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的古詩10首如下:
壹、《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賞析:這首詩是唐武宗會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時的作品。“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重陽佳節,詩人和朋友帶著酒,登上池州城東南的齊山。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壹片縹青色,這就是所謂翠微。
人們登山,仿佛是登在這壹抹可愛的顏色上。由高處下望江水,空中的壹切景色,包括初飛來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顯得秋天水空的澄肅。
二、《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賞析:《蜀中九日》是唐代詩人王勃創作的壹首絕句詩。這首詩前二句以“望鄉臺”“送客杯”作對仗,用他鄉送客來襯托詩中人思鄉的情懷;後二句用呼告語作詠嘆,從北雁南飛著想,反襯北人久居南方思念故鄉的苦悶。
三、《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賞析:《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詩歌。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
詩壹開頭便密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淒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壹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思念自己。
四、《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賞析:《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作。此詞為作者婚後所作,通過描述作者重陽節把酒賞菊的情景,烘托了壹種淒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獨與寂寞的心情。全詞兩闋,上闋詠節令,寫別愁;下闋寫賞菊情景。
五、《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五代·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
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香墜。
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
雝雝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賞析:《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是南唐後主李煜創作的壹首詞。此詞通過寫重陽節掛茱萸香墜兒的習俗抒發主人公的愁怨。詞的內容中有對往昔重陽節的回憶,有對眼前處境的感慨,更多的是悲愁離恨。
六、《秋登萬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醉重陽節。
賞析:《秋登蘭山寄張五》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被選入《唐詩三百首》。此詩圍繞清秋季節登高來寫,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七、《賀新郎·九日》
宋·劉克莊
湛湛長空黑。更哪堪、斜風細雨,亂愁如織。老眼平生空四海,賴有高樓百尺。看浩蕩、千崖秋色。白發書生神州淚,盡淒涼、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無跡。
少年自負淩雲筆。到而今、春華落盡,滿懷蕭瑟。常恨世人新意少,愛說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對黃花辜負酒,怕黃花,也笑人岑寂。鴻北去,日西匿。
賞析:《賀新郎·九日》是南宋詞人劉克莊的壹首重陽節登高抒懷之詞。詞人通過對重陽景物的描述,表達了詞人對國家與個人身世的深沈感慨,以及詞人對英雄末路與報國無門的悲痛憤慨。
八、《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唐·岑參
時未收長安。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賞析:《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是唐代詩人岑參創作的壹首五絕。此詩以重陽登高為題,表達的不是壹般的節日思鄉,而是對國事的憂慮和對戰亂中人民疾苦的深深關切。
全詩語言樸實,構思精巧,情韻無限,是壹首言簡意深、耐人尋味的抒情佳作。
九、《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
宋·朱熹
江水浸雲影,鴻雁欲南飛。攜壺結客何處?空翠渺煙霏。塵世難逢壹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節,須酩酊,莫相違。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與問牛山客,何必獨沾衣。
賞析:《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是宋代詩人朱熹創作的壹首詞。該詞是檃栝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壹詩,以此來寄興托誌。
十、《采桑子·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壹年壹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裏霜。
賞析:“重陽”,陰歷九月初九,古人以九為陽數,故稱九月初九為重陽節。1929年10月11日就是重陽節。
這年5、6月間,紅四軍攻占龍巖,蔣介石組織兵力會剿紅軍,紅四軍主力配合當地遊擊戰爭,9月21日,攻占上杭,擊敗敵人的會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