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宜室宜家的詩句 1.有關宜室宜家的名句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室宜家。--《詩經·周南·桃夭》
冬之夜,夏之日。百歲之後,歸於其室。--《詩經·唐風·葛生》
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詩經·唐風·綢繆》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邶風·擊鼓》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詩經·鄭風·風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詩經·鄭風·子衿》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詩經·邶風·柏舟》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
2.《詩經》裏“宜室宜家”壹句出自哪裏
宜室宜家壹句出自《詩經·周南·桃夭》《詩經·周南·桃夭》:“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宜:和睦。 家庭和順,夫婦和睦。
舊時常用以賀人結婚。《國風·周南·桃夭》是中國古代第壹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壹首詩。
現代學者壹般認為這是壹首祝賀年輕姑娘出嫁的詩。全詩三章,每章四句,以桃花起興,為新娘唱了壹首贊歌。
全詩語言精練優美,不僅巧妙地將“室家”變化為各種倒文和同義詞,而且反復用壹“宜”字,揭示了新嫁娘與家人和睦相處的美好品德,也寫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給新建的家庭註入新鮮的血液,帶來和諧歡樂的氣氛。創作背景關於此詩的背景,《毛詩序》說:“《桃夭》,後妃之所致也。
不妒忌,則男女以正,婚姻以時,國無鰥民也。”以為與後妃君王有關。
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中對這種觀點進行了駁斥,認為“此皆迂論難通,不足以發詩意也”。現代學者壹般不取《毛詩序》的觀點,而認為這是壹首祝賀年青姑娘出嫁的詩。
據《周禮》雲:“仲春,令會男女。”周代壹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開的時候姑娘出嫁,故詩人以桃花起興,為新娘唱了壹首贊歌,其性質就好像後世民俗婚禮上唱的“催妝詞”。
也有人提出了新的說法,認為這首詩是先民進行驅鬼祭祀時的唱詞,其內容是驅趕鬼神,使之回到歸處,並祈求它賜福人間親人。作品鑒賞整體賞析全詩分為三章。
第壹章以鮮艷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嬌媚。“桃之夭夭”,以豐富繽紛的象征意蘊開篇,撲面而來的嬌艷桃花,使詩歌產生壹種強烈的色彩感。
“灼灼其華”,簡直可以說桃花已經明艷到了極致,靚到能刺目的程度了。從比喻本體和喻體的關系上看,這裏所寫的是鮮嫩的桃花,紛紛綻蕊,而經過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興奮又羞澀,兩頰飛紅,真有人面桃花,兩相輝映的韻味。
詩中既寫景又寫人,情景交融,烘托了壹股歡樂熱烈的氣氛。這種場面,即使在今天還能在農村的婚禮上看到。
第二章則是表示對婚後的祝願。桃花開後,自然結果。
詩人說桃樹果實累累,桃子結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著新娘早生貴子,兒孫滿堂。第三章以桃葉的茂盛祝願新娘家庭的興旺發達。
以桃樹枝頭的累累碩果和桃樹枝葉的茂密成蔭,來象征新嫁娘婚後生活的美滿幸福,堪稱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頌辭。朱熹《詩集傳》認為每壹章都是用的“興”,固然有理,然細玩詩意,確是興中有比,比興兼用。
全詩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興,繼以花、果、葉兼作比喻,極有層次:由花開到結果,再由果落到葉盛;所喻詩意也漸次變化,與桃花的生長相適應,自然渾成,融為壹體。詩人在歌詠桃花之後,更以當時的口語,道出賀辭。
第壹章雲:“之子於歸,宜其室家。”也就是說這位姑娘要出嫁,和和美美成個家。
第二、三章因為押韻關系,改為“家室”和“家人”,其實含義很少區別。古禮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男女結合才組成家庭。
女子出嫁,是組成家庭的開始。朱熹《詩集傳》釋雲:“宜者,和順之意。
室謂夫婦所居,家謂壹門之內。”實際上是說新婚夫婦的小家為室,而與父母等***處為家。
今以現代語釋為家庭,更易為壹般讀者所了解。此篇語言極為優美,又極為精練。
不僅巧妙地將“室家”變化為各種倒文和同義詞,而且反覆用壹“宜”字。壹個“宜”字,揭示了新嫁娘與家人和睦相處的美好品德,也寫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給新建的家庭註入新鮮的血液,帶來和諧歡樂的氣氛。
這個“宜”字,擲地有聲,簡直沒有壹個字可以代替。名家點評宋代朱熹《詩集傳》:“文王之化,自家而國,男女以正,婚姻以時,故詩人因所見以起興,而嘆其女子之賢,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
“然則桃之有華(花),正婚姻之時也。”清代姚際恒《詩經通論》:“桃花色最艷,故以取喻女子,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
此詩開篇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不僅是“興”句,而且含有“比”的意思,這個比喻對後世影響很大。人們常說,第壹個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個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個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
