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寺的院子比較小,更顯得院中的幾棵菩提樹碩大無比。雖然已是深秋了,但它們還是那麽挺拔蒼翠。
大殿內塵封土積,蛛網縱橫,塑像已殘缺不全,壁畫因受風雪的侵襲,也色彩斑駁模糊不清了。
恒山懸空寺,全寺緊緊貼在恒山的懸崖峭壁上,僅用壹柱支撐,十分驚險,似乎隨時都會掉下來,令人望而生畏。
那映在綠樹叢中的寺院,杏黃色的院墻,青灰色的殿脊,蒼綠色的參天古木,全都沐浴在玫瑰紅的朝霞之中。
大昭寺是信教徒和藏族人朝佛的聖地。這時香煙繚繞,絡繹不絕的朝拜者趕到這裏,他們雙手合十,舉過胸、額、頭,然後平撲在地上。天天如此,以致使石板許多地方都凹了下去。
這座古老的寺廟在朦朧夜霧的籠罩下,像壹幅飄在浮雲上面的剪影壹般,顯得分外沈寂肅穆。
擡頭望廟頂,令人眼花繚亂。那壹個個佛爺凸起的臉也宛如夏季夜空數不清的星鬥,它們神態各異,千姿百態。寺裹山
鎮江的風景區首推“三山”:位於城市西部的金山,遠遠望去,只見層層疊疊的廟宇依山而築,把雄偉的山體裹了個嚴嚴實實,形成了名不虛傳的“寺裹山”。
當我們步入“鐘林”陳列室時,我不禁愕然,分明是來到了鐘的王國,鐘的世界,鐘的海洋。大大小小的古鐘鱗次櫛比,琳瑯滿目。古剎梵鐘、摩訶曉鐘、普濟鐘、晨昏鐘、保明鐘,還有許多富於歷史傳說的鐘,如魏忠賢鐘、華嚴鐘、潭柘寺鐘、百八鐘……真是名目繁多、種類各異,使人目不暇接
廣濟寺寺院的第壹進為天王殿,天王殿的左右為鐘樓和鼓樓。過天王殿,就是中間供著“三世佛”的大雄寶殿。由大雄寶殿繼續往前,便來到了圓通寶殿。圓通殿又名觀音殿,殿中供有十壹面觀音銅像。寺的最後壹進為藥師殿,殿裏供奉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
佛像大小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神情動作千姿百態。有的咬牙切齒,怒目而視;有的朱唇微啟,面帶微笑;有的盤膝而坐,雙手合十;有的金雞獨立,手舞鋼鞭;有的眼睛半閉,手持經卷。
觀音廟 清真寺 護國寺 大理寺 白馬寺 碧雲寺
寺廟 寺院35作文寺觀 古寺 廟宇 廟堂 古老 莊嚴 神秘
山神廟 土地廟 龍王廟 張飛廟 嶽王廟 關公廟 城隍廟
古柏參天 樹木蔥郁 山神大廟 曲徑幽深 深山古剎 寺院荒廢
寺院佛門 鐘聲悠揚 殘垣斷壁 風雨剝蝕 慈眉善目 青面獠牙
肌肉豐滿 各持兵器 形象鮮明 千姿百態 四大金剛 手撚佛珠
姿態自然 雕梁畫棟 簡練古樸 別具壹格 造型優美 工藝精美
2.關於“掛念”的詩詞有哪些《送僧歸護國寺》
年代: 宋 作者: 舒雅
偶思皇澤來丹闕,卻為禪齋返舊琳。
嶺上白雲終掛念,人間余事不關心。
澄潭雨過秋涵月,古檜風生夜對琴。
聞道石橋多勝境,幾時相伴壹間尋。
《奉送中丞姊夫儔自大理卿出鎮江西敘事書懷因》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惟帝憂南紀,搜賢與大藩。
梅仙調步驟,庾亮拂櫜鞬。
壹室何勞掃,三章自不冤。
精明如定國,孤峻似陳蕃。
灞岸秋猶嫩,藍橋水始喧。
紅旓掛石壁,黑矟斷雲根。
滕閣丹霄倚,章江碧玉奔。
壹聲仙妓唱,千裏暮江痕。
私好初童稚,官榮見子孫。
流年休掛念,萬事至無言。
玉輦君頻過,馮唐將未論。
傭書酬萬債,竹塢問樊村。
《和馬宜州蔔居七首·足堂》
年代: 宋 作者: 王炎
身外成虧萬事,人間寵辱百年。
絲毫不掛念慮,壹榻清風晝眠。
《題巴陵宰鄧器先北窗》
年代: 宋 作者: 王炎
權利炙手熱,爭道俱著鞭。
雞鳴已盥櫛,日莫未息肩。
中宵壹假寐,夢想遊鈞天。
達人袖手觀,方寸常超然。
冰壺不受暑,凜凜含清寒。
消搖北窗下,俯仰宇宙寬。
千詩句有眼,壹曲琴無弦。
開尊對白墮,拂榻飽黑甜。
功名不掛念,氣定神自閑。
淵明亦壹出,未倦飛已還。
我常疑若人,本不欲閉關。
漫仕今墨綬,閱世垂蒼顏。
卷舒各有時,隱顯皆足賢。
先正文昌丞,玉立四近班。
風流被後昆,世以忠孝傳。
丹扆新日月,黃圖舊山川。
故家喬木高,義氣許國堅。
前賢經濟心,不在軒冕間。
才猷時所須,何得無裏言。
高枕恐未穩,鳴珂終小騫。
煌煌漢元侯,事業光青編。
3.關於瓊花的詩句《和諸公瓊花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陳傑
艷不山礬瘦不梅,全身奪得八仙胎。
揚州怕有歸來鶴,曾見無雙檻裏開。
《瓊花》
年代: 宋 作者: 劉學箕
團簇毓英玉碎圓,露稀日暖欲生煙。
親從後土分奇種,不是人間聚八仙。
《後土廟瓊花詩》
年代: 宋 作者: 王禹偁
誰移琪樹下仙鄉,二月輕冰八月霜。
若使壽陽公主在,自當羞見落梅妝。
《瓊花》
