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原文:
皇帝立國,維初在昔,嗣世稱王。討伐亂逆,威動四極,武義直方。戎臣奉詔,經時不久,滅六暴強。廿有六年,上薦高號,孝道顯明。既獻泰成,乃降專惠,親巡遠方。
登於繹山,群臣從者,鹹思攸長。追念亂世,分土建邦,以開爭理。功戰日作,流血於野,自泰古始。世無萬數,陀及五帝,莫能禁止。廼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復起。災害滅除,黔首康定,利澤長久。群臣誦略,刻此樂石,以箸經紀。
二、譯文:
皇帝在位立國,維持初始到今天,子嗣後世繼位稱王。討伐亂臣賊子,威名立在四方,武德道義直方。身邊忠臣奉詔,經時不久,滅六國暴動強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群臣上表,請求秦王稱皇帝號。就叫上薦高號。秦國各代國君,均有統壹之誌,始皇帝的統壹,乃是完成祖先之道。
既獻國稱臣誠意,於是降國專惠,親自出巡遠方。在繹山登山,群臣皆跟隨,鹹思攸長慮。追念在亂世的日子,分國土建立邦派,以開國爭理定。功戰多日作戰,流血於荒野,自泰古始 ?世無萬數,以及經歷了五個皇帝,怎麽能禁止呢。廼綿到今日的皇帝,天下統壹,兵不復起義。災害滅除,國泰民安,利澤長久。群臣的功績不能忽略,所以刻此樂石,以表彰過去。
擴展資料
背景:
秦始皇東巡石之壹,傳李斯所書,李斯書法古雅妍妙,為後世敬仰。惜此碑毀失已久,現所傳者,為南唐徐鉉臨寫,重刻於長安(今西安市)現存西安碑林。杜甫詩句“嶧山之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這可理解為徐鉉的筆調比正宗的秦篆略遜壹籌。碑字筆畫的線條非常挺拔,因嫌偏於肥厚,故世稱“玉箸體”。但對研究篆書結構乃至用筆仍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