的茅屋、隔壁腥臭的屠牛肉鋪,他給他晚年最後的居所起名“喧寂齋”,然後設臥榻悠然地焚起香,寫起他生命中最後的樂章。

是的,是樂章。

香,營造起的結界,隔開了他與汙穢世界的距離,香賦予了他穿越時空的能力,他可以隨時抽身現實,在精神世界裏獲得完滿——靈臺湛空明。

給他慰藉的是香,保護他的也是香。

所以《香十德》只有他寫得出:

感格鬼神,清凈心身。

能除汙穢,能覺睡眠。

靜中成友,塵裏偷閑。

多而不厭,寡而為足。

久藏不朽,常用無障。

3

宋代,因為有壹個人那麽懂香,文人愛香好香之風益甚。

蘇東坡初見黃庭堅詩文,便知他是人傑,贊他的詩超軼絕塵。

彼時蘇東坡已名動四海,黃庭堅不過初露頭角。蘇對黃極為賞識,二人常有詩酬唱和,壹生知己。

二人第壹次相見在元豐八年(1085),黃庭堅以秘書省校書郎被召入京,黃庭堅四十壹歲,蘇東坡五十歲。

第二年,黃庭堅作《有惠江南帳中香者戲贈二首》贈給蘇軾:

百煉香螺沈水,寶熏近出江南。

壹穟黃雲繞幾,深禪想對同參。

螺甲割昆侖耳,香材屑鷓鴣斑。

欲雨鳴鳩日永,下帷睡鴨春閑。

詳述帳中香的材料、熏焚用具、用途,妙在是戲贈。其實深有隱喻。

蘇東坡以《和黃魯直燒香二首》和之:

四句燒香偈子,隨風遍滿東南。

不是聞思所及,且令鼻觀先參。

萬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斕斑。

壹炷煙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閑。

壹個戲贈,壹個答得自然又正經, “壹炷煙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閑”道出東坡對黃庭堅隱喻之會意和自己對時下官場政局之無奈,不如“深禪相對同參”。

黃庭堅又以《復答子瞻》兩首為回應:

置酒未容虛左,論詩時要指南。

迎笑天香滿袖,喜公新赴朝參。

迎燕溫風旎旎,潤花小雨斑斑。

壹炷煙中得意,九衢塵裏偷閑。

這兩首是對東坡的安慰,望他能於“煙中得意”,“塵裏偷閑”。

元祐四年(1089),蘇東坡因與司馬光政見不合,離京赴杭州任,後作聞思香。聞思壹名便取自與黃庭堅的答和香詩。

洪芻,是黃庭堅的外甥,江西南昌人,黃庭堅為其取字駒父。

勤奮好學,29歲中進士,主晉州州學教授,仕途坎坷,最後被流放沙門島而卒。

洪芻詩文受舅舅黃庭堅指點,為江西詩派代表人物,然而成就不高,讓他文章千古的是《香譜》。

洪芻《香譜》為今存北宋最早、也是保存比較完整的香藥譜錄類著作。

其中對於歷代用香史料、用香方法、以及各種合香配方,均廣而收羅之;並首創用香事項之分類模式為:香之品、香之異、香之事、香之法等四大類別,為其後各家香譜所依循。

洪芻之前有北宋沈立(1007-1078)《香譜》,首開為香立譜之先河,不幸早佚。

洪芻《香譜》遂排第壹。

洪芻早年生活並未見與香深涉,何以著《香譜》?

洪芻雙親早逝,四兄弟的教養都由祖母即黃庭堅姨母親力親為,兼之洪芻母親又是黃庭堅的妹妹,黃庭堅對洪家的四個外甥十分照顧。

尤其對洪芻,黃庭堅更是格外看重,直至黃庭堅晚年被貶宜州,仍在書信中指導洪芻為詩作文。

對洪芻影響和鼓勵最大的就是黃庭堅。

沒有黃庭堅,就沒有洪芻《香譜》。

洪芻之後,有曾慥《香譜》、陳敬《陳氏香譜》、《新篆香譜》、周嘉胄《香乘》濫觴開來。

黃庭堅的政治生涯,是壹部被打壓生涯史。但是他卻像壹縷碧沈的幽香,從北宋壹直綿延下來。

他的人、他的詩文、他的書法,***同構成壹味合香,兼得富貴清麗與恬淡寂寞之韻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