年代: 唐 作者: 鄭損
瓊花今日多從辯,玉蕊唐人早有詩。
天上神仙曾枉駕,世間草木敢連枝。
無風亦識飄香處,有眼誰看墮地時。
三十年來成壹夢,摩挲石刻鬢添絲。
《瓊花》
年代: 宋 作者: 蔡戡
平生湖海氣,浪自青雲期。
壹為蓬萊遊,時動泉石思。
徒糜太倉粟,飽食終日嬉。
屍素亦已甚,勇退夫何疑。
直道無所愧,願學柳士師。
歸來食不足,三嘆汝墳詩。
親老尚擇祿,富貴當何時。
捧檄強自喜,安敢辭驅馳。
顧我性蕭散,軒裳縛伊尼。
何當出幕府,還把江海麾。
思親匪懷土,此意惟君知。
君抱四方誌,扁舟羨鴟夷。
要先句踐霸,乃以西子隨。
不妨食肉相,兼有絕俗姿。
《瓊花》
年代: 作者: 陳良
淮海春深照月長,靈祠佳樹擅孤芳。
人迷三月天山雪,風逗千門漢殿香。
上苑菁蔥思舊賞,金閨回旋入新章。
後庭遺韻歌聲好,試折瓊枝薦壹觴。
《楊州瓊花》
年代: 宋 作者: 陳天麟
仿佛猶稱是漢妝,五花刻玉傳輕黃。
隔江坐想紅樓裹,插鬢應宜錦瑟傍。
疑似聚仙非我類,近鄰芍藥許同芳。
將軍且與花為主,免使叢祠作戰場。
《瓊花》
年代: 宋 作者: 董嗣杲
後土花呈絕世祥,瑤姿琪艷著惟揚。
壹株獨擅無雙譽,六月重開有異香。
描作畫圖尊地產,釀成花露敵天漿。
朱闌幾曲圍叢樹,珠絡懸虛翠鳳翔。
《後土祠瓊花》
年代: 宋 作者: 傅夢得
朱闌遮護石為臺,只說揚州地可栽。
若與八仙同日語,因何九蕊有香來。
此花堪詠奚須辯,自舊曾移不肯開。
得得無雙亭上望,臨祠酹酒葉為杯。
《瓊花》
年代: 宋 作者: 胡仲弓
潔白全無壹點瑕,玉皇敕賜上皇家。
花神不敢輕分拆,天下應無第二花。
4.描寫巖石的詩句《蓮石》
唐白居易
青石壹兩片,白蓮三四枝。
寄將東洛去,心與物相隨。
石倚風前樹,蓮栽月下池。
遙知安置處,預想發榮時。
領郡來何遠,還鄉去已遲。
莫言千裏別,歲晚有心期。
《望夫石》
唐王建
望夫處,江悠悠。化為石,不回頭。
山頭日日風復雨,行人歸來石應語。
《寄山友長孫棲嶠》
唐賈島
此時氣蕭颯,琴院可應關。
鶴似君無事,風吹雨遍山。
松生青石上,泉落白雲間。
有徑連高頂,心期相與還。
《望夫石》
唐劉禹錫
終日望夫夫不歸,化為孤石苦相思。
望來已是幾千載,只似當時初望時。
《東峰亭各賦壹物得幽徑石》
唐王緯
片石東溪上,陰崖剩阻修。
雨餘青石靄,歲晚綠苔幽。
從來不可轉,今日為人留。
《望夫石》
宋王安石
雲鬟煙鬢與誰期,壹去天邊更不歸。
還似九疑山下女,千秋長望舜裳衣。
5.描寫夫子廟詩句1、唐·杜牧《贈別二首·其壹》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白話釋義:
姿態美好舉止輕盈正十三年華,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看遍揚州城十裏長街青春佳麗,卷起珠簾賣俏粉黛都比不上她。
2、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白話釋義:
春風吹拂柳絮滿店飄酒香,吳姬捧出美酒請客人品嘗。金陵的朋友們紛紛來相送,主客暢飲頻頻舉杯***盡觴。請妳們問問這東流的江水,離情別意與它比誰短誰長?
3、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白話釋義:
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來悠遊,鳳去臺空只有江水依舊東流。吳宮鮮花芳草埋著荒涼小徑,晉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雲霧中隱現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鷺洲分成兩條河流。總有奸臣當道猶如浮雲遮日,長安望不見心中郁悶長懷愁。
4、南宋·陸遊《登賞心亭》
蜀棧秦關歲月遒,今年乘興卻東遊。全家穩下黃牛峽,半醉來尋白鷺洲。
黯黯江雲瓜步雨,蕭蕭木葉石城秋。孤臣老抱憂時意,欲請遷都涕已流。
白話釋義:
八年陜川生涯匆匆過了,順流而東我的興致特好。穿過急流滾滾黃牛峽谷,乘著酒興來遊白鷺洲島。遠眺瓜步雨雲黯黯,回看金陵落葉蕭蕭。心中無限憂時意,欲語遷都不覺涕淚先掉。
5、唐· 劉禹錫《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白話釋義:
朱雀橋邊長滿叢叢野草,點點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西斜。從前在王謝大堂前築巢的燕子,如今再來飛進平常百姓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