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蘇軾《減字木蘭花·春月》詩詞鑒賞

蘇軾《減字木蘭花·春月》詩詞鑒賞

減字木蘭花·春月

 宋代:蘇軾

 二月十五夜,與趙德麟小酌聚星堂

 春庭月午,搖蕩香醪光欲舞。步轉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輕雲薄霧,總是少年行樂處。不似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

  譯文

 春日庭院,皓月當空,堂前小酌,飄然欲醉,起舞弄影。九曲回廊,舞步旋轉,樹上梅花,壹半雕零,酒香梅香,和美醇清。

 淡淡的雲,薄薄的霧,如此春宵月色,是年輕人及時行樂的佳境。不像秋天的月,執著地照著離別之人,引兩地傷情。

  註釋

 香醪:美酒佳釀

 婉娩:形容香味醇清和美。

  簡析

 上片寫景。月下賞花,飲酒賦詩,是古詩詞中常見的題材,讀者關心的是詩人舉杯時所產生的感受和聯想。蘇軾此首寫他把月光斟進自己的酒杯裏,讓讀者與他壹起分享美酒的芬芳和清光。這種感受是新奇的,大膽的,但又是合理的,自然的。開篇的“月午”,不是早已指明中天明月光正瀉向杯中。而“搖蕩”壹詞,正透露出詩人舉杯相屬的豪興而使月光翩然起舞。詩人從尋常的生活中,捕捉到不尋常的詩意,於平易中見工夫,逸趣中顯天才。月色是這樣的皎潔明凈,所照之處冷浸壹片銀色。聚星堂前的梅花也更顯得璀燦晶瑩,洗盡鉛華見雪肌。詩人不禁離席,漫步於積水空明的回廊上。此時他始覺幽香襲來,柔順清潤,以至於物我兩忘,陶醉在這優美安謐的境界之中。

 下片發議論。過片由“半落梅花”而來,“欲落梅花更多情”,何況這梅花煙霧輕籠,有壹種朦朧含渾之美。花前月下,自古以來“總是少年行樂處”,這少年是泛指,也是指趙德麟。詩人很賞識這位年輕的簽判,稱贊他“吏事通敏,文采俊麗,誌節端亮,議論英發。”他們平時詩歌唱和,此時又同飲花下,“齒發日向疏”的太守,也有與少年同遊樂之意。最後以其夫人關於月色的議論作結,他認為這議論富有詩意。

 在這首詞中,他選取了月色、梅花,冷香,回廊,煙霧等,構成清幽恬靜的藝術境界,表現了他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良辰美景的珍惜,使他的精神從政治得失中解脫出來,壹念清凈,曠達閑適,這表現了他精神生活的壹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