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8月以後,網絡上出現了“惡搞”趙麗華的“趙麗華詩歌事件”,網友以嘲笑的心態仿寫了大量的口語詩歌,更有好事者取“趙麗華”名字諧音成立“梨花教”,封其為“教主”;文壇也出現了“反趙派”和“挺趙派”,引起詩壇紛爭。可參看百度百科“趙麗華詩歌事件”
咆哮體最早起源於豆瓣網。豆瓣網的景濤同好組最為出名。他們奉在影視作品中經常表情誇張,以咆哮姿態出現的電視演員馬景濤為教主。 後在人人網上有人發起壹篇題為《學法語的人妳傷不起!!!》的文章,自稱為“校內咆哮體”。在豆瓣等社區引起部分爭論。壹時間各種專業版本的咆哮體文章陸續出現,有英文版、西語版、日語版等等,在網絡上被瘋狂轉載。從而引申出了各個專業的咆哮體版本,甚至各路粉絲也紛紛開始撰寫關於他們的偶像的咆哮體文章。 咆哮體壹般是用來自嘲,訴說自己的遭遇和感受,讓人看了之後忍不住哈哈大笑。網友分析說:其實使用“咆哮體”自嘲是壹種樂觀的表現。咆哮體可用於任何主題的討論,而現實生活中,這些常用咆哮體的人,其實離咆哮這種狀態非常遙遠。 咆哮體能充分表達自己的驚訝、憤怒的心情。 重慶明亮心理咨詢所邱駟醫生認為,如果“咆哮體”真的可以成為壹部分人減壓發泄的手段,也未嘗不可。“網上排解心理壓力有壹定效果,但人們最終要落實於現實中。如果網絡的發泄讓人在現實生活中越發退縮,就不是壹件好事了”
謝謝采納。很高興為妳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