《詩經》是中國第壹部詩歌總集,所以說這裏是第壹個用花來比美人,並不為過。自此以後用花、特別是用桃花來比美人的層出不窮,如魏晉阮籍《詠懷·昔日繁華子》:“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輝光。”
唐代崔護《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北宋陳師道《菩薩蠻·佳人》詞:“玉腕枕香腮,桃花臉上開。”
他們皆各有特色,自然不能貶之為庸才、蠢才,但他們無不受到《周南·桃夭》這首詩的影響,只不過影響有大小,運用有巧拙而已。古代文學作品中形容女子面貌姣好常用“面若桃花”“艷如桃李”等詞句,也是受到了這首《周南·桃夭》的啟發,而“人面桃花”更成了中國古典詩詞中的壹種經典意境。
3.詩經裏宜室宜家壹句出自哪裏
《詩經》裏“宜室宜家”出自《國風·周南·桃夭》裏的“之子於歸,宜其室家。”意思是這位姑娘要出嫁,喜氣洋洋歸夫家。宜的意思是和順、親善。室家:家庭,此指夫家,下文的“家室”“家人”均指夫家。
此句出自先秦佚名《國風·周南·桃夭》,是《詩經》中的壹首詩,全詩原文如下: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白話文釋義: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艷紅似火。這位姑娘要出嫁,喜氣洋洋歸夫家。桃花怒放千萬朵,果實累累大又多。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貴子後嗣旺。桃花怒放千萬朵,綠葉茂盛永不落。這位姑娘要出嫁,齊心協手家和睦。
擴展資料
這是壹首祝賀年青姑娘出嫁的詩,從桃花到桃實,再到桃葉,三次變換比興,勾勒出男婚女嫁壹派興旺的景象。古人通過桃花似的外“美”,巧妙地和“宜”的內“善”結合起來,表達著人們對家庭和睦安居樂業生活的美好向往。
全詩分為三章。第壹章以鮮艷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嬌媚。“桃之夭夭”,以豐富繽紛的象征意蘊開篇,撲面而來的嬌艷桃花,使詩歌產生壹種強烈的色彩感。“灼灼其華”,簡直可以說桃花已經明艷到了極致,靚到能刺目的程度了。
從比喻本體和喻體的關系上看,這裏所寫的是鮮嫩的桃花,紛紛綻蕊,而經過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興奮又羞澀,兩頰飛紅,真有人面桃花,兩相輝映的韻味。詩中既寫景又寫人,情景交融,烘托了壹股歡樂熱烈的氣氛。這種場面,即使在今天還能在農村的婚禮上看到。
第二章則是表示對婚後的祝願。桃花開後,自然結果。詩人說桃樹果實累累,桃子結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著新娘早生貴子,兒孫滿堂。第三章以桃葉的茂盛祝願新娘家庭的興旺發達。以桃樹枝頭的累累碩果和桃樹枝葉的茂密成蔭,來象征新嫁娘婚後生活的美滿幸福。
此篇語言優美,又極為精煉。不僅巧妙地將“室家”變化為各種倒文和同義詞,而且反覆用壹“宜”字。壹個“宜”字揭示了新嫁娘與家人和睦相處的美好品德,也寫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給新建的家庭註入新鮮的血液,帶來和諧歡樂的氣氛。
4.關於“古色古香”的詩句有哪些
1. 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2.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室宜家。
3. 出其東門,有女如雲。 雖則如雲,匪我思存。
4.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5.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1. 《詩經》:《詩經》是中國最早的壹部詩歌總集,先秦時期稱《詩》,又稱《詩三百》或《三百篇》,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詩歌。
2. 上述詩文的出處與賞析:
(1)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詩經·唐風·綢繆》
很久以前,看傾城之戀,範柳原對白流蘇說,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後面是什麽?白流蘇抿嘴而笑,我可不知道,於是他就接著念,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我該拿妳怎麽辦呢?
(2)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室宜家。
——《詩經·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寫盡萬般風流。仿佛見到灼人的滿樹桃花下,新嫁的新娘嬌艷的面頰和絢麗的紅妝,那頭有良人久候,將與她***度壹生。
(3)出其東門,有女如雲。 雖則如雲,匪我思存。
——《詩經·鄭風·出其東門》
窗外有壹百個人走過,我也能分辨出妳的足音。因為其他九十九人都是踏在地上,而妳,踏在我心上。
(4)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詩經·邶風·擊鼓》
我們都渴望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卻常常忘了,在這之前,還有死生契闊,與子成說。生死,離合,都抵不過最後的執手,這樣,我們才算沒有辜負愛情。
(5)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詩經·鄭風·風雨》
已經見到了妳,還有什麽不歡喜的?只是,真的愛她,就不要讓她壹直等待。
參考資料
新浪:?vt=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