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聞壹多先生的作品

聞壹多先生的作品

近代愛國主義詩人聞壹多的作品有:

1、《旅客式的學生》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聞壹多組織學生積極參加。1920年4月,他寫了第壹篇白話雜文《旅客式的學生》批評清華師生的腐化氣息,呼籲改良學校。

2、《西岸》

此詩是聞壹多新詩的處女作,是於1920年創作發表的。

《西岸》描述了壹個虛構的故事:壹條“寬無邊,深無底”的大河把世界分隔為東西兩岸,東岸彌漫著虛榮、貪婪與各種各樣的痛苦;有人試圖掙脫出來,把希望投向那看不見的西岸等場景;這些都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的懷疑之心和對美好世界的向往。

全詩內涵豐富、寓意深刻。詩人通過寫此詩,講述壹個近乎於神話的故事,表達其對現實的懷疑之心和對美好世界的向往。

3、《紅燭》

是中國現代著名詩集,聞壹多的第壹部詩作。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收壹百零三首。

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或抒發詩人的愛國之情,或批判封建統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勞動人民的苦難,或描繪自然的美景。構思精巧,想象奇新,語言形象生動。

這首詩寫於1923年,詩人準備出版自己的第壹部詩集,在回顧自己數年來的理想探索歷程和詩作成就時,就寫下了這首名詩《紅燭》,將它作為同名詩集《紅燭》的序詩。

4、《七子之歌》

是近代愛國主義詩人聞壹多於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組詩作品。

詩人在這壹組詩作品裏用擬人化的手法,把中國的澳門、香港、臺灣等七個被割讓、租借的地方,比做祖國母親被奪走的七個孩子,讓他們來傾訴“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的悲哀之情,“以抒其孤苦亡告,春懷祖國之哀忱”,從而讓民眾從漠然中警醒,振興中華,收復失地。

全詩整體構架均齊、各節勻稱、富於建築美,韻律回旋起伏、壹唱三嘆、饒有深致。

1999年,為迎接澳門回歸,作曲家李海鷹特地將聞壹多《七子之歌》中的首篇譜上了曲,先是在中央電視臺大型電視專題片《澳門歲月》中作為主題曲播放,後來在澳門回歸的文藝晚會上再度響起。

5、《死水》

是現代詩人聞壹多創作的壹首詩歌,通過對“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多角度、多層面的譜寫,揭露和諷刺了腐敗不堪的舊社會,表達對當時統治環境的憤懣之情和深沈的愛國主義感情。

1922年,詩人懷著報效祖國的誌向去美國留學。在異國的土地上,詩人嘗到了華人被淩辱、歧視的辛酸。1925年,詩人懷著壹腔強烈愛國之情和殷切的期望提前回國。

然而,回國後呈現在他面前的祖國卻是壹幅令人極度失望的景象——軍閥混戰、帝國主義橫行,以至於詩人的感情由失望、痛苦轉至極度的憤怒。《死水》壹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創作的。

全詩對軍閥統治下黑暗陳腐的舊中國進行了強烈的鞭撻與詛咒,表現了詩人深沈的愛國熱情。

百度百科--聞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