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用典在我國古典詩歌語言形式的構成當中有什麽重要地位?

用典在我國古典詩歌語言形式的構成當中有什麽重要地位?

古詩文中的用典

何傳躍

用典,是古詩文中常見的表現手法,作者往往借用典故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準確理解典故,有助於我們正確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按照典故的來源劃分,古詩文中的用典大致有以下幾種形式。

壹、引用前人語句

將前人用過的語句,照原樣或稍加改動引用過來,融合在新的意境之中。如《滕王閣序》中的“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引自鐘嶸《詩品》中的“余嘗言:陸才如海,潘才如江”。作者引用該句,是借潘嶽、陸機兩個人物,褒贊參加滕王閣宴會的賓朋。再如王維《山居秋暝》中的“王孫自可留”,引自《楚辭·招隱士》中的“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王維反其意而用之,以“王孫”自況,表明自己對汙濁官場的厭棄,對“山居”生活的留戀,流露出自己的歸隱思想。

二、點化前人詩句

化用前人的語句然後用自己的話語寫出,比前人說得更生動形象或更富有內涵。如《滕王閣序》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是由庾信詩句“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青旗壹色”化用而來的,王勃更換物象,以動靜結合、時空融合的方式,描繪出壹幅色彩明麗、具有立體感的江南秋景圖。再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中的“壹片冰心在玉壺”,是由鮑照《代白頭吟》中的“清如玉壺冰”化用而來的,原詩意思是說許多山峰矗立在冰天雪地中,王詩將該句推陳出新,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比喻自己清白、高潔的品格。

三、演化神話傳說

神話傳說表現奇特的藝術境界,可以增強詩文的藝術表現力。如《滕王閣序》中的“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據說吳帝孫權有寶劍六,其二名紫電;漢高祖斬白蛇劍,刃上常若霜雪。使用傳說在於誇贊王將軍的勇武和韜略。再如李商隱《錦瑟》中的“滄海月明珠有淚”,《博物誌》中:“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績織,其眼能泣珠。”詩人借鮫人泣珠的民間神話傳說,塑造鮫人泣淚成珠的形象,意在說明自己夢想與情思破滅後所得的只是滿眼的淚水,表達出詩人內心的悵然與哀怨。

四、借用歷史故事

用歷史人物故事入詩文,表達詩人的相同或相反的心誌,這種方式在古詩文中是最為常見的。《滕王閣序》中的典故運用大都屬於借用歷史故事,如“徐孺”“陳蕃”“馮唐”“李廣”“賈誼”“梁鴻”“孟嘗”“阮籍”等。再如陸遊《書憤》中的“塞上長城空自許”,借用了歷史人物檀道濟的故事。《南史·檀道濟傳》中宋文帝要殺名將檀道濟,檀道濟大怒道:“乃壞汝萬裏長城!”“塞上長城”喻指能為國家捍衛邊疆的將領,詩人以此明誌,表達出自己赤誠報國的忠心,而“空自許”則表達了不為所用的傷痛。

有人說“典故是把雙刃劍”,它在增強作品意蘊的同時,也給閱讀帶來了障礙。閱讀古詩文,要能夠識別典故的內涵,進而透過本意理解作者借用典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本文選自《語文報·高壹版7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