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著名的有:
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
登嶽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嶽陽樓記
範仲淹慶歷四年春,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廢俱興, 乃重修嶽陽樓, 增其舊制,
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 在洞庭壹湖。 銜遠山, 吞長江,
浩浩湯湯, 橫無際涯; 朝暉夕陰, 氣象萬千;
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 前人之述備矣。
然則北通巫峽, 南極瀟湘, 遷客騷人, 多會於此,
覽物之情, 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 連月不開; 陰風怒號, 濁浪排空;
日星隱耀, 山嶽潛形; 商旅不行, 檣傾楫摧;
薄暮冥冥, 虎嘯猿啼; 登斯樓也, 則有去國懷鄉, 憂讒畏譏,
滿目蕭然, 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 波瀾不驚, 上下天光, 壹碧萬頃;
沙鷗翔集, 錦鱗遊泳, 岸芷汀蘭, 郁郁青青。
而或長煙壹空, 皓月千裏, 浮光躍金, 靜影沈璧, 漁歌互答,
此樂何極!
登斯樓也, 則有心曠神怡, 寵辱皆忘, 把酒臨風, 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或異二者之為, 何哉?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 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 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 退亦憂; 然則何時而樂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歟!
噫! 微斯人, 吾誰與歸!
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李白
樓觀嶽陽盡, 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 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 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 吹人舞袖回
黃庭堅 雨中登嶽陽樓望君山
其壹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入瞿塘灩預關。
未到江南先壹笑,嶽陽樓上對君山。
其二
滿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裏看青山。
孟浩然 望洞庭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憾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歐陽修 晚泊嶽陽
臥聞嶽陽城裏鐘,系舟嶽陽城下樹。
正見空江明月來,
2. 贊美《登嶽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李白 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嶽陽樓晚望》 唐 崔玨 乾坤千裏水雲間,釣艇如萍去復還。
樓上北風斜卷席,湖中西日倒銜山。 懷沙有恨騷人往,鼓瑟無聲帝子閑。
何事黃昏尚凝睇,數行煙樹接荊蠻。 《道經巴陵登嶽陽樓用孟襄陽韻》楊維楨,元末 送客洞庭西,龍堆兩青青。
陳殿出空明,吳城連蒼莽。 春隨湖色深,風將潮聲長。
楊柳讀書堂,芙蓉采菱槳。 懷人故未休,望望欲成往。
《登嶽陽樓》 李東陽,明 突兀高樓正倚城,洞庭春水坐來生。 三江到海風濤壯,萬水浮空島嶼輕。
吳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廟古人情。 中流或有蛟龍窟,臥聽君山笛裏聲。
《巴陵》 唐寅 巴陵城西湖上樓,樓前波影涵清秋。 數點征帆天際落,不知誰是五湖舟。
《嶽陽樓》錢大昕 清 傑閣出城墉,驚濤日夜舂。 地吞八百裏,雲浸兩三峰。
已極登臨目,真開浩蕩胸。 不因承簡命,那便壯遊逢。
《過洞庭湖》許棠 唐 驚波常不定,半日鬢堪斑。 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
鳥高恒畏墜,帆遠卻如閑。 漁父閑相引,時歌浩渺間。
《臨江仙》滕子京 湖水連天天連水,秋來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帝子有靈能鼓瑟,淒然依舊傷情。
微聞蘭芷動芳聲。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賣花聲.題嶽陽樓》張舜民 宋 木葉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斂芳顏。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 醉袖撫危闌,天淡雲閑。
何人此路得生還?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
3. 歌頌嶽陽樓的詩《登嶽陽樓》年代: 宋 作者: 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裏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裏,老木滄波無恨悲。 《登嶽陽樓》年代: 宋 作者: 馮時行 湖面層收雨露開,浪聲千裏急奔雷。
