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慶功的文言文

慶功的文言文

1. 描寫慶功的詩句

1、《商頌·玄鳥》 先秦:佚名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後,奄有九有。

商之先後,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武丁孫子,武王靡不勝。

龍旗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裏,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四海來假,來假祁祁。景員維河。

殷受命鹹宜,百祿是何。 解析:慶祝頌揚國家發展興旺,政局穩定。

2、《周頌·豐年》 先秦:佚名 豐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廩,萬億及秭。為酒為醴,烝畀祖妣。

以洽百禮,降福孔皆。 解析:以豐收的果實祭祀,因豐收而致謝慶功。

3、《浣溪沙·語燕鳴鳩白晝長》 明代:劉基 語燕鳴鳩白晝長,黃蜂紫蝶草花香。蒼江依舊繞斜陽。

泛水浮萍隨處滿,舞風輕絮霎時狂。清和院宇麥秋涼。

解析:這首詩描寫為收獲而慶功的喜悅。 4、《涼州詞二首·其壹》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解析:為慶祝戰爭勝利的慶功。 5、《少年行四首》 唐代:王維 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壹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

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於。 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雲臺論戰功。

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 解析:這首詩描寫了戰爭的殘酷以及勝利的慶功。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so.gushiwen/typex?p=2&t=%E6%88%98%E4%BA%89&x=%E8%AF%97。

2. 求壹篇積極激昂的文言文

推薦妳荀子的勸學勸學(0人評分) 0.0朝代:先秦作者:荀子原文: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

雖有槁暴(pù),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幹、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詩曰:“嗟爾君子,無恒安息。靖***爾位,好是正直。

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君子性 壹作:君子生)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幹,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

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

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壹,火就燥也,平地若壹,水就濕也。

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壹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壹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無冥冥之誌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螣蛇無足而飛,鼫鼠五技而窮。《詩》曰:“屍鳩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儀壹兮。其儀壹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於壹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

玉在山而草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 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

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為之,人也;舍 之,禽獸也。

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 故學至乎禮而止矣。

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壹可以為法則。

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壹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學莫便乎近其人。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約而不速。

方其人之習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於世矣。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

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識誌,順詩書而已耳。

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蹊徑也。

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禮,雖未明,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 問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問也;說楛者,勿聽也。

有爭氣者,勿與辯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後接之;非其道則避之。

故禮恭,而後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後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後可與言道之致。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瞽。

故君子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詩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謂也。 百發失壹,不足謂善射;千裏蹞步不至,不足謂善禦;倫類不通,仁義不壹,不足謂善學。

學也者,固學壹之也。壹出焉,壹入焉,塗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紂盜跖也;全之盡之,然後學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使目非是無欲見也,使耳非是無欲聞也,使口非是無欲言也,使心非是無欲慮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權利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蕩也。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然後能定,能定然後能應。

能定能應,夫是之謂成人。天見其。

3. 涸轍之鮒的文言文

原文

莊周①家貧,故②往貸粟③於監河侯。監河侯④曰:“諾⑤!我將得邑金⑥,將貸子⑦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⑧作色⑨,曰“周昨來,有中道⑩而呼者,周顧(11)視 , 車轍(12)中有鮒魚(13)焉(14)。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15)者耶(16)?'對曰:‘我,東海之波臣(17)也。君豈有(18)鬥升之水而活(19)我哉?’周曰:‘諾,我且(20)南遊(21)吳 、越之王(22),激(23)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 吾 常(24)與,我無所處(25)。吾得鬥升之水然(26)活耳。君乃言此,曾(27)不如早索(28)我於枯魚之肆(29)(30)!'”。

翻譯

莊子家裏貧窮,所以向監河侯借糧米。

監河侯說:“可以,我馬上要收到封邑中的收入,借給妳300兩金子,好嗎?”

莊子變了臉色,說:“我昨天來,聽到呼喊的聲音,我環顧四周,看見幹涸的車轍中有壹條鯽魚。我問它,說,‘鯽魚啊,妳是做什麽的呢?’鯽魚回答說:‘我原本是東海海神的臣子。妳有沒有壹升半鬥水讓我活命嗎?’我說,‘可以啊,我要去南方遊說吳、越的國王,引西江水接妳,可以嗎?’鯽魚生氣地說:‘我失去了平常我所需的水,我沒有可生存的地方,我只要得到壹升半鬥水就可以活,妳竟然說這些,還不如及早到幹魚店裏去找我!’”

