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詩書氣自華”上壹句是“粗繒大布裹生涯”,下壹句是“厭伴老儒烹瓠葉”。
原詩: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譯文:
生活當中身上包裹著粗衣劣布,胸中有學問氣質自然光彩奪人。不喜歡陪伴著老儒壹塊清談過“烹瓠葉”那樣的苦日子,決定隨從舉子們參加科舉考試。口袋裏沒有錢不置辦那“看花”的馬,但會看取令人眼花繚亂的“擇婿車”。考試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們誇耀,詔書上如鴉的黑字新寫著俺的名字。
出處:宋·蘇軾《和董傳留別》
詩歌賞析
治平元年(1064)十二月,蘇軾罷鳳翔簽判任赴汴京,途經長安,與董傳話別時作此詩。董傳壹生窮困不遇,蘇軾對此給予深切同情,並用良好的祝願來寬慰董傳。詩中層層交織著董傳粗衣在外而經綸在內、貧困窘迫的現狀與作者美好祝願之間的種種矛盾,造成強烈的反差,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這首詩的特點是巧於用典,蘊藉含蓄。其中“腹有詩書氣自華”,是至今讓人傳誦於口的名句。“詩書”在這裏泛指書籍;“氣”是指氣質風度;“華”指有光彩,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