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時節暑氣漸消,秋高氣爽,丹桂飄香,天地間壹片清爽,這樣的時節不能沒有詩詞:
壹、白露不僅名字美,白露時節更美,讓我們壹起看壹看古人眼中的白露:
唐朝詩人孫頠在《宿煙含白露》中是這樣描述白露景色的:
露含疏月凈,光與曉煙浮。迥野遙凝素,空林望已秋。
著霜寒未結,凝葉滴還流。比玉偏清潔,如珠詎可收。
這首詩主要描寫了白露時節的露水之美。
這首詩的意思是此時草木間的露水,仿佛月亮壹樣明凈,在微微閃耀的光芒,浮動在晨霧間。田野間到壯闊的蔬菜和禾苗上面浮著壹層晶亮的露珠,清氣下沈,那田野遠處的樹林,有著清涼的秋色和秋意。
露珠此時晶瑩潔白,像霜壹樣,但是還不到霜花那種凝固的狀態,這顯得露水更美,因為那流動的露珠從樹葉上墜落,帶著靈動的姿態。白露比玉更晶瑩清潔,像珠子卻拾掇不起。
唐代詩人鮑溶在《白露》中描繪了白露時節的小動物的狀態:
清蟬暫休響,豐露還移色。金飆爽晨華,玉壺增夜刻。
已低疏螢焰,稍減哀蟬力。迎社促燕心,助風勞雁翼。
詩人鮑溶把蟬,大雁還有螢火蟲在白露時節的狀態描述的很生動。
這首詩描繪了白露時節,蟬鳴減弱,還好有低飛的流螢時不時閃現在眼前,讓生活不會太過單調。秋風起,大雁飛,執壹把蒲扇慢慢搖,思緒在這涼風裏漸漸飄遠。
詩人左河水《白露》則是包含了白露時節更多的代表景色:
衰荷滾玉閃晶光,壹夜西風壹夜涼。
雁陣聲聲蚊欲靜,棗紅點點桂流香。
詩人運用七言絕句短短的28個字,緊緊抓住白露節氣的氣候狀況,具有代表性的花、果、大雁、蚊子的季節生長狀態與活動特征,形象地表達了白露節氣的時節特性與典型表象。
二、古人眼中的白露時節不只有美景,還牽出了很多的思緒:
元代詩人仇遠在《秋感·明朝交白露》中描述了他看到白露景色產生的思念之情。
明朝交白露,此夜起金風。燈下倚孤枕,籬根語百蟲。
梧桐何處落,杼軸幾家空。客意驚秋半,炎涼信轉蓬。
作者從白露時節的冷清裏感受到了孤寂,產生了思念家人的情感。
這首詩的意思是明天就是白露了,夜晚起了風。我在燈下獨自枕臥,聽窗外籬笆下的蟲鳴。不知道夜風會將梧桐葉吹落到何處,也不知有誰家和我壹樣冷冷清清。獨自旅居在外的孤獨感,瞬間因秋意漸濃,但願家書能早日到達。
壹個人漂泊在外時,看著梧桐落葉,都不禁萬分傷感。或許,秋天送來的不僅僅是涼風,還有遠在他鄉的家人的思念。但願每壹個遊子,都能借秋風,送去心中的思念。但願,家人早日團聚,不再顛沛流離。
杜甫作於秦州的《月夜憶舍弟》寫盡了白露時節牽扯出的親人離情:
戍鼓斷人行,邊秋壹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這首詩將白露節氣升華成特定的兄弟情,故鄉情。看起來只是閑閑幾語,但是正是因為有杜甫的詩作參照,那相思牽掛之情,自是深重。
這首詩的意思是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裏,壹只孤雁正在哀鳴。從今天夜裏就正式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我自己故鄉的最亮最明了。我雖然有兄弟卻都在戰亂中分散了,我無家可歸,無法探問兄弟的死活。我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更何況安史之亂的戰爭還沒有停止。
唐代詩人元稹在《白露八月節》抒發了在白露時節感嘆歲月流逝:
露沾蔬草白,天氣轉青高。葉下和秋吹,驚看兩鬢毛。
養羞因野鳥,為客訝蓬蒿。火急收田種,晨昏莫辭勞。
白露時節,露水沾在稀疏的秋草上顏色發白,此時,高高的天空,天藍雲稀。樹葉和著秋風慢慢飄落,突然看到自己雙鬢已是斑白!這個時候,鳥兒也知道給自己儲藏食物,以備越過嚴冬。自己只不過是壹個匆匆過客,就好比那蓬蒿壹樣不為所用。白露時節,田野裏的莊稼相繼成熟,火急火燎趕緊去搶收,也只有從早到晚,不停忙碌那才可以。
三、白露時節除了悲傷的情感,自然也有享受它是詩人,例如陶淵明詩《歸園田居》: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詩細膩生動地描寫了作者在白露時節在農田勞動生活的描述,風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對歸隱的自豪。
這句詩的意思是南山下田野裏種植豆子,結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清晨起下田地鏟除雜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鋤回去。狹窄的小路上草木叢生,傍晚時有露水沾濕我衣。身上衣沾濕了並不可惜,只願我不違背歸隱心意。
為了更好了能理解這些古詩詞,下面介紹壹些關於白露的小知識:
白露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白露節氣之後有著分明的秋天感,涼風陣陣,天高氣爽,開始了溫和微涼的仲秋之美。
白露節氣由夏入秋,冷空氣逐漸南下,帶來範圍降溫。故有“白露秋風夜,壹夜涼壹夜”的民間說法,自此暑氣消退,日照偏短,綿綿秋雨夾帶著楓葉帶來詩意的浪漫。
白露時節是梧桐落葉的時節,也是冬棗,石榴等水果成熟的季節。此外動物們也開始活動,出現了北雁南歸,百鳥飛回,儲存糧食,換羽禦寒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