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歷四年春,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廢俱興, 乃重修嶽陽樓, 增其舊制, 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 在洞庭壹湖。 銜遠山, 吞長江, 浩浩湯湯, 橫無際涯; 暉夕陰, 氣象萬千; 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 前人之述備矣。 然則北通巫峽, 南極瀟湘, 遷客騷人, 多會於此, 覽物之情, 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 連月不開; 陰風怒號, 濁浪排空; 日星隱耀, 山嶽潛形; 商旅不行, 檣傾楫摧; 薄暮冥冥, 虎嘯猿啼; 登斯樓也, 則有去國懷鄉, 憂讒畏譏, 滿目蕭然, 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 波瀾不驚, 上下天光, 壹碧萬頃; 沙鷗翔集, 錦鱗遊泳, 岸芷汀蘭, 郁郁青青。 而或長煙壹空, 皓月千裏, 浮光躍金, 靜影沈璧, 漁歌互答, 此樂何極! 登斯樓也, 則有心曠神怡, 寵辱皆忘, 把酒臨風, 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或異二者之為, 何哉?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 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 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 退亦憂; 然則何時而樂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歟! 噫! 微斯人, 吾誰與歸!
《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李白
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嶽陽樓晚望》 唐 崔玨
乾坤千裏水雲間,釣艇如萍去復還。
樓上北風斜卷席,湖中西日倒銜山。
懷沙有恨騷人往,鼓瑟無聲帝子閑。
何事黃昏尚凝睇,數行煙樹接荊蠻。
《道經巴陵登嶽陽樓用孟襄陽韻》楊維楨,元末
送客洞庭西,龍堆兩青青。
陳殿出空明,吳城連蒼莽。
春隨湖色深,風將潮聲長。
楊柳讀書堂,芙蓉采菱槳。
懷人故未休,望望欲成往。
《登嶽陽樓》 李東陽,明
突兀高樓正倚城,洞庭春水坐來生。
三江到海風濤壯,萬水浮空島嶼輕。
吳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廟古人情。
中流或有蛟龍窟,臥聽君山笛裏聲。
《巴陵》 唐寅
巴陵城西湖上樓,樓前波影涵清秋。
數點征帆天際落,不知誰是五湖舟。
《嶽陽樓》錢大昕 清
傑閣出城墉,驚濤日夜舂。
地吞八百裏,雲浸兩三峰。
已極登臨目,真開浩蕩胸。
不因承簡命,那便壯遊逢。
《過洞庭湖》許棠 唐
驚波常不定,半日鬢堪斑。
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
鳥高恒畏墜,帆遠卻如閑。
漁父閑相引,時歌浩渺間。
《登嶽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臨江仙》滕子京
湖水連天天連水,秋來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帝子有靈能鼓瑟,淒然依舊傷情。微聞蘭芷動芳聲。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賣花聲.題嶽陽樓》張舜民 宋
木葉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斂芳顏。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
醉袖撫危闌,天淡雲閑。何人此路得生還?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