註釋

(1)莊周:莊子的姓名,戰國時宋國人。

(2)故:因此,所以。

(3)貸粟(sù):借糧。:谷子,去皮後稱為小米。這裏泛指糧食。貸:借。

(4)監河侯:即魏文侯。也有人認為是作者假托的人物。

(5)諾(nuò):答應的聲音,表示同意。

(6)邑金:封建統治者在自己的封地裏剝削得來的收入。邑:古代貴族受封的領地。

(7)子:您,對人的尊稱,多指男子。

(8)忿(fèn)然:生氣的樣子。

(9)作色:臉上現出怒色。作:發作,發出。

(10)中道:道中,半路上。

(11)顧視:回頭看。顧:回頭。

(12)轍(zhé):車輪在地上碾出的痕跡。

(13)鮒(fù)魚:鯽魚。

(14)焉:在那裏。

(15)何為:做什麽。

(16) 耶(音‘yé’):疑問語氣詞,相當幹現代漢語的“嗎”“呢”。

(17)波臣:海神的臣子。

(18)豈有:有沒有。

(19)活:使……活。

(20)且:將要。

(21)遊:勸說,遊說。

(22)吳越之王:吳:周代諸侯國,國都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越:周代諸侯國,國都在今浙江省紹興市。

(23)激:引(水)。遏阻水勢,使它急流。

(24)常與:老朋友。這裏指魚所賴以生存的水。

(25)處:居住、存身的地方。

(26)然:則,就。

(27)曾(céng):還,簡直。

(28)索:尋找。

(29)枯魚之肆:賣魚幹的鋪子。肆:店鋪。

(30)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簡直不如早些到賣魚幹的鋪子裏找我!

(31)肆:店鋪

(32)涸:幹涸

4. 《執竿入城》的文言文翻譯

翻譯如下:魯國有個拿著長長的竿子進入城門的人,起初豎著拿桿子,不能進入城門,橫過來拿桿子,也不能進入城門,實在沒有辦法了。壹會兒,有個老人到這裏說:“我並不是聖賢,只是見到的事情多了而已,為什麽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後進入城門呢?”於是那個魯國人依從了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斷了。

字詞註釋:

魯:魯國,在山東。

執:拿。

有。。者:代詞,可以譯為“有壹個……的人”

初:開始時。

之:代詞,指長竿

不可入:不能進入(城門)。

亦:也

計無所出:計:辦法。指想不出辦法。

俄:不久,壹會兒。

老夫(第三聲):老人。夫,古代對老年男子的尊稱。

至:來到。

非:不是。

聖人:最完善,最有學識的人。

何:疑問代詞,怎麽,為什麽。

中截:從中間截斷,“中”名詞作狀語,在這裏作“截”的狀語。截:截斷

但:只,只是。

何:為什麽。

以鋸:以:用,用鋸子。

中:從中間。

截:截斷。

而:連詞,表順接,然後。

遂:於是,就。

之:代詞,指竹竿 。

依:依照。

入:進入。

5. 短小精悍的文言文

原文:“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廿壹字。

這段文章翻譯過來是: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私奔,連夜趕回相如的老家成都。相如家空空蕩蕩,僅有四面墻壁。

這段文言很好理解。這個故事流傳很廣,並因此產生了壹個典故。成語“家徒四壁”現在仍在使用。主要形容家境貧寒,生活困難。

這個典故常用形式有:成都之壁 長卿之壁 四壁壹身 四壁立 四壁空 四壁窮 家四壁 相如壁 家徒壁 司馬歸無屋 壹身無四壁

詞語解釋:司馬相如,西漢大詞賦家。原名長卿,因敬佩戰國的藺相如,改名相如。四川成都人。(約公元前179-----前127年)。《漢書-藝文誌》載相如賦29篇。史記有傳。 卓文君,漢朝大富商卓王孫的女兒。有才華。(約公元前179年----前117年)。 相如在卓家做客,彈奏著名的曲子《鳳求凰》。打動了卓文君。故而兩人私奔。在元朝時,就有根據二人的故事編成的劇本。“琴挑文君”,“私奔相如”,“當壚賣酒”等戲劇的演出,使人們看到了壹個有思想、有勇氣、敢愛、敢恨的才女形象。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將二人放在壹個專節中進行評述。 亡:逃亡。卓文君是偷偷逃跑出來的。 乃與:乃,就的意思。與,和的意思。相如就和(她)。 馳;使勁趕馬。(後來,“馳”字又產生出另外的意思。專指馬的動作) 歸:返回。 徒:僅僅、只有。

6. 神農嘗百草的文言文在那

原文:

上嘗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同“否”,各有差,高低。上問曰:“如 ,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 禽同“擒”?”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譯文:

劉邦曾經在閑暇時與韓信討論各位將領才能的大小,各有長處短處。皇上問韓信:“像 的才能能統率多少兵馬?”韓信說:“陛下不過能統率十萬。”皇上說:“妳怎麽樣?”回答說:“ 是越多越好。”皇上笑著說:“您越多越好,為什麽還被 俘虜了?”韓信說:“陛下不能帶兵,卻善於駕馭將領,這就是 被陛下俘虜的原因。況且陛下是上天賜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