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王維山水田園詩的特點有哪些

王維山水田園詩的特點有哪些

王維的山水詩有哪些特點:  

(壹)詩如畫卷,美不勝收  

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東坡誌林》)。王維多才多藝,他把繪畫的精髓帶進詩歌的天地,以靈性的語言,生花的妙筆為我們描繪出壹幅幅或浪漫、或空靈、或淡遠的傳神之作。他的山水詩關於著色取勢,如"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積雨輞川莊作》)。

王維的山水詩關於結構畫面,層次豐富,遠近相宣,乃至動靜相兼,聲色俱佳,更多壹層動感和音樂美,如"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壹夜雨,樹杪百重泉。"又如《山居秋冥》:"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有遠景近景,仰視俯視,冷色暖色,人聲水聲,把繪畫美、音樂美與詩歌美充分地結合起來。意趣悠遠,令人神往。  

(二)情景交融,渾然天成。  

王維山水詩寫景如畫,在寫景的同時,不少詩作也飽含濃情。王維的很多山水詩充滿了濃厚的鄉土氣息和生活情趣,表現自己的閑適生活和恬靜心情。如《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曰:"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裏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在優美的景色和濃厚的田園氣氛中抒發自己恬淡閑散的心情。王維詩歌中借景寓情,以景襯情的手法,使他寫景饒有余味,抒情含蓄不露。如《臨高臺送黎拾遺》:"相送臨高臺,川原杳何極。日暮飛鳥還,行人去不息。"在王維的詩歌中,有不少采用了直抒胸臆的表達方式,而且往往顯得自然流暢,蘊藉含蓄。比如《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關懷體貼之情溢於言表。 

(三)詩滲禪意,流動空靈。  

與上述相反,王維又有很多詩清冷幽邃,遠離塵世,無壹點人間煙氣,充滿禪意,山水意境已超出壹般平淡自然的美學而進入壹種宗教的境界,這正是王維佛學修養的必然體現。王維生活的時代,佛教繁興,士大夫學佛之風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壹生幾度隱居,使王維壹心學佛,以求看空名利,擺脫煩惱。有些詩尚有蹤跡可求,如《過香積寺》雲:"不知香積寺,數裏入雲峰。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又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壹切都是寂靜無為的,虛幻無常,沒有目的,沒有意識,沒有生的喜悅,沒有死的悲哀,但壹切又都是不朽的、永恒的,就像胡應麟《詩藪》和黃周星《唐詩快》所評:使人"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不謂聲律之中,有此妙詮"。  

王維的山水詩:《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是王維的壹首名作。作者把山間秋天的月夜寫得那麽寧靜而又富有生氣。松間明月,石上清泉,晚歸浣女,泛舟漁人等等,都給人帶入詩壹般的境界,都描繪得十分生動形象。全詩的語言清麗。詩人把秋天寫得很清新迷人,壹反悲秋的格調。與詩情畫意之中寄托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本詩通過寫對山水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無憂無慮的山林生活的向往的情感。是山水詩的代表作之壹。  

王維的山水詩:《竹裏館》  

獨坐幽篁裏,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這是壹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描繪了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閑生活。這首小詩無論遣詞造句看似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於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靜人寂融情景為壹體,蘊含著壹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全詩優美高雅的意境,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

 王維的山水詩:《鹿柴》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鹿柴》是王維的山水詩中的代表作之壹,是他隱居輞川時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充滿了繪畫的境界,反映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塵世官場的厭倦。第壹句較為平常,但在"空山不見人"之後緊接"但聞人語響",卻境界頓出。壹二句是以有聲反襯空寂;那麽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襯幽暗。整首詩就像是在絕大部分用冷色的畫面上摻進了壹點暖色,結果反而使冷色給人的印象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