草迎雲夢秋光去,帆帶衡陽曉色來。 帝子不歸林葉下,楚魂堪吊暮鴻哀。
羈遊到此偏增感,況悼長沙放逐才。 《登嶽陽樓》年代: 宋 作者: 張埴 臨風把酒此何時,白首登臨亦暮遲。
壹片湖光寒日裏,品題都是北來詩。 《柳梢青 嶽陽樓》年代: 宋 作者: 戴復古 袖劍飛吟。
洞庭青草,秋水深深。 萬頃波光,嶽陽樓上,壹快披襟。
不須攜酒登臨。 問有酒、何人***斟。
變盡人間,君山壹點,自古如今。
4. 李白.杜甫.曰居易寫贊美嶽陽樓的詩句《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登嶽陽樓》
唐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唐 李白
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陪侍郎叔遊洞庭醉後》
唐 李白
刬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
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嶽陽樓晚望》
唐 崔玨
乾坤千裏水雲間,釣艇如萍去復還。
樓上北風斜卷席,湖中西日倒銜山。
懷沙有恨騷人往,鼓瑟無聲帝子閑。
何事黃昏尚凝睇,數行煙樹接荊蠻。
《嶽陽樓》
劉長卿
行盡清溪日已蹉,雲容山影兩嵯峨。
樓前歸客怨秋夢,湖上美人疑夜歌。
獨坐高高風勢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終期壹艇載樵去,來往片帆愁白波。
《嶽陽樓》
明·楊基
春色醉巴陵,闌幹落洞庭。
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
空闊魚龍氣,嬋娟帝子靈。
何人夜吹笛,風急雨冥冥。
題嶽陽樓
唐 白居易
嶽陽城下水漫漫②, 獨上危樓憑曲闌③。
春岸綠時連夢澤④, 夕波紅處近長安。
猿攀樹立啼何苦, 雁點湖飛渡亦難。
此地唯堪畫圖障⑤, 華堂張與貴人看白。
5. 歌頌嶽陽樓的詩《登嶽陽樓》
年代: 宋
作者: 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裏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裏,老木滄波無恨悲。
《登嶽陽樓》
年代: 宋
作者: 馮時行
湖面層收雨露開,浪聲千裏急奔雷。
草迎雲夢秋光去,帆帶衡陽曉色來。
帝子不歸林葉下,楚魂堪吊暮鴻哀。
羈遊到此偏增感,況悼長沙放逐才。
《登嶽陽樓》
年代: 宋
作者: 張埴
臨風把酒此何時,白首登臨亦暮遲。
壹片湖光寒日裏,品題都是北來詩。
《柳梢青 嶽陽樓》
年代: 宋
作者: 戴復古
袖劍飛吟。
洞庭青草,秋水深深。
萬頃波光,嶽陽樓上,壹快披襟。
不須攜酒登臨。
問有酒、何人***斟。
變盡人間,君山壹點,自古如今。
6. 描寫嶽陽樓的詩《登嶽陽樓》唐 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與夏十二登嶽陽樓》唐 李白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嶽陽樓晚望》 唐 崔玨乾坤千裏水雲間,釣艇如萍去復還。
樓上北風斜卷席,湖中西日倒銜山。懷沙有恨騷人往,鼓瑟無聲帝子閑。
何事黃昏尚凝睇,數行煙樹接荊蠻。《嶽陽樓》 劉長卿行盡清溪日已蹉,雲容山影兩嵯峨。
樓前歸客怨秋夢,湖上美人疑夜歌。獨坐高高風勢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終期壹艇載樵去,來往片帆愁白波。《登嶽陽樓》 陳與義 南宋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萬裏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裏,老木滄波無限悲。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雲。
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煙波不動影沈沈,碧色全無翠色深。
--雍陶《題君山》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嶽陽樓》洞庭九州間,厥大誰與讓?南匯群崖水,北註何奔放。
--韓愈《登嶽陽樓》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孟浩然《臨洞庭湖贈張丞相》巴陵勝狀,在洞庭壹湖。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壹碧萬頃。
--範仲淹《嶽陽樓記》。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 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壹青螺。 ——————劉禹錫《望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壹點風色。
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壹葉。素月分輝,明河***影,表裏俱澄澈。
怡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
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鬥,萬象為賓客。
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 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