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蘭花稟天地之純精,幽香清遠,素潔脫俗,“不與桃李爭艷,不因霜雪變色”,清香宜人,優雅超脫,不媚世俗。
其葉修長勁健,油潤光澤,那飄逸翠葉所襯托的清雅蘭花,懸諸石壁而悠然自得,陳於庭堂而不炫不亢,給人帶來無限遐想花形千姿百態,娟秀淡雅香味甘厚純正,清雅溫馨,平添“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的情趣。蘭花之美,美得儀表高雅蘭花之香,香得幽遠飄逸蘭花之純,純得皎潔無暇。
但更美更香更純的,卻是那古今人們所贊譽的君子風韻。 2、冰姿何必爭時寵,麗質天生淡淡香。
最是教人相思處,搖風獨秀自芬芳。秋雁回空,秋江停波。
蘭獨不然。芬芳彌多。
秋兮秋兮,將如蘭何!不為無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瑣。 3、我愛蘭花,不僅愛她的形體之美,更愛它高雅脫俗的氣質。
它葉型優美,花瓣通體壹色,潔白透香,玉脂凝膏,膩如蠶膚,更顯其清雅高潔,純真質樸。我愛蘭花具有清雅淡素、不與群芳爭艷的品格我愛蘭花的清馨幽遠的香味,沁人肺腑,使人陶醉。
2.關於蘭花菊花的詩句1、蘭花稟天地之純精,幽香清遠,素潔脫俗,“不與桃李爭艷,不因霜雪變色”,清香宜人,優雅超脫,不媚世俗。其葉修長勁健,油潤光澤,那飄逸翠葉所襯托的清雅蘭花,懸諸石壁而悠然自得,陳於庭堂而不炫不亢,給人帶來無限遐想花形千姿百態,娟秀淡雅香味甘厚純正,清雅溫馨,平添“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的情趣。蘭花之美,美得儀表高雅蘭花之香,香得幽遠飄逸蘭花之純,純得皎潔無暇。但更美更香更純的,卻是那古今人們所贊譽的君子風韻。
2、冰姿何必爭時寵,麗質天生淡淡香。最是教人相思處,搖風獨秀自芬芳。秋雁回空,秋江停波。蘭獨不然。芬芳彌多。秋兮秋兮,將如蘭何!不為無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瑣。
3、我愛蘭花,不僅愛她的形體之美,更愛它高雅脫俗的氣質。它葉型優美,花瓣通體壹色,潔白透香,玉脂凝膏,膩如蠶膚,更顯其清雅高潔,純真質樸。我愛蘭花具有清雅淡素、不與群芳爭艷的品格我愛蘭花的清馨幽遠的香味,沁人肺腑,使人陶醉。
3.描寫蘭花菊花的詩句不第後賦菊 年代:唐 作者:黃巢 體裁:七絕 類別:靜物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註釋 這首詩的題目,《全唐詩》作“不第後賦菊”,大概是根據明代郎瑛《七修類稿》引《清暇錄》關於此詩的記載。
但《清暇錄》只說此詩是黃巢落第後所作,題為“菊花”。 重陽節有賞菊的風俗,相沿既久,這壹天也無形中成了菊花節。
這首菊花詩,其實並非泛詠菊花,而是遙慶菊花節。因此壹開頭就是“待到秋來九月八”,意即等到菊花節那壹天。
不說“九月九”而說“九月八”,是為了與“殺”、“甲”葉韻。這首詩押入聲韻,作者要借此造成壹種斬截、激越、淩厲的聲情氣勢。
“待到”二字,似脫口而出,其實分量很重。因為作者要“待”的那壹天,是天翻地覆、扭轉乾坤之日,因而這“待”是充滿熱情的期待,是熱烈的向往。
而這壹天,又絕非虛無縹緲,可望而不可即,而是如同春去秋來,時序更遷那樣,壹定會到來的,因此,語調輕松,跳脫,充滿信心。 “待到”那壹天又怎樣呢?照壹般人的想象,無非是菊花盛開,清香襲人。
作者卻接以石破天驚的奇句——“我花開後百花殺”。菊花開時,百花都已雕零,這本是自然界的規律,也是人們習以為常的自然現象。
這裏特意將菊花之“開”與百花之“殺”(雕零)並列在壹起,構成鮮明的對照,以顯示其間的必然聯系。作者親切地稱菊花為“我花”,顯然是把它作為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象征,那麽,與之相對立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動腐朽的封建統治集團了。
這壹句斬釘截鐵,形象地顯示了農民革命領袖果決堅定的精神風貌。 三、四句承“我花開”,極寫菊花盛開的壯麗情景:“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地盡帶黃金甲。”
整個長安城,都開滿了帶著黃金盔甲的菊花。它們散發出的陣陣濃郁香氣,直沖雲天,浸透全城。
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國,也是菊花的盛大節日。想象的奇特,設喻的新穎,辭采的壯偉,意境的瑰麗,都可謂前無古人。
菊花,在封建文人筆下,最多不過把它作為勁節之士的化身,贊美其傲霜的品格;這裏卻賦予它農民起義軍戰士的戰鬥風貌與性格,把黃色的花瓣設想成戰士的盔甲,使它從幽人高士之花成為最新最美的農民革命戰士之花。正因為這樣,作者筆下的菊花也就壹變過去那種幽獨淡雅的靜態美,顯現出壹種豪邁粗獷、充滿戰鬥氣息的動態美。
它既非“孤標”,也不止“叢菊”,而是花開滿城,占盡秋光,散發出陣陣濃郁的戰鬥芳香,所以用“香陣”來形容。“沖”、“透”二字,分別寫出其氣勢之盛與浸染之深,生動地展示出農民起義軍攻占長安,主宰壹切的勝利前景。
黃巢的兩首菊花詩,無論意境、形象、語言、手法都使人壹新耳目。藝術想象和聯想是要受到作者世界觀和生活實踐的制約的。
沒有黃巢那樣的革命抱負、戰鬥性格,就不可能有“我花開後百花殺”這樣的奇語和“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樣的奇想。把菊花和帶甲的戰士聯結在壹起,賦予它壹種戰鬥的美,這只能來自戰鬥的生活實踐。
“自古英雄盡解詩”,也許正應從這個根本點上去理解吧。 菊花 年代:唐 作者:元稹 體裁:七絕 類別: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註釋 陶家:陶,指東晉陶淵明。
簡析: 菊花,不象牡丹那樣富麗,也沒有蘭花那樣名貴,但作為傲霜之花,它壹直受人偏愛。有人贊美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高潔的氣質,而元稹的這首詠菊詩,則別出新意地道出了他愛菊的原因。
詠菊,壹般要說說菊花的可愛。但詩人既沒列舉“金鉤掛月”之類的形容詞,也未描繪爭芳鬥艷的景象。
而是用了壹個比喻——“秋絲繞舍似陶家”。壹叢叢菊花圍繞著房屋開放,好似到了陶淵明的家。
秋叢,即叢叢的秋菊。東晉陶淵明最愛菊,家中遍植菊花。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是他的名句。這裏將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滿院盛開的景象便不難想象。
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詩人“遍繞籬邊日漸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專心致誌地繞籬觀賞,以至於太陽西斜都不知道。“遍繞”、“日斜”,把詩人賞菊入迷,留連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現出來,渲染了愛菊的氣氛。
詩人為什麽如此著迷地偏愛菊花呢?三、四兩句說明喜愛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後雕謝的,壹旦菊花謝盡,便無花景可賞,人們愛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來。
因此,作為後雕者,它得天獨厚地受人珍愛。詩人從菊花在四季中謝得最晚這壹自然現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愛菊的原因,表達了詩人特殊的愛菊之情。
這其中當然也含有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後雕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這首詩從詠菊這壹平常的題材,發掘出不平常的詩意,給人以新的啟發,顯得新穎自然,不落俗套。
在寫作上,筆法也很巧妙。前兩句寫賞菊的實景,渲染愛菊的氣氛作為鋪墊;第三句是過渡,筆鋒壹頓,叠宕有致,最後吟出生花妙句,進壹步開拓美的境界,增強了這首小詩的藝術感染力。
蘭花 冬 蘭 清 曹寅 冬草漫寒碧,幽蘭亦作花。 清如辟谷。
4.關於蘭,梅,竹,菊,松的詩句蘭
水殿風瀕翠幄涼,叢蘭九畹飄芬芳。 離騷紉作幽人佩,今日方稱王者香。 屈原
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竹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蘇軾
菊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陶令籬邊色, 羅含宅裏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願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李商隱
松 江淹
寧知霜雪後,獨見松竹心
希望對妳有幫助~~~~~~
5.梅蘭竹菊的詩句梅蘭竹菊俗稱四君子,因為它們不為風寒,像堂堂君子壹樣,所以稱它們四君子.梅花雪中來,箭蘭幽谷藏;竹林風吹過,紫菊飄淡香。
王安石 《梅花》
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唐 李白 《古 風》
孤蘭生幽園,眾草***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唐·杜牧《題新竹》
數莖幽玉色,晚夕翠煙分。
聲破寒窗夢,根穿綠蘚紋。
漸籠當檻日,欲得八簾雲。
不是山陰客,何人愛此君。
唐·黃巢《詠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梅需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