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胰腺 B.甲狀腺 C.肝臟 D.唾液腺
2.下列現象屬於反射活動的是 ( )
A.向日葵向太陽 B.離體的心肌壹定時間內能自動收縮
C.草履蟲遊向牛肉湯液 D.吃飯時會流口水
3. 肺泡外纏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網,這 ( )
A.有利於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 B.有利於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C.有利於氣體在血液裏的運輸 D.不利於氣體交換
4.不同人種眼球的顏色往往不同。其差異具體表現在眼球壁的 ( )
A.鞏膜上 B.虹膜上 C.脈絡膜上 D.視網膜上
5. 人體內二氧化碳產生的部位是 ( )
A. 肺泡 B.血液 C. 細胞 D.液泡
6.下列特點中,與小腸的吸收功能無關的是 ( )
A.小腸粘膜有皺襞和絨毛 B.小腸絨毛壁薄,有微絨毛
C.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 D.小腸內有腸腺,分泌多種消化酶
7.下列哪種物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並有助於細胞的修復和更新 ( )
A. 水 B.脂肪 C.蛋白質 D.糖類
8.用米飯和肉給狗餵食,壹段時間後,從胃的下端處引流出部分食糜,其中所含物質有 ( )
①澱粉 ②麥芽糖 ③葡萄糖 ④脂肪 ⑤甘油 ⑥ 蛋白質 ⑦多肽(蛋白質初步分解物)
A. ①②④⑦ B.③⑤⑥ C.②③④⑦ D. ②③④⑤
9.心臟的四個腔中,肌肉最發達的是 ( )
A.左心房 B. 右心房 C.左心室 D. 右心室
10.血液循環中,靜脈血變成動脈血可以在什麽位置 ( )
A.頭部的毛細血管網 B. 心臟
C.肺部的毛細血管網 D.下肢的毛細血管網
11.世界衛生組織號召要普遍使用鐵制炊具,是因為 ( )
A.鐵是牙齒、骨骼的重要成分 B.鐵有利於蛋白質的形成
C.鐵是血紅蛋白的成分 D.鐵是維生素D的成分
12.下面有關排泄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人體排出糞便屬於排泄 B.人體排出尿液屬於排泄
C.人體排出汗液屬於排泄 D.人體呼出二氧化碳屬於排泄
13.在尿的形成過程中,既能被濾出又能被全吸收的是 ( )
A.水 B.無機鹽 C.二氧化碳 D.葡萄糖
14.以下屬於毛細血管球結構的是 ( )
A.腎小體 B.腎小管 C.腎小球 D.腎小囊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答案 B D B B C D C A C 10 11 12 13 14
C C A D C
1.下列食物鏈的寫法正確的是 ( )
A.太陽→青草→食草昆蟲→食蟲鳥→鷹 B.青草→食草昆蟲→食蟲鳥→鷹
C.青草→食草昆蟲→食蟲鳥→鷹→細菌 D.食草昆蟲→食蟲鳥→鷹
2.某女子是白化病基因攜帶者(Aa),有可能不含該致病基因的細胞是 ( )
A.肌細胞 B.神經細胞 C.卵細胞 D.口腔上皮細胞
3.科學家將魚的抗凍蛋白基因導入番茄中從而提高其耐寒能力,這種技術是 ( )
A.克隆技術 B.轉基因技術 C.仿生技術 D.雜交技術
4.大雁能在天空翺翔,與此無關的是 ( )
A.前肢變成翼 B. 胸肌發達 C.胎生哺乳 D. 直腸短
5.下列哪壹項是所有細菌具備的 ( )
A.鞭毛 B.成形的細胞核 C.未成形的細胞核 D.莢膜
6.詩句“西湖春色歸,春水綠於染”,“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分別描述了兩類植物大量繁殖後的自然景觀,它們是 ( )
A.藻類植物和蕨類植物 B.藻類植物和苔蘚植物
C.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 D.苔蘚植物和藻類植物
7.張新同學是個實驗能手。在學習光合作用後,他在同壹棵樹上早晨、中午和傍晚各摘取大小相同的葉片a,b,c,將葉片脫水後稱其幹重,他的結果應該是 ( )
A.a>b>c B.b>c>a C.c>b>a D.a>c>b
8.某男子將X染色體上的某壹基因傳給兒子的概率是 ( )
A.0 B.25% C.50% D.100%
9.按照達爾文的進化理論,保護色的形成原因是 ( )
A.遺傳作用 B.生物的變異作用
C.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D.自然選擇的結果
10.有人狂笑時用力過猛,使上下頜不能合攏,這是由於 ( )
A.關節頭從關節囊中脫出 B.關節腔內可能有積液
C.關節頭從關節窩中脫出 D.關節軟骨發生病變
11.每個西瓜中含有多粒種子,是因為 ( )
A.每朵花中含有多個雌蕊 B.每朵花中含有多個雄蕊
C.雌蕊裏有多個子房 D.壹個子房裏有多枚胚珠
12.下列各消化腺中,所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的是 ( )
A.胃腺 B.腸腺 C.胰腺 D.肝臟
13.人體內靜脈血變成動脈血,是由血液流經下列哪壹部位的毛細血管時實現的
A.鼻腔粘膜毛細血管 B.消化道壁毛細血管 ( )
C.肺泡壁毛細血管 D.組織間毛細血管
14.人們在實踐中對細菌、真菌的利用非常多。下列與細菌的利用有關的是 ( )
A.制作酸奶和香醋 B.釀制醬油和葡萄酒
C.制作饅頭和面包 D.生產啤酒和青黴素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答案 B C B C C B C A D 10 11 12 13 14
C